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6日消息,该所参与的中外科研团队通过对在石板滩生物群发现的一大类叶状体化石进行了详细的形态观察、分析和厘定,确认其为在三峡地区发现的典型埃迪卡拉化石叶状体新类型。
石板滩生物群中的未定种Arborea sp. A(1-4)和Arborea sp. B(5-6)。南古所 供图
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古生物专业期刊Journal of Paleontology上,并被编辑选为免费开架阅读方式。
石板滩生物群中的新种Arborea deticulata n. sp。化石及其复原图。南古所 供图
埃迪卡拉型生物是在埃迪卡拉纪晚期大量繁盛的一类软躯体的、形态复杂的宏体真核生物。它们组成了“寒武纪大爆发”前夕埃迪卡拉纪最为独特的宏体化石生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在早期宏体生物的演化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科研人员介绍,在埃迪卡拉生物群中,叶状体化石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令人费解的一种化石类型。典型的叶状体化石,其上部为叶片状在水体中直立生长的身体,底部是圆盘状在沉积物中起固定作用的固着器,两者之间由茎干相连。
石板滩生物群中的Arborea arborea化石。南古所 供图
通常来说,叶状体化石的数量丰富且分布广泛,但由于这类化石形态结构简单且缺少内部解剖信息,仅保存为反映生物体外表面的印痕,导致人们对其生物属性知之甚少。
早期研究者根据其总体形态的相似性,认为叶状化石是早期的海笔类,但该假说与个体和系统发育等证据不符。最近的研究认为这些叶状化石很可能代表了后生动物的干群或总群类型。
在我国湖北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的石板滩生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石板滩组合”)中,也曾报道过典型的叶状体化石Charniodiscus。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认为,Charniodiscus的模式种很可能是一种具有分形分支结构的、多瓣的叶状体,因此三峡地区的类似叶状体化石能否归入Charniodiscus仍存在疑问。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的王霄鹏博士研究生、庞科副研究员、陈哲研究员等人,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肖书海教授通过研究发现,三峡地区的该类叶状体化石的形态更接近Arborea,是一种不具有分形分支结构的、两瓣的叶状体。
石板滩生物群中Arborea的岩石薄片以及埋藏模型。南古所 供图
本项研究还发现,即使到了埃迪卡拉纪的最后阶段,叶状体生物仍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这为认识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之交生物面貌的演替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本项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技部,江苏省科学基金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的联合资助。(杨颜慈)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