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新时代脱贫攻坚“老山战役”纪实

2020年07月08日16:17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供图

5月16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项老英雄,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您保卫过的土地,我们守得牢,也建得好。现在,我们村脱贫了,全县也脱贫了!”这是2020年5月麻栗坡县猛硐乡猛硐村委会10余名村干部代表,与已故苗族抗法英雄项崇周的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样的“对话”每年进行一次。“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我们‘对话’都很有底气。”香草棚村小组组长张自华感叹:脱贫攻坚也是一场艰苦的“战役”,我们终于打赢了,可以告慰英雄。

供图

“冲锋号角”吹响,扶贫干部奔赴前方

2014年以来,麻栗坡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全速推进安全住房保障、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全力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全面落实惠民兜底政策,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9.42%下降到2018年的6.26%。

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基础,麻栗坡向中央和省州党委立下“2019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的军令状。但剩下的60个贫困村、4754户1.56万贫困人口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实现提前一年整县脱贫摘帽,又谈何容易?

2019年3月15日,对麻栗坡的干部群众来说,是一个难眠又难忘之夜。凌晨两点,家住县城的卢大爹起夜时,还看见县公务大楼和政务大楼灯火通明。“平时也有几间办公室亮着,但那晚的两幢楼层层亮灯,确实很少见。”联想到晚饭时儿子儿媳讨论动员会后谁先驻村、谁留下来照顾老人和孩子,卢大爹感慨说,麻栗坡真是把脱贫当作硬仗来打了。

次日清晨的麻栗坡民族中学校园,战鼓阵阵,彩旗猎猎。上午8时,近万名县乡(镇)村组以及驻村干部,以战区为单位,精神饱满的陆续向这里集结。

这是麻栗坡历史上参会规模最大、参会范围最广、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整县脱贫摘帽总攻大会、决战决胜誓师大会。前夜,脱贫攻坚“老山战役”双指挥长、县委书记刘扬和县长王树忠,以及县“四班”领导和相关部门还在研究“战役总攻”相关方案。句句斟酌、条条把关,确保每一条作战指令精准。相关部门连夜印制《关于决战决胜新时代脱贫攻坚“老山战役”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的决定》《脱贫攻坚决胜年活动实施方案》等5个文件。

“这是全面总攻、决战决胜的作战图,必须认真领会、全力落实;这是总攻决战的冲锋号,必须三军用命、全线出击;这是战则必胜的保证书,必须一诺千金、全面兑现。”刘扬铿锵有力的动员令,吹响了新时代脱贫攻坚“老山战役”的总冲锋。

供图

“摸排侦察”,身影凯旋在子夜

泥土路、砂土路、水泥路,驻村短短两年,刘丽见证了这条从大茅坡村小组到坪子村委会全长9公里乡村路的3次变迁。在这条路上,她来来回回跑过无数次。今夜,她和扶贫队员又一次披星戴月归来。

自2018年2月由文山州交通运输局选派到坪子村委会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刘丽的工作并不顺利,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有时急得整晚睡不着觉。为改变这一现状,她整整花了1个月的时间,遍访了坪子村所有的群众,深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扶贫工作也就此步入正轨。

此后的一年多里,刘丽每天开着自己的车奔走在扶贫路上,为此磨烂了12个车轮胎,修车的费用超过了3万元。汗水和无私的付出让刘丽的驻村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为坪子村争取到扶贫资金25.3万元,用于修缮村委会厕所、为部分村组道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硬化道路、建设小水窖等设施建设。

在“老山战役”总攻大会上,被麻栗坡县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的刘丽,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熟悉刘丽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黄色的军用背包,里面装着理发剪、剃须刀、指甲刀、简单的急救药品和糖果等。白天,她与队员逐村逐户排查情况,晚上为留守老人和儿童理发、剪指甲、晒洗衣被,总是比别人回来得更晚些。

“白加黑、‘5+2’,脱贫攻坚战役不胜利,战斗不停息。”铁厂乡党委副书记张维方说,全乡10个村委会301个村小组,共6647户2.88万人,每年有一半以上常年在外务工。刘大姐心疼这些留守老人和孩子,把他们当亲人一样照顾。

