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在深入调研中解民忧暖民心

2020年08月31日10: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在深入调研中解民忧暖民心

【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看发展、强信心(之十一)】

编者按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始终强调的工作方法。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有多处阐述,对开展调研的方式方法有明确要求。领导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开展调查,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成效、反思不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厚积力量。光明智库邀请4位党员干部,畅谈深入调研、真抓实干,推动脱贫攻坚、助力区域发展的故事,并请专家就如何加强调查研究进行建言。

【一线讲述】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调研、经常调研,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全面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把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2017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宣传部呈报的《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寻乌扶贫调研报告》上的重要批示中指出

老百姓盼的就是我们该办的

讲述人:江西省赣州市政协副主席、寻乌县委书记 柯岩松

2013年11月28日,我到江西省寻乌县任职后,第一件事就是到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参观,并认真研读《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两篇著作,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汲取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我在寻乌工作的七个年头里,深刻领悟到其中深意。

这些年,我走遍了全县186个村(居),一直把传承“唯实求真”的寻乌调查精神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办实事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县委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要开展调查研究。

前几年,由于果业过度开发、环境治理弱化,农业面源污染十分严重。“晴天闻农药味,雨天喝黄泥水”成了县域治理的一道难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生活。我多次带领工作人员走进群众中开展蹲点式调研,主持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经过多方论证,最终提出了“柑橘为主、多元发展”的思路,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推动县城规划区山体复绿、九曲湾水库整治、东江源湿地公园封禁、东江源横向生态补偿等工程落地,彻底改善了空气质量。

为了解决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我们将太湖饮水工程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来抓。由于前期调研论证充分、思想动员到位,工程得到了相关村镇3000多名群众的支持响应,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实现了整体搬迁。2019年4月15日,历时4年,总投资12.56亿元的太湖饮水工程终于正式供水,沿线乡(镇)及县城18.77万人的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每次调研,我都带着三个问题:为什么存在这种现象?突破困难的瓶颈在哪里?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通过走访、研究、权衡、商议,问题基本会迎刃而解。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我们更是大力弘扬寻乌调查精神,县委班子及科级以上干部广泛调研,创新运用“群众提、班子议、上级点、会议决、网上晒、上级备案”的“六步法”,聚焦544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治理、革除积弊。

在脱贫攻坚中,三标乡堆禾村胡煌明家是我的结对帮扶对象。他们一家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种地是唯一的经济来源。我多次入户走访,帮助他们申报教育扶贫补助资金,动员其搬迁至县城移民安置区,安排夫妻两人在县城就业,最终实现脱贫。5年来,全县5104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240元提高至2019年的11776元。

老百姓盼的,就是我们该办的。只有心往基层想、腿往基层跑、劲往基层使,才能真正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无愧时代、不负人民。

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2019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以“蹲下看蚂蚁”的求实精神调查研究

讲述人:河南省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 蔡松涛

兰考县是焦裕禄精神发源地,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把自己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定在兰考,鞭策着我们传承焦裕禄精神,带领兰考人民摆脱贫困。当时,兰考有贫困人口77350人,贫困发生率10.6%。

2015年,我到兰考工作。全国各地脱贫攻坚战已全面打响,我们也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艰难推进。如何真抓实干、取得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诸多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针对县里合力攻坚氛围不浓等情况,我组织全县四大班子县级干部共同研讨。大家认为,不能只把脱贫摘帽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而是要以攻坚战弥补县域发展短板,拉近党群干群距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达成思想共识之后,我们探索建立了“四大班子齐上阵”的工作机制:把行业扶贫的监督检查任务交给纪委书记,社会扶贫任务交给统战部长,移风易俗任务交给宣传部长,人大常委会主任抓农村环境改善,政协主席牵头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各领域工作与脱贫攻坚精准融合。

为解决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我带领兰考干部发扬焦裕禄“蹲下看蚂蚁”的求实精神,抓住木制品加工、特色农业等关键点,发展贫困群众易接受、收益较稳定的兰考蜜瓜、优质红薯、民族乐器等产业,并运用召开夜间会、干劲评比会等形式促进产业发展。

徐场村是兰考出了名的贫困村,一直没有支柱产业。我调研发现,我国民族乐器市场需求大、利润高,当年焦裕禄为防风固沙大量种植的泡桐,正是做乐器的好材料。何不把徐场村变成“乐器村”?于是,我带领扶贫干部深入研究,落实帮扶政策、开展技术培训,还帮助当地建厂,带动贫困户就业,促进作坊抱团发展,鼓励年轻人发展电商。很快,徐场村变成了富裕村,产业发展带动了1000多人就业,使兰考成了全国民族乐器生产基地之一。

除了乐器产业,泡桐还成就了家居制造产业。我们研判认为,房屋定制精装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于是依托兰考木制品产业基础,确定了“品牌家居”发展定位,合作引进了6家家居类上市企业,建起4个乡镇专业园区,培育了5万亩国储林木资源。特色产业带来了大量税收和就业岗位,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7年,兰考成为全国第一批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强县与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的重要指示,夯实了产业基础,促进了城乡有序贯通,形成了“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比着干”的浓厚氛围。实现乡村振兴,兰考有底气!

