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包干制” 给博士后更多自主权

2020年08月20日08:4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探索“包干制” 给博士后更多自主权

  人社部公开了近日印发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下文简称《规定》)及有关负责人对相关问题的解释。按照新规,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博士后基金经费使用自主权,探索实行“包干制”。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提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主要是为了破除传统的项目经费预算制的不合理限制,给研究人员更大的科研自主权,有利于结合科研实际,把科研经费用到刀刃上。

  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经费资助,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不但有利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而且,也对培养青年科研研究人员形成健康的科研价值观念,以及整体改良科研生态不无裨益。

  据介绍,《规定》根据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特点,对博士后基金经费使用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申请人无需编制项目预算;二是以信任为前提,实行项目承担者承诺制,申请人必须在申请书中作出遵守科研作风学风诚信、资助经费全部用于与研究工作相关支出等方面的承诺;三是简化流程,下放自主权,获资助人员在既定的经费使用范围内自主统筹使用资助经费。

  这切中当前影响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研究的关键问题。现在的预算制度在申请立项时,就要预计科研会取得怎样的创新成果,列出具体的开支预算,等项目被批准后,必须按照当初的预算列支,一旦超出预算,就属于违规。这是不符合甚至违反科研规律的。科研工作还没有开展,怎么能准确预测到创新点在哪里?能预测的创新还是创新吗?科研工作的具体开支,应该根据研究情况而定,怎么能预算得分毫不差?

  为通过立项获得资助,不少科研项目的预算,就变为“拍脑袋”填数据,这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严格按经费预算进行,预算没有列支的项目支出就不能支出,影响科研活动的开展;二是在具体科研活动中,有的预算要支出的项目,实际并不需要,但为了通过审核,必须花这一笔钱,导致科研经费“合规”浪费。媒体曾报道,有的科研项目花上千万元买来的设备被闲置。这种预算制管理,对于刚投身科研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来说,可谓从一开始就扣错了扣子,有的博士后就向科研前辈讨教怎么编制预算,以及“倒腾”经费。

  实行“包干制”,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当然,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科研人员乱花钱怎么办?怎么进行监督?《规定》提到的“以信任为前提”极为重要,预算制是基于“不信任”或者“不太信任”而构建的,是以防范科研人员为前提的,这反而约束科研人员的创造活力。而科研要取得创新成果,需要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要对科研人员有基本的尊重、信任,以及对科研失败的宽容,这会让科研人员有更强的学术尊严和荣誉意识。

  实行“包干制”,还需要同步建立两项基本制度。一是学术同行评价制度,即对研究人员的学术能力、学术成果,由同行专业委员会进行专业评价,这引导研究人员把精力用在学术研究之中;二是科研经费公开制度,对于不涉及机密信息的科研经费支出(包括支出细目),应该对外公开,接受监督,这就既能落实科研人员的自主权,又防止科研经费被滥用。(熊丙奇)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