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痕迹”论“实绩”

2020年08月24日15:04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近年来,“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然而,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为避免在上级检查时被问责,日常工作中,他们不得不在“留痕”上大做文章,“痕迹”只是表象,重要的是“实绩”,此举严重背离了痕迹管理的初衷。

雁过留声,抓铁留痕。痕迹管理是在工作过程中不留间隙或空白的缜密的工作记录,每个单位、每位干部,平时都做了哪些工作,又是如何开展工作,都可以通过具体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展现出来。其优势在于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还原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供日后查证。科学、适度的痕迹管理,是检验过程真伪、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做工作。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痕迹管理的成效就在于一个“实”字,即求实干、实绩、实效,有所选择地、精准地、不重复地留痕迹。但是,如果不能做到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留痕”,或者过分强调或夸大痕迹的作用,就会使痕迹管理蜕变成“痕迹主义”。马克思讲:“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当前,有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走形变样,一味地在“痕迹”上绣花,把“材料准备得齐不齐、好不好、美不美”当作考评标准,“自作聪明”地为痕迹管理穿上了形式主义“新衣”,导致基层干部耗费大量精力用在保留工作痕迹上,而无法投入太多精力在帮群众解决难题上,甚至滋生出欺上瞒下的工作作风,导致误人、误事、误形象。

“痕迹主义”之所以盛行,根源在于机械执行。基层干部反映,现在各级督察、检查、巡查接踵而至,凡事都要看记录、查文件、找“留痕”,谁的资料厚,谁的资料多,谁的工作就做到好,一旦发现所谓的“痕迹断档”或“留痕缺项”,就要通报甚至问责。这变相鼓励了“痕迹主义”,导致基层事事都要开个会、留个记录以备查。泰戈尔有诗云:“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因为没有痕迹,就能说大雁没有从天空飞过吗?过去有一句话叫“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固然偏颇,但过于重视过程,不管绩效如何,恐怕也是矫枉过正。

根治“痕迹主义”,还须还原痕迹管理本来面目。上级部门要主动作为、以上率下,多些担当作为,多些实地调研,多倾听基层干群声音,为基层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困难,而不是到办公室翻阅资料。建立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把考核“指挥棒”套上绳子,使其有方向、有目标、有范围、有力度,根据不同事项,界定不同考核方式,除必要的工作档案,不要求事事留痕、处处留痕,降低材料在考核分值中的比重,多向实绩倾斜。建立严格的容错机制,按照“三个区分开来”,把干部在推进改革创新、先行先试过程中,因缺乏经验出现失误或者偏差,符合有关条件,对其免予问责、免予处分,对调查认定的失误或者偏差,及时纠正,有效消除和减少损失或者影响,建立完善制度,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不以材料“痕迹”评长短,而以“实绩”论英雄,才能真正激发起干事创业的劲头。(陈长)

(责编:徐前、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