马利东查看肉鸡生长情况。邓楚瑜 摄
10月15日,一场秋雨过后,气温下降了不少。然而,在马利东建于自家院内一侧的肉鸡饲养大棚内,却是暖意融融——饲养大棚外,一台微型锅炉正在工作,热乎的水沿着铺设在饲养大棚里的管道往返循环,为生活在这里的6000余羽肉鸡提供热量,保证它们在适宜的温度下正常生长。
马利东家住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白水镇巨木村委会巨木村,今年41岁。饲养肉鸡,是他走向新生活的积极行动。
在泸西县白水镇,巨木、桃园、红杏三个村委会因历史缘由,在当地被称为“三元地区”。漫步于村中,地广、田方、沟直,道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规模化的烤烟和蔬菜种植连片区到处可见,在田间劳作的村民比比皆是,勾勒出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
然而,曾经的“三元地区”,却是涉烟违法犯罪的重灾区——仅以2015年为例,“三元地区”制售非法烟丝120余吨,造成国家税收损失5166万元。
面对“打击—反弹—再打击—再反弹”的严峻形势和复杂局面,2016年底,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将打击 “三元地区”非法经营烟叶活动列为源头打假的重点任务并挂牌督办。
在各级的不懈努力下,围绕“完全、干净、彻底”的目标,“三元地区”非法经营烟叶活动专项整治取得决定性胜利。2016年底至2018年8月31日期间,红河州烟草专卖局与公安机关一道,查获与“三元地区”有关联的外区域涉烟刑事案件12起,收缴非法加工设备98台(套),打掉5条完整生产线,查获涉案烟草专卖品1800余吨,案值达1.1亿余元。
自2018年8月31日“三元地区”专项整治转为综合治理以来,红河州各级各部门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工作不断”,聚焦泸西“三元地区”长治久安,继续以“打”字当头、“治”字固本、“转”字引领,打出一套综合治理组合拳。
几年来,“三元地区”涉烟违法犯罪首恶者、组织者、策划者以及积极参与者得到依法惩处,烟叶种植及收购秩序正常有序,“三元之兴”取代了曾经的“三元之殇”。
2017年4月,在当地政府的通告下,在巨木村,马利东第一个主动上缴了昔日的设备。按照有关政策,得到了宽大处理。
和过去彻底作别后,马利东积极转型。去年,马利东看到村里有人与养殖公司合作,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养殖肉鸡。在这一模式下,鸡苗及饲料和技术由养殖公司提供,达到出笼标准后,由养殖公司回收并按数量支付养殖费。
多方打听并仔细算账后,马利东动了心,也和养殖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2019年9月,他花了8万多元,购买了微型锅炉,配套了通风设施和自动喂料系统,铺设了热水供暖系统,将位于自家院子一侧的仓库改造为饲养大棚。
一个月后饲养大棚建成,养殖公司运来了6000余羽鸡苗及饲料。第一批肉鸡出笼后,今年8月初,马利东接着养殖了第二批肉鸡。
“1至30日,挑出病鸡77只”“不吃食的重点挑出”“眼皮下垂的挑出来点眼药水”“公鸡均重0.85公斤,母鸡均重0.65公斤”……坐在客厅里,马利东给大伙递来了一本养殖公司提供管理记录本,他在上面工工整整地记录着第二批肉鸡的养殖经历。“肉鸡什么时候接种疫苗,每一个生长阶段的进食、体重等情况都要记录,要不然会被养殖公司扣钱的”马利东笑着说。
因为没有经验,马利东养殖第一批肉鸡时倒贴了一些钱,但他没有气馁。养殖第二批的时候,他在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管这6000余羽肉鸡的同时,虚心向村里的其他养殖户学习技术,争取打个“翻身仗”。
戴上口罩,穿上雨衣雨鞋,马利东走进饲养大棚,仔细查看鸡只的进食进水情况,并不时将蹲着打瞌睡的鸡碰醒,看看精神状态如何,以此判断健康与否。
20多天后,第二批肉鸡达到出笼标准,如无意外,这批肉鸡能为他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村后,马利东还种了20多亩梨树,虽然还未到盛果期,但今年的梨也卖了3万多元。
马利东的三个孩子成绩不错,大女儿考上了省内的重点大学,次女在读高中,儿子就读初中,这让他很是欣慰。
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尘埃荡涤、安居乐业,“三元地区”恢复了应有的样子。“现在心里踏实了,可以安心过日子了。”马利东说。(邓楚瑜)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