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曲靖羅平:板栗“開口笑” 產業富萬家

2024年09月11日15:58 |
小字號

秋風起,栗子香。走進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長底布依族鄉德沙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板栗樹上挂滿果實,一陣風吹過,板栗樹發出沙沙的響聲,成熟的果實接連掉落,靜待拾取,扑面而來的板栗清香味為村民致富增加了濃濃的“甜味”。

樹下,村民們戴著手套、提上裝備、拿著取果工具穿梭在板栗林中拾取果實,一片豐收景象,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我種板栗有十多年了,現在總面積有30多畝,每年產量有十多噸。我們這裡的板栗都是自然成熟掉落后才進行撿拾,從不催熟,不僅個大飽滿、口感鮮甜,而且綠色健康。雖然今年市場行情有所波動,但收入還是很可觀的。”德沙村村民田澤國介紹。

羅平縣長底布依族鄉德沙村農戶展示豐收的板栗。

羅平縣長底布依族鄉德沙村農戶展示豐收的板栗。

板栗屬於堅果類,適宜生長在溫度高、光照充足的地方,味美營養豐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以及各種微量元素,尤其是含鉀很高,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強心等藥用價值,生食和熟食皆宜。“因為德沙這裡的氣候、土壤、光照等自然條件都很適合板栗生長,這裡種植板栗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同時,這幾年政府的政策好,大力扶持板栗產業,引進了更加適宜的優良品種,還派專業技術人員給村民培訓種植技術、普及相關知識,不僅提高了產量,還提升了質量,我們的板栗在市場上很有競爭力。”

正在板栗林裡查看情況的德沙村監委會主任黃正能說:“現在,我們這裡家家戶戶都在種植板栗,板栗產業也讓村裡的老人和不能外出務工的年輕人有了自己的收入,板栗已成為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據了解,長底布依族鄉的板栗種植方式有個體戶自己種植、個體承包種植和村集體集中種植等多種模式,這不僅可以增加村民收入,而且還有利於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確保村民受益。

目前,該鄉板栗產業已成為種植時間跨度最長、群眾意願最高、全縣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效益最高的干果產業,不僅為村民帶來可觀的收入,更為鄉村振興描繪了富民強村的美麗畫卷,已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金果”。

羅平縣長底布依族鄉干部深入德沙村調研了解板栗情況。

羅平縣長底布依族鄉干部深入德沙村調研了解板栗情況。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農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我們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著力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近年來,我們結合獨特的區域優勢和氣候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果林,尤其是板栗種植產業,已經發展到15000多畝,年產值6000余萬元,實現了農民增收,有效推動了鄉村振興。”長底布依族鄉黨委書記熊俊柱表示。

近年來,羅平縣充分依托各地優越的自然條件,通過打好引進優質品種、推廣先進技術、創新銷售模式、增加產品附加值等“組合拳”的方式,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的渠道,真正做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李忠橋、吳雪瑞、朱辰鬆 文/圖)

來源:羅平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