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仆拉硬汉马金文

2020年09月23日16:21  来源:云南网
 

2019年4月28日,敢跟石头硬碰硬,敢向石头要土地的彝族仆拉硬汉马金文。

初秋,罗垤村的彝族支系仆拉人马金文在自家的烤烟地里给烟叶封顶打杈,烟株能把人淹没,这是村里有史以来长势最好的烤烟。

2017年10月2日,马金文家的老旧土房被拆除重建。两年后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脱去了贫困帽子。

马金文是元江县洼垤乡罗垤村人。洼垤乡是玉溪市9个省级贫困乡之一,罗垤村有4个村民小组142户527人,都是彝族支系仆拉人,年人均纯收入处于全乡末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村子位于大山深处的元江东岸,贫困原因有其历史和地理因素,村子对面是红河县,跨过小河底河是石屏县,整座大山都是喀斯特地质地貌,山高坡陡石头多,常年干旱少雨,即使下雨,地表也难以蓄水,加上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祖辈靠天吃饭,“种一山坡,收一箩箩”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2019年4月28日,马金文一家在石头比土多的地里移栽烤烟。

54岁的马金文是罗垤村一个五口之家的户主。多年来,马金文一家春夏以种烤烟和苞谷、秋冬以种扣豆维持基本生计,以养猪、牛,向国家交售烤烟实现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近几年,通过政府的帮扶,马金文拆除了D级危房,住进了安全稳固的砖混结构新房,加上一家人辛苦努力,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脱贫之后,生活平淡而充实,而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本能的。2019年,马金文一家交售烤烟加上出售3头肥猪,收入3万余元。“吃穿不愁,住房解决了,贫困帽子脱掉了,难道日子就一直这样平淡下去吗?”马金文常常陷入沉思。

2020年3月21日。马金文高举铁锤砸向石头。一家人用简单的工具向石头要土地。

2019年3月10日,正值春耕,马金文和儿子马二明来到地里,用买来不久的微耕机翻犁土地,金属与石头不时发出刺耳的硬碰硬声响,刚开犁不久,微耕机就“罢工”了,趴在石头地里动弹不得,马二明骑着摩托车数次往返家中找零件和修理工具都未能修好,只好早早收工回家。这对马金文一家的触动很大。一个信念在他心头升起:“只有砸碎搬走地里的石头,把石头变成土,才能把烤烟好好地种下去。” 一家人统一认识后,说干就干,开始了“造地”行动。每天一大早,天刚放亮,马金文就带着妻儿来到石头地里,一次又一次高高举起大锤,砸向坚硬的石头,再用钢钎把砸松的石头撬起来,搬到地边,一层层垒起石头埂子。一家人就这样早出晚归,用简单的农具奋战3个多月,地里大大小小的石头被一个个搬走。为了能够种出优质的烟叶,家里把去年收入的2万余元拿出来,请来装载机和卡车,从山脚拉来100多车砂土置换了石头,最后改造完成了8亩石头地,其中有5亩变成了平整的良田,原先凹凸不平的石头窝变成了平整的烤烟地。

2020年3月23日,马金文的铁锤砸下,碎石飞溅。

 罗垤村人均可耕地只有1.9亩,土地异常金贵。在马金文一家的影响带动下,村里的群众主动投入“造地”运动。今年,全村村民“造地”百余亩,“种一山坡,收一箩箩”的历史将得以改变,而这一改变,仅仅是罗垤乡村振兴中的一个小插曲。(崔永红)

2020年6月10日,在改造完成的地里,马金文种植的烤烟破膜成长,长势喜人。

2020年8月7日一大早,马金文把刚采摘的烟叶抱到路边,准备装车拉回家烘烤。

(责编:徐前、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