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采购规模达数百亿元的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上海开标,并产生拟中选结果。本次采购共有189家企业参加,产生拟中选企业125家,拟中选药品品规191个,平均降价53%,最高降幅95%。
涉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大品种
本次采购共纳入56个品种,品种数量接近前两批之和,涉及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抗感染、肿瘤等疾病用药。一些临床用量较大的品种如二甲双胍备受关注,44家药企参与了该品种投标。最终,55种药品的191个品规中选。
从第三批开始,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常态化运行,集采规则、政策体系、工作机制已基本定型,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与第二批集采相比,第三批采购规则仅做微调优化,最大可中选企业数量从原来的6家,进一步增加到8家。阿莫西林、头孢地尼、头孢克洛、克拉霉素等抗生素和注射剂品种的约定采购量相对其他品种缩减,以控制临床抗菌类药物使用,推动药品合理使用。同时,品规更多,更加能满足人们的用药习惯。
此次集中采购坚持“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机制;坚持带量采购、招采合一、确保使用;坚持高质量标准,第三批集采仍将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作为仿制药入围的条件。
当天,开标现场济济一堂,参加企业数量多达180多家,超过前两批参与的数量。多家原研药企业积极参与集采,给出了降幅较大的有效报价,最终3款原研药入围,降幅最大的超过90%,受到人们关注。本土仿制药企业参与度非常高,一些产品申报企业数量创新高,如二甲双胍、卡托普利、孟鲁司特钠等,参加报价的企业多达七八家,甚至几十家。拟中选率也较高,三分之二的申报企业入围。
原研药企业诺华制药有关负责人介绍,企业有2个产品参与投标,一个是高血压药物纈沙坦,商品名代文,一个是糖尿病药物维格列汀口服常释剂型。虽然没有入围拟中选名单,但企业积极应标,在有效的申报价范围内报出价格。
挤出虚高水分,质量有保证
二甲双胍、卡托普利是竞争激烈的两大品种,在大量厂家报价后,最低价达到每片1分4厘、5厘钱。很多人会问,低至1分钱的价格是否过低?质量有没有保证?
实际上,1分钱不是我们买药用的价格,而是每片/粒的价格,是药品用于申报竞价时的最小制剂统计单位,以方便比价。买药时的价格是一盒或一瓶,有几片、几十片等各种规格,总价是几元钱、几十元钱不等。由于参与集采的药品要求是原研药或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这意味着国家药监部门已对这些药品进行了质量认证,即使价格降低,质量监管要求也不可能降低。
记者对比集采文件给出的二甲双呱、卡托普利限价最高有效申报价,大部分都在每片2分钱、3分钱左右,价格也不高。根据规则,最高有效申报价采用的是市场平均价格,国家组织的药品集采确保了中选药品的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药价再降低一部分,减掉不需要开展的销售环节成本,完全可以靠规模效益实现薄利多销。
而关于质量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参与集采的药品均通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很多拟中选产品在国外进行过质量认证,给自己的产品贴注质量过硬的标签,并在国外市场销售,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有些产品价格甚至低于国内中选价格。
齐鲁制药在此次集采中8个品种入围名单,涉及肿瘤、心血管系统等治疗用药。目前,齐鲁已经有38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是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最多的厂家。此前,齐鲁已有一些药品在国外销售,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齐鲁制药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齐鲁很早就明确,迎接仿制药微利时代的到来。因为仿制药不同于创新药,没有研发成本,所以价格较低,但药效、安全性均已确认。在此前两轮集采中,齐鲁均有产品中选,产品完成量均超过约定用量,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集采中收益较大的厂家往往是产品过评数量较多的大厂家,它们规模较大,品种较多,同时往往手握原料药,并有多个创新药品、首仿药品,综合实力较强。在此前的集采中也有产品中选,反响不错。
北大药学院教授史录文认为,我国上市药品都是按严格的程序生产,尤其老产品经过千锤百炼,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质量完全可靠可控。同时,在临床上也要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仿制药价廉物美,替代原研药效应明显
在拟中选名单中,大部分原研药因报价过高未中选,被国内仿制药取代。
由于这些仿制药有一致性评价的质量认证,但价格很低,有些药品价格仅为原研药的百分之几,业内将这种现象称为仿制药替代。
推动仿制药替代,一方面提高药品可及性,人人都买得起用得起,从而维护了人民健康水平。另一方面,降低患者药费负担、医保支出,避免因病致贫、返贫。但在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集采之前,由于集中采购没有落实带量采购、量价挂钩、确保回款等,也没有一致性评价,企业不敢降价,原研药以高质量层次药品中标,即使过了专利期也能维持高价。因此,仿制药一直未能真正替代原研药。
“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保证质量,解决了原来集中采购没法带量、及时回款的问题,配套政策到位,以集采为突破口,实现‘三医’联动,仿制药替代原研药效应逐步显现。”史录文说,由于仿制药价格下降,质量有保证,患者使用一段时间后,目前看担心在解除,对仿制药需求开始增加。随着一致性评价不断扩容,国内大企业主动树立仿制药形象,促进企业不断整合,树立市场品牌效应。国内企业有更多精力专注研发,在保证仿制药品牌的条件下,推动民族工业由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化。
记者采访多家企业了解到,以往仿制药往往采用底价代理的销售模式,在代理进入医院的过程中,采用带着回扣的模式销售,业内称为带金销售。国家组织集采后,新药不用自建销售队伍,一些老产品则压减销售成本,调整成本结构,带金销售模式逐步瓦解。
原研药参与度高,但中选少,是不是将来公众用不上原研药?
记者了解发现,这与企业本身市场策略有关,毕竟集采药品只覆盖了药品部分用量,还留有未集采药品的空间。但从长期来看,这只是过渡期现象。按照2019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的通知》,原则上对同一通用名下的原研药、参比制剂、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医保基金按相同的支付标准进行结算。价格与采购价相比较高的,要在2到三年内调整到位。这意味着将来同类药品医保支付价格都将是一样的,就像一个杯子,不管是玻璃杯还是陶瓷杯、不锈钢杯都是一个医保价,参保患者想买价高的,就得自付更多费用。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善联教授认为,三次国家集采覆盖的品种达到上百种,对未来提高药企集中度,规范药品流通环节,建立医保药品的支付标准,改善医院用药目录,提高患者用药可及性,降低医疗费用起到了很大作用。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说,与前面两批集采相比,第三批带量采购量更大了。之前企业参与投标,比较纠结,经过两批的集采,已适应这个集采机制,反过来证明前两批集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前两批集采实施效果也证明了国家组织带量采购的价值,该政策既符合行业规律,也符合当前实际,多方受益,应不断完善,持续推进。”
国家医保局招采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从集采、支付、预付回款、落地使用等,均已形成常态化机制,改革效应持续发酵。如中选企业营销模式发生转变,更多考虑创新,而不是销售,行业生态持续改善,各方受益。对患者来说,达到了减负担、促可及、提质量、强保障的效果,对医药企业来说,产生了降成本、稳需求、助推广、促研发的作用,既保障了民生,又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受到人民群众和中选企业的高度认可和积极拥护。在疫情期间,群众面临就业和减收压力、企业面临市场需求和订单不确定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政策效果具有突出的意义,有利于更好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 李红梅)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