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秃山荒岭寻“绿”记

讲述人: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葛山村党总支书记 刘军

葛山坐落在浙西南群山之中,海拔960米,曾经草木苍翠、郁郁葱葱。30年前的一场大火,烧毁了葛山的森林,村民“靠山吃山”的习惯难以为继,纷纷外出务工,原来约1000人的村庄只剩90多人。

10年前,我当选为葛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子如何发展,老乡何去何从?思来想去,我决定发展山林经济,带领群众致富。

那段时间,我到处找人请教,去临近发达村考察,听村民建议,寻找良方。有人建议种松木、杉木,树苗便宜、技术含量不高,但经济效益太差;有人提议种茶叶,经济效益好,但技术含量较高,且劳动力不足,采茶是大问题……后来,我带着山林资料和土壤样本,先后到县林业局、市林业科学院咨询专家,邀请他们实地调研。林业专家调研后,给我们开出了一剂良方——利用葛山海拔优势和山火后土地积肥优势,发展水果产业。

有了方向,信心就来了。可水果怎么种、谁来种?当时,山地分户承包给了农户,农户大部分外出务工,即使有客商愿意投资,一时也难以流转到位。我和两委班子商量后,和村民签订协议,先把土地进行“预流转”,即在项目进入前,土地仍由农户自主经营;项目确定后,合作社代表村民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由投资主体向村民支付租金。3年时间,党员带头、群众跟进,全村的荒废山地都实现了“预流转”。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4年,我听说几个大学生想回乡发展农业,便立即赶往县城邀请他们到葛山考察。他们认为条件适宜,只用了三天时间就签订了协议。我和大学生们一起查资料、找专家咨询,确定了近期养殖生态鸡、中期发展水果、长期打造生态农场的规划,变荒山劣势为生态优势。我还帮助他们解决吃、住、上网等问题,让年轻人在山里留得下、稳得住。

今年8月2日,一场抖音直播在葛山锦绣黄桃基地开展,短短两小时售出黄桃1000余盒,销售额突破10万元。如今,原来外出务工的农民陆续回乡当上了产业工人,葛山成了全县村民回流最多的村庄之一。

几年来,葛山打造了锦绣黄桃、“云顶飞鸡”等产业基地,还成功举办桃花节、黄桃采摘节等活动,农产品依托网络远销各地,出现了“一桃难求”“一鸡难订”的喜人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对此感受深刻。推动乡村振兴不能盲动、乱动,要坚持科学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念好山水经、走活特色棋,将“两山论”在实践中学好、用好,才能携手百姓共奔小康。

要靠深入调查研究下功夫解难题,靠贴近实际和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抓落实,靠一级压一级推动工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2018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勤动腿、多动脑,“穷山窝”变身“聚宝盆”

讲述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阿吼村第一书记,国网喜德县供电公司五级职员、党建部副主任 王小兵

2015年,我刚来阿吼村时,这里穷得出人意料。村子“藏”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山深处,一条泥泞山路与外界相连,当地人沿袭着俯身拉犁、弯腰点豆的农耕生活,村里共有贫困户73户313人,人均年收入仅1500元。

扶贫工作怎样开启?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是第一步。阿吼村不大,但村民分散在不同的山头和山坳里,每次走访都要沿着羊肠小道翻山越岭,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晒脱皮是常有的事。到任20天,我就对村里的140户528人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当地村民缺乏劳动技能、没有产业发展资金、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现象较多,村子的贫困帽一直摘不掉。

走访中,吉觉阿牛木家的情况给了我很大触动。丈夫因病去世,妻子一人抚养3个上学的孩子,因知识水平低、劳动能力弱,经济来源难以维系。我便将这家列为对口帮扶对象,自己掏了2000元钱给孩子上学,还为她家送去生产资料,帮她争取到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有584元工资。

要脱贫,关键是要兴旺产业。在国家电网支持下,我们经过多次调研论证,结合当地资源环境、气候条件、传统种植习惯,决定种植具有高附加值的百合、雪桃、川贝母、青刺果等经济作物,把“穷山窝”变成“聚宝盆”。

我带着林业专家们走遍荒山寻“宝地”,最终选定了村民撂荒的279亩土地作为基地,计划打造国家电网产业帮扶园区。没想到,一听说流转土地,老乡们不理解:“种点土豆、荞麦,一年也能有几百元,流转后万一分不了红,不是亏了吗?”老乡有疑惑,我们就仔细讲解,讲明如何操作、怎么分红,并给他们“算细账”:仅仅是参与到平整土地的劳务中,按天结算劳务费,每人每天150元,就比撂荒土地收入多,更何况,还要加上产业流转费、分红费以及雇佣耕作的劳务费呢?老乡们尝到甜头,自然有了劲头。今天,高山上的种植业如火如荼,百姓生活也红火起来,2019年当地人均年收入8979元,其中三分之一来自产业扶贫收入。

这些经历,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调查研究深有体会。不调查、不研究,举措方法就难以抓住问题的症结;懂调查、多研究,才能因地制宜、靶向施策,真正把事做到老乡的心坎里。(彭凌飞)

(责编:木胜玉、徐前)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