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陆良:一年三季洋芋种植模式促农增收

2020年04月01日14:46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供图
供图

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北方人称之为“土豆”,南方人称之为“洋芋”,陆良人称之为“芋头”。然而,就是这种并不起眼的“芋头”,却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被陆良人玩得风生水起,不仅成为田野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希望”。

阳春时节,行走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广袤的土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10万余亩泛着墨绿色、即将进入盛花期的小春洋芋。站在小百户镇羊头山万亩洋芋种植基地里,正在锄草的中坝村村民方建启夫妇高兴地说:“我家去年种了10亩晚秋芋头,净赚了4万多元。今年春节之前又种下6亩小春芋头,估计5月上旬能有2万多元的进账。”

扬长避短——一年种出三季洋芋

陆良县海拔1840米,属于北亚热带高原季风型冬干夏湿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降雨量976毫米,平均气温15.2度,无霜期249天,具有发展马铃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早年间,陆良县只是将马铃薯作为一种大春粮食作物加以种植,清明节令之前播种,农历六、七月开始收获,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六月芋头”。那时候,少数地方群众也会利用本地自然资源特点和立体气候差异,零星播种陆良独特的晚秋洋芋和小春洋芋。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陆良人充分发挥本地特有的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优势,不断挖掘晚秋洋芋和小春洋芋蕴含的市场商机,将一年播种一季的“六月洋芋”大规模改写为一年播种三季的“小春洋芋”“六月洋芋”和“晚秋洋芋”种植模式,其中小春洋芋于头年12月底播种,次年5月上旬收获;晚秋洋芋于立秋节令前后播种,12月上旬收获。一年种植三季洋芋的耕作方式,既有效抓住了季节变换的气候因素,避开了霜雪对农作物的冻害影响,又充分释放出土地的最大潜力,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据悉,随着晚秋洋芋和小春洋芋产业的迅速崛起,全县洋芋播种面积也实现了快速扩张,播种面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12万亩迅速扩展到了2019年的34万亩,其中六月洋芋7万亩、晚秋洋芋16万亩、小春洋芋11万亩,产量超过70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洋芋产业已成为陆良县最有地域特色、最具市场潜力的经济支柱之一。

科技支撑——产量实现成倍增加

如何才能充分挖掘晚秋洋芋和小春洋芋在同等土地面积上的增产潜能,陆良县多措并举做好“科技支撑”大文章,全面释放农业科技在晚秋洋芋和小春洋芋产业中的威力。

首先,选择符合本地土壤、气候的优良品种。经过多年的比较筛选,陆良县近年来洋芋种植主要以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的“合作88号”“丽薯6号”等新品种为主,其中“丽薯6号”种植规模最大,约占总播种面积的7成左右,“合作88号”约占3成左右。在群众眼中,这两个品种适应本地气候,增产效果明显,且品相好、口感佳,最受消费者青睐。其次,推广运用一系列高效、防病、抗旱、节水、低成本的良技良法。针对晚秋洋芋和小春洋芋生产过程中受干旱、霜冻、晚疫病和种薯单一退化等实际问题,积极开展新品种以及机耕机播机收等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运用,初步形成了小春洋芋以“脱毒良种+膜下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为主的综合配套技术模式;晚秋洋芋以“脱毒良种+高垄免耕浅播+测土配方施肥+晚疫病综合防控”为主的综合配套技术模式。2019年11月20日,经省级专家组实测,小百户镇中坝片区晚秋洋芋高产高效样板最高亩产5050.2公斤,创云南省秋马铃薯生产的最高纪录。

错季上市——产品行销四面八方

洋芋具有生长周期短、丰产潜力大等优点,但它又是一种喜凉爽、怕霜冻、忌炎热的作物,对气候要求比较严格。因此,陆良正是抓住自身独特的立体气候优势,大规模种植小春洋芋,有效填补了国内蔬菜淡季市场对鲜薯的需求,产品被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到了国外。

就全国而言,大部分地区都是在三、四月份大面积播种洋芋。到了七、八月份之后,成熟采收的洋芋开始大批量上市。正是这种先天的“季节性缺陷”,导致了洋芋的集中种植、集中采收和集中销售时间,因而也对产品的价格形成了局限性,往往造成增产不增收的“烂市”现象。就陆良来说,良好的气候优势孕育了独特的晚秋洋芋和小春洋芋,正当内蒙、甘肃等北方洋芋主产区霜雪降临和冰冻未解之时,陆良县则大规模地种植、收获晚秋洋芋和小春洋芋,实现洋芋产品的错季、错峰上市,有效填补了国内蔬菜淡季市场对新鲜洋芋的需求空档,不起眼的“土豆”摇身一变成了值钱的“金蛋”。每到收获季节,外地客商便云集陆良,直接到田间地头抢收晚秋洋芋和小春洋芋,以平均每公斤1.8元至2.2元不等的单价大批量采购,然后直接用大卡车将新鲜洋芋运销到江浙、两广、两湖、四川、贵州等省(自治区),甚至远销到了越南、老挝、泰国、俄罗斯等国。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从根本上避免产品价格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陆良县从构建完善的产业营销体系入手,积极培育和激活市场经营主体,现已培育洋芋运销大户310多户,确保了晚秋洋芋和小春洋芋产品销往四面八方,促进小春洋芋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效益可观——迅速鼓起群众钱包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陆良县老百姓已真切地感受到晚秋洋芋和小春洋芋在脱贫致富进程中的作用和功效,品尝到了市场化、规模化、科技化、机械化带来的甜头。群众普遍认为,与种植其它经济类作物相比,晚秋洋芋和小春洋芋种植堪称是一种时间短、见效快、投入少、风险小、效益好的项目。

2019年,陆良县共播种洋芋37万亩。从区域布局看,除同乐街道和陆良华侨管理区外,全县各乡镇都有不同规模的种植,尤其是小百户、芳华、大莫古、召夸等乡镇最为突出,呈现出大面积规模化连片种植格局。小百户镇羊头山上共有1万多亩耕地,土壤肥沃,地势平缓,周边的小百户、中坝、上坝、永清等村委会群众纷纷在此播种晚秋洋芋和小春洋芋。每到洋芋开花季节,就像一座天然大花园,芳香四溢,美不胜收。从产量效益看,由于普遍采取地膜覆盖、喷灌滴灌、机耕机播机收等一系列科技配套措施,单位产量明显提高,晚秋洋芋和小春洋芋平均单产都在2000公斤以上,按照市场收购均价每公斤2元计算,平均亩产值都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地处山区的小百户镇普乐村,虽然耕地面积广阔,但由于群众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措施不力、水利资源缺乏,以致长期陷入贫穷状态。近几年来,眼看附近村寨农户依托种植晚秋洋芋和小春洋芋赚了大钱,家家户户一改过去“春播秧苗夏栽插,秋撒荞子冬种麦”的传统种植习惯,纷纷拿出好田好地种植晚秋洋芋和小春洋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增收效果。2019年,全村260户人家户均洋芋收入4万来元,最多的人家收入超过20万元。(顾贵明 马锦玲 李红斌 桂媛)

(责编:木胜玉、徐前)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