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秋分菜,秋分寒露麦。”秋分是二十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随着它的到来,天气变得更加凉爽,秋意越发浓郁。
放风筝、竖鸡蛋,秋分的民俗图鉴是怎样的?
为何说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秋分到来时,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日至24日。《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资料图: 秋分节气,北京下起了小雨,气温有明显下降。图为北京市民换上秋装。中新社发 温宸鉴 摄
秋分的含义有两个。简单来说,其中之一是昼夜时间均分,各12小时;再有便是气候由炎热真正转为凉爽。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起始,秋分日正好居于秋季90天之“中”,所以,也有平分秋季的意思。
秋分到来提醒着人们关注农事活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也就是说,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
它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据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提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在另外一种说法里,则认为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即祭拜“月神”,在整个仪式中,要设大香案,摆上月饼、红枣等,全家要依次祭拜月亮,希望能得到福佑。
资料图:圆月高挂上空。 泱波 摄
更有观点认为,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的由来也与此有关。
不过,民俗专家王娟提出,其实祭月之礼自古就有,根据《礼记·祭义》的记载,古人“祭日于坛、祭月于坎”,而这里所谓的坛和坎就是祭祀日月的场所。
但是,祭祀日月的仪式历来都是国家礼制、国家大事,这些仪式庄重、严肃,过程繁琐复杂,气氛也过于沉重,拘谨,很难将民间传统节日与国家祭祀行为连在一起,因此,中秋源于祭月仪式的说法需要进一步商榷。
饮食图鉴:喝“秋汤”、吃汤圆
此外,据说在岭南地区,有个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
所谓“秋菜”其实是一种野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叫做“秋汤”。人们认为,这样有益于身体健康。
在饮食上,古人认为秋属肺金,为了顺应自然天时,秋日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食品,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
另外,为了犒劳一年的辛劳,过去在秋分这天农民要按习俗放假,有的地方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煮一些不用包心的汤圆,搁在田边地坎“粘雀子嘴”,防止它们来破坏庄稼。
放风筝、竖鸡蛋
俗话说“秋高气爽”,此时天气变得凉爽宜人,孩子们往往会去放风筝。
资料图:秋分节气,当天江西理工大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竖蛋大赛”,不少同学在玩“竖蛋”的趣味游戏中过秋分。成阳 摄
也有说法认为,秋分时会出现挨家挨户送秋牛图的,送图人还会说一些不违农时之类的吉祥话,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
此外,王娟说,秋分也可以玩“竖鸡蛋”的游戏。其道理和春分一样,“秋分到,蛋儿俏”,秋分也是昼夜等长,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总有人愿意尝试“立蛋”的试验。(上官云)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