为全面压死任务,针对不同时段发现的问题和作战任务,麻栗坡以五道“作战令”和“督战令”为切入点,要求所有“战区” 、“作战队员”紧扣“精准”抓整改,倒逼时间抓落实,按照“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名责任人、一抓到底”的方式销号作战,推动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落实。

供图

“拔点作战”,党员干部喊响“让我来”

董干镇马林村委会,离中越边境线仅0.7公里。设备齐全的村卫生室、宽敞明亮的村委会办事厅、规划整齐的临时摊位、鳞次栉比的商铺……所有街道、门店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家每户的屋顶,都挂着鲜艳的国旗,随风飘扬。

“这个点太难了。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建了停、停了建,搬了退、退了搬,前后反反复复了两三年。”董干镇党委宣传委员雷敏说,2019年5月,董干镇马林村委会还有20户贫困户没有搬迁或实施危房加固,加之时任马林村党总支书记因身体原因提出辞职,让本就最难啃的“硬骨头”,变得越发硬实。

“我年轻,当过兵、当过辅警,打过工,如果组织信任,我申请担任马林村党总支书记。”就在镇党委领导为谁来接替马林村党总支书记一筹莫展时,一封自荐信寄到了镇里。

写信的是马生村小组支部书记王志军。其实,早在2016年,王志军已被群众选举为村委会副主任,但由于建房欠账多,他不得不辞去这一职务,选择外出务工。

2018年初,已还清外债的王志军决定留在家乡,并被推选为马生村党支部书记,投身到火热的脱贫攻坚战场。

“为了贫困群众,县里的、镇里的、帮扶单位的领导隔三岔五地来,十几名工作队员长期扎在村里。作为一名党员村干部,我不能袖手旁观。”王志军轻轻抓挠着泛白的胳膊肘,语气坚定。

70岁的韦学成是马林一组贫困户,儿子儿媳在外务工,两个孙子也在外面上学。他既不愿搬迁到新集市,也不愿加固改造房屋,甚至还到处阻挠搬迁的其他村民。

“韦大爹,用土地置换就能搬到新集市,有一间80多平方带门面的铺子,若是加固改造国家有1.8万的补助,您愿意选哪个?”王志军第一次找到他做工作,不听;第二次,不理;第三次,索性关起门来,任凭王志军在门外喊哑嗓子,就是不回一句话。

如此反复10多次,韦学成动心了,但仍下不了决心。王志军又趁热打铁,一边继续上门做韦学成的思想工作,一边动员其儿子和亲戚帮助沟通协调。

“志军,我还是加固房屋吧。现在村里的房子都改好了,我家再不整,怕是抬不起头咧!”一天上午,韦学成主动找到王志军说:“都怪我思想顽固,太对不住你们了。”

那一刻,王志军激动又兴奋。马上联系实施工队对韦学成的房屋实施加固改造,保证了马林村与全县同步实现农村危房清零的作战任务。

“‘让我来’是新时期‘老山精神’的薪火传承。在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役中,上至县委主要领导、下至普通党员、村干部,个个喊响‘让我来’。”麻栗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发瑛说。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麻栗坡县更是坚持集中优势兵力“拔点”作战,以“户户清、村村清”行动为抓手,在省、州、县、乡四级125个单位、4139名干部职工参加挂钩帮扶的基础上,抽调356名干部组成95支驻村突击队沉到一线,因户因人“施策”、因村因组“挂图”、因乡因县“建库”,县、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村党组织书记带头遍访贫困户,带头排除一次次险情、攻克一个个堡垒。

供图

“围歼作战”,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轰鸣的挖掘机、载重机、高高的吊塔、来来往往的运土车,整齐划一、艳色靓丽的民居民房……碧蓝天空下的猛硐街道,俨然一个正在开发的大工地,已彻底看不到2018年“9?02”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千疮百孔、支离破碎的影子。

从猛硐村委会岩脚村小组搬迁到这里的贫困户王廷芬一家,住进了由乡政府统一规划和帮建的安居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岩脚村山高坡陡,土地贫脊。2018年9月2日凌晨,连续几日暴雨引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像恶魔一样肆意吞噬着猛硐的村庄和街道,给猛硐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王廷芬家的房子,也在这次自然灾害中被彻底冲毁。

