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漾濞彝族自治县核桃飘香,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道路干净整洁、车辆畅通有序,厕所干净了、市场不乱了,清澈见底的雪山河穿城而过,秋日暖阳中的滇西小城处处都是美丽风景。
漾濞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州中部,苍山之西,有着悠久的核桃栽培种植历史,是“中国核桃之乡”。今年八月底,一年一度的云南·大理漾濞核桃节还未开始,一项全城动员、广泛参与的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已如火如荼的在漾濞县内开展。
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众参与,改善城乡卫生面貌,提升人居环境,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新方式,漾濞县广泛动员城乡居民,制定常态化措施,将这首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的“进行曲”奏响在每一个角落。
“变”出城市新面貌
走在漾濞县里,听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变”。街道两边随意摆摊的小贩不见了、无人在意的卫生死角干净了、街道每隔几百米就能看见一个标准化的洗手台……这样的改变正是源于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的开展。
而漾濞最大的改变则得益于农贸市场环境卫生的改造和提升。
漾濞城乡一直保留着定期赶集的传统,一到赶集日,漾濞县城或乡镇街道两侧便密密麻麻摆满了周边赶来售卖的摊贩们,以街为市,以路为集,热闹的沿路集市却成为了阻碍交通、脏乱环境的“元凶”,集市一散,烂菜叶、脏污水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漾濞城乡的居民生活环境。
在没有赶集的日子里,由于县城内唯一的农贸市场容量小,容纳不了的摊贩沿着农贸市场周边道路摆放也成为县城习以为常的景象。偶尔来县城售卖自种蔬菜的施大姐就曾是在农贸市场周边道路流动摆摊的一员。
图漾濞县城新建的标准化农贸市场。(人民网 刘怡 摄)
八月底,漾濞彝族自治县对全县11个农贸市场启动了提升整改工作,除计划改造处在县城中心的老农贸市场外,漾濞还将新建三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规范化农贸市场。而在老农贸市场改造期内,像施大姐一样,原本在县城农贸市场周边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的经营户、流动商贩以及农贸市场内的经营户们也不用担心,县城内划定了一块固定的区域作为临时农贸市场,让经营户们能在搬迁新市场前的过渡时期里正常营业售卖。
蔬菜区、水果区、猪肉区、水产品区、复核秤……新建的农贸市场内功能分区合理,设施完备,有固定的垃圾处理区域和完善的排污设施。不同于市场内其他固定摊位,市场内设立的爱心菜台区可按日缴纳摊位费,极大方便了像施大姐这样的流动摊贩。
“9月28日,我们就将搬进新的农贸市场里,那边环境比以前的好了不止多少倍,愿意去那买菜的人也会更多。”施大姐对即将搬进的新农贸市场充满了期待。
走在漾濞县城的街头,每隔几百米就出现的洗手台也十分显眼,感应式水龙头、洗手液、擦手纸、七步洗手法提示,小小洗手台却“五脏俱全”。作为落实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中勤洗手的重要支撑,漾濞大街小巷的标准化洗手设施也成为点亮漾濞的别样风景。
漾濞县街头随处可见的标准化洗手设施。(人民网 刘怡 摄)
目前,漾濞彝族自治县已对在学校、医疗机构、农贸市场、室内公共场所、广场、客运站、旅游景区、辖区内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的洗手设施进行了新建、改造和升级。截至9月29日,全县已有1950个洗手池,其中98%的洗手池已达到标准。
在奏响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的“进行曲”中,漾濞迎来了崭新的面貌。
齐心共“净”美家园
如何实现干净整洁的环境?漾濞的经验告诉你——核心在于如何成功处理垃圾。
在漾濞城乡的街头,你总能定时看见一群身穿橙绿色马甲、开着现代化清扫车辆的城市“清道夫”,他们经过的地方总是干净又整洁,而他们正是漾濞投资3300万元实施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项目中的城乡清扫保洁员。
为提升垃圾处理能力,漾濞重新启动了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时引入专业化清洁企业,负责城区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转运以及漾江、平坡、顺濞三个镇的垃圾转运及中转站建设运营。
而在推进乡村清洁中,漾濞借此建立了自然村保洁长效机制,聘请了944名农村保洁员、60名公路保洁员,对日常触及不到的农村垃圾进行清扫转运。
漾濞城乡的干净整洁,除了日常定时清扫的保洁员外,离不开漾濞每个居民的共同参与。
在漾濞开展的餐饮服务环境卫生改善行动中,开了漾濞县第一家火锅店、运营了十几年火锅店的老板杨丽萍就成为了参与的主角。
8月27日,在漾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苍山西片区分局的“净餐馆”检查中,杨丽萍的火锅店因为后厨漏雨、清洁池未分区、进货台账不规范等问题被责令限期整改。七天的时间里,在市场监督管理局苍山西片区分局建立的苍山西镇餐饮工商业务群中,杨丽萍在群里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的答疑和其它商户经验的帮助下,如期实现了整改。
后厨修补了漏雨处、蔬菜、肉类、碗筷分区清洁、台账分类规范有迹可循,以往暴露在空气中摆放的火锅调料区,杨丽萍也主动购买了保鲜柜进行放置隔离灰尘污染。
