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记》上了高考卷 于坚:出题越来越开放

2020年07月10日16:09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建水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民网建水7月10日电 (程浩)这两天,拥有1200年历史的滇南小城——云南建水,被高考带上了热搜。

刚刚结束的高考,在全国新高考Ⅰ卷中,有两道题目出自云南著名诗人于坚的《建水记》,两个主观题一个是“分析大量描写饮食的效果”,另一个是“分析空间和时间双线索描写的效果”。

对于自己的作品上了高考试卷,于坚很意外,谈到具体的考试问题,他表示:“连我也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确定的答案,怎么去解读时间和空间,都涉及到更深程度的哲学理解。在高考试卷中选择这样的作品,这说明出题人选择的眼光越来越开放。”

于坚出生于昆明,20世纪80年代成名,是“第三代”代表诗人,曾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代表作有《诗六十首》《于坚集》《印度记》《昆明记》等。

建水古城夜景。(胡艳辉 摄

《建水记》是于坚在2018年出版的散文作品,是一本关于古典生活、建筑、手艺的沉思录,是于坚追问何为“诗意地栖居”之作,汇集37篇文章及134张照片。该书曾获2018年度“书香昆明·好书评选系列活动”之“云南十大好书”等奖项。

建水古称临安。唐南诏时筑惠历城,汉语译为“建水”,即大海之意。明清时期,建水更是成为滇南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明嘉靖十三年(1534),诗人杨慎到建水访友,写了一首诗《临安春社行》,描绘他所见的建水。“依然是原住民的故乡,过着与杨慎来访时大同小异的日子。”“明月依然在这个城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于坚在《建水记》中这样写道。

在于坚笔下,建水是古风雅韵和市井气息并存的一片诗意栖居地。他在《建水记》中写道:“我从青年时代起就多次来建水,小住,长住,我目睹了它的犹豫、变化和坚定不移。人类为什么会有建水城这样的栖居地?它又为什么落后于时代?又为什么因‘落后’而鹤立鸡群,不同凡响?数十年来我一直在想这些问题。”

建水双龙桥。(胡艳辉 摄)

于坚思考的这些问题,也正是建水在古城保护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在千年时光中,建水在坚守着什么,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或许等你真正走进建水临安古城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小巷里,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于坚表示,《建水记》不是一个墓志铭,也不是旅游宣传广告,他希望告诉读者到底失掉了什么?现在建水古城的生活方式正好是中国人向往和寻找美好生活的借鉴。“我写了《印度记》《巴黎记》,加上这本《建水记》,我想写五本书构成一个系列。”他说。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