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兩天中藥湯藥后,78歲的重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老王的舌苔出來了。“舌苔出來我覺得放心了,這是病人有救了。中醫講,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有胃氣的表現就是有舌苔。”李秀惠說。
2月25日,北京市衛健委在京召開“中西醫並重”抗擊疫情媒體溝通會。李秀惠是北京佑安醫院中西醫結合中心學科帶頭人、北京市中西醫結合傳染病研究所副所長、主任醫師。
李秀惠介紹,北京佑安醫院自2020年1月21日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來,截至2月24日上午8時,累計收治確診病例98例,中藥使用率達92%以上,治愈出院64例。
北京佑安醫院根據臨床資料和經驗,針對輕型普通型患者,制定了“佑安新冠一號方”,患者入院后及時進行中藥治療﹔對於重型患者,在院內外專家討論的基礎上,制定了重型患者的“佑安新冠二號方”,通過個體進行辨証加減施治﹔對於ICU病房的危重型患者,在西醫治療的同時,進行辨病與辨証相結合,給予中藥湯劑鼻飼“佑安新冠危重方”以回陽救逆、通腑存陰治療,取得了較好效果。
“中醫治療不是一味對抗病邪,而是扶正、留人。”李秀惠說,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病情復雜,病症多,中西醫結合治療,每個人都需要辨証論治,根據病情變化,不斷調整方子。
北京大興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孫翰林介紹,醫院2月2日成立中醫治療專家組,2月3日開始採取中西醫雙查房制度,根據中醫辨証論治,專家組討論后針對每一位患者,一人一方,對新冠肺炎患者取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輕症患者迅速緩解症狀,普通型患者退熱效果明顯並且預防疾病傳變,阻斷患者向重症發展。
北京市海澱區衛生健康委主任李勁濤介紹,海澱區將定點醫院中西醫結合救治工作納入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重要內容,建立中西醫雙組長、雙查房工作機制和“三類三步驟”救治機制,大力推動中醫醫師進入一線病房。
“據觀察,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后,發熱、乏力、咳嗽、咽痛、腹瀉或便秘等臨床症狀很快減輕或消失,較用中藥前變化明顯,部分患者的胸部CT等檢查也提示炎症吸收加快,病灶縮小明顯。”李勁濤說。
今年50歲的李勁濤曾是一位普外科醫生,自言“與抗擊疫情有緣分”,經歷過2003年非典,2009年甲流。“這幾次與病毒較量,中醫藥文化在其中有很大作用,對病毒抑制、早期預防、症狀控制、扭轉有很大作用。”李勁濤說。
中醫專業出身的李秀惠,1983年進入北京佑安醫院工作至今,也經歷了一次次的戰“疫”。“中藥治療一直在發揮作用。”李秀惠說。平時,大量的慢病病人都是用中藥治療。在應急的救治中,病原體清楚,但是西醫沒有特效藥。在這個“空檔”中,中醫藥有了充分發揮作用的機會。
“中西醫結合最主要是團隊的融合,這樣治療用藥才會恰到好處。”李秀惠說,希望后期根據臨床治療的大數據統計,分析出中西醫結合的療效點。
北京佑安醫院中西醫結合中心主任、新冠肺炎病房F病區主任、主任醫師汪曉軍說,中西醫結合各取所長,優勢結合。對所有人群來講,不建議每個人都吃一堆藥來預防,還是要戴口罩、勤洗手、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有基礎病的人群,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恰當合理用藥預防。(記者 王春霞)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