“当晚若不是村干部发现及时,挨家挨户提前把我们叫醒,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果真是不敢设想。”王廷芬掏出手机,翻开自家房屋被冲毁的照片,仍心有余悸地说:“几面墙全都垮了,家具全被砸烂了,整个家没有一个能落脚的地方……”

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项廷芬一家都居住在由政府提供吃住的临时安置点,积极参与到猛硐的灾后重建工作中。直到去年11月,由政府统规统建的猛硐新集市建好后,经过严格的“户申请、村评议、乡镇审核、县审批”程序,她家分到了这套260多平方带铺面的安居房。

“我们搬进来的时候,房子、水电路全都是安装好的,自己只是补了一些房屋差价,出的钱、费的心很少。”项廷芬说,现在,丈夫在附近打些零工,大姑娘在文山读书有国家政策帮助,等小的那个孩子再大点,自己利用一楼的铺面做点生意,一家人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针对整户完全丧失劳力、无劳力、部分丧失自理能力等“十类人员”,麻栗坡县从细处着眼、小处发力,坚持把扶贫政策落实作为保障民生的关键举措,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00万元和社会捐赠资金,采取精细保障措施,专项用于返贫防控救助。2019年,共启动救助87户278人,发放救助金71.7万元;签订赡养照料协议1246份,集中供养98人;对302名困境儿童实施助学,对523户残疾人实施改造无障碍项目。

供图

“保障作战”,老山盛开幸福之花

洁净的水泥路,由山脚一直延伸。像个调皮的孩童,不知疲倦地绕着座座山梁,在高山之间划开一条宽宽的印记。

“看,这是我去年种的苦参种子,已经1米多高了。”杨万乡长田村委会上八村小组组长杨昌红拔起一株苦参,乐呵呵地说,这是乡上去年开展第二期特色产业培训的成果。再过两年,满山的苦参就都是钱了。

为激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杨万乡在整合政策资金向贫困群众“输血”的同时,全力开展“造血”功能培植,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技术指导”“公司+就业提升”等帮带模式,把县里出台的自主发展产业扶持奖励补助政策和就业奖补政策,最优化落地生“钱”。去年,杨万乡开展特色培训三期,帮扶360名贫困村民实现就业。

“坚持扶产业就是扶根本的理念,突出抓好‘两个全覆盖’,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补齐产业发展短板,稳定增收渠道。”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负责人说。近年来,麻栗坡探索创新的产业扶贫“双绑三防四益”、就业扶贫“多多帮”、脱贫攻坚“群众服务队”、人居环境“五位一体”、“老山清风”法治扶贫、“六个载体”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问题直通车”、项目库建设“三上三下”等脱贫攻坚“作战”经验全面开花,吸引一大批能人乡贤回乡创业的同时,也带动一大批边境村、贫困村、落后村逐渐奔向文明村、富裕村和美丽乡村。

六月的大坪镇漫马村,骄阳似火。这样的风风火火,却远比不上这忙碌的季节。在通往大坪柏油路边的一个三七棚里,施肥的、理墒的、锄草的身影,与绿色的、红色的三七花籽汇成七色彩虹。

由于没有其他自然资源禀赋,漫马村很多村民仍很贫穷。2014年,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周枫凌放弃昆明优越的工作,回乡创办“童心三七”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童心三七”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有了完整的三七产业链和完善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产品还进入国家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精品店售卖。2019年,合作社发展社员573户,带动10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群众是质朴的。只要你是真心为他们好,不用多说,干就完了。”周枫凌说,通过这几年种植三七带动,村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的积极性明显高了。他打算再动员周边乡镇和村寨一些刚刚脱贫的群众都种一点,争取在小康的路上再送他们一程。

2019年,麻栗坡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6万元、1.1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12%。累计实现脱贫1.85万户7.3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9.42%降至0.63%,贫困人口错退率为零,贫困人口漏评率为零,群众认可度达99.17%。全县91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退出率100%。

麻栗坡脱贫了,但驻村扶贫工作队没有撤,扶贫的决心没有变,扶贫的力度没有减。“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小康才是方向。”正如县委书记刘扬所说,在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麻栗坡要进一步清扫战场、巩固成果、提升质量,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决守住新时代脱贫攻坚“老山战役”的胜利高地,确保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一户、不掉一人。(喻传宏 徐仕桓 唐雪娇)

(责编:徐前、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