“来我们店消费的很多都是老顾客,现在有时候他们要求看一下后厨,我都很放心让他们看。”杨丽萍还购置了监控及显示器设备,下一步她打算在后厨按上监控,让顾客能实时看到后厨环境,“这样顾客不用再直接进后厨看,既能保障后厨的卫生不被污染,也能让顾客吃的更放心。”杨丽萍指着后厨门口的“明厨亮灶”监督牌说。
而县城里的另一家老店芝兰永和园比杨丽萍的火锅店更快了一步,一进店门的墙边,一块显示器正实时显示着后厨的状况。在“净餐馆”的检查中,芝兰永和园因周边环境、就餐场所、后厨、仓储、用具、从业人员健康及配送过程达标,被评为了“明厨亮灶”示范点。
老板包继兰依然不满足,她的下一个目标是将后厨监控实时画面传输上网,打造网络厨房,吸引更多的顾客就餐。
图三 芝兰永和园的明厨亮灶达标后厨。(人民网 刘怡 摄)
截至9月29日,漾濞全县658户餐饮服务单位中已有525户达到餐饮服务环境卫生标准,133户正在整改。漾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苍山西片区分局负责人谢马军介绍,在“净餐馆”的检查中,第一次检查更多地是对商户进行宣传告知,复查整改后,第三次再不达标就将处以一定的处罚,“现在随便进到漾濞的餐馆,你基本上都能感受到整改后的变化。”谢马军有些骄傲地说。
除餐饮行业的从业群众参与外,漾濞发动了更广泛的群众参与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中。
漾濞在8月25日举行了爱国卫生“大扫除日”启动仪式后,将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定为了“爱国卫生大扫除日”。这一天,漾濞彝族自治县的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带头上街,在划定的清洁责任区内清扫路面,清洁卫生死角,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进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来。
活动启动仅35天,漾濞全县累计参与大扫除活动人数就达到了45216人次,清扫了13.16万平方米路面,清运垃圾4330吨。
漾濞的“硬核”爱卫举措
漾濞的核桃香、品质好,漾濞推出的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措施也十分“硬核”。
如何做到以点带面,实现环境卫生无死角管理,漾濞借鉴以往有关工作的网格化管理实践,推出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总网格长的6级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网格化管理体系。
从县级负责的一级网格到每户户主责任的六级网格,漾濞根据领导分工、部门职责、属地责任逐级建立,形成了县、乡、村、组及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数据更新一周一报、每月根据实际反馈进行调度,网格化管理体系有效实现了漾濞环境卫生管理全覆盖,尤其责任到户的第六级网格有效调动起了普通居民的爱护卫生环境的责任感,打通了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中,漾濞在同步省州设立7个工作组的基础上,创新性新增工作保障、宣传曝光、督查考核3个工作组,分别负责统筹行动推进所需资金、物资及人员调配,做好行动相关宣传及曝光,对落实行动措施进行督促检查,真正让制定的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措施落到实处。
作为一个彝族、汉族、白族、回族等13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多民族聚居区,如何让各民族群众了解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 成为广泛发动群众、扩大参与面的关键。
对此,漾濞创新性推出彝语宣传片及宣传广播,充分运用掌心漾濞、七彩云端、漾濞党建等平台,通过汉族、彝族两种语言,利用村内小广播、城区宣传栏、电子屏滚动播放、赶集日宣传、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科普疫情防控、健康知识及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等知识,让专项行动深入群众,让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民参与。
除宣传科普外,掌心漾濞、七彩云端等媒体平台及相关微信工作群还承担了另一项重要任务:按照曝光机制,曝光督查考核组在县域内明察暗访发现的“脏乱差”地带,将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作为常态化工作进行推进,以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监督机制筑牢防控漾濞“环境线”,打造城乡“风景线”。
在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常态化机制有序推进及各族群众的共同参与下,漾濞正朝着裸露垃圾全消除、公共厕所全达标、洗手设施全配套、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全覆盖、餐饮服务环境卫生全改善、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全提升、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参与的目标迈进。
漾濞县上街完小六年级二班的李林奥雯在作文《漾濞风景美如画》中写道:“‘城在青山绿水间,人在鸟语花香中’是如今家乡漾濞的真实写照,看到家乡一天比一天美丽,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骄傲。”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