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為市民游客提供最佳觀鷗體驗
護航觀鷗季 昆明在行動

交警現場疏導交通。記者劉凱達攝
市民游客乘坐觀鷗專線。記者趙書勇攝
每逢觀鷗季,海埂大壩游人如織,日均車流量在雙休日、節假日超過8萬輛,部分道路在高峰時段相對擁堵。近段時間,昆明市為緩解觀鷗季期間海埂大壩片區的交通擁堵情況,交警、公交等多部門積極合作研究對策,採取多項措施,為市民、游客提供最佳觀鷗體驗,在保護好海鷗的同時,擦亮昆明“人鷗同樂”這張名片。
1月6日和7日,記者走訪海埂大壩及周邊區域,看到現場交通秩序井然,觀鷗專線正常運營,許多乘客排隊乘車。
綠色出行
地鐵公交換乘更方便
1月6日,海埂大壩人頭攢動,前來觀鷗的市民絡繹不絕,市民王永趁著周末帶家人來觀鷗。當天13時,他們從潘家灣車場坐上觀鷗公交專線,40分鐘左右便抵達海埂大壩。“公交費用是5元,速度也快,而且直達海埂大壩,非常適合一家人出行時選擇。”王永說,從潘家灣車場上車時,車上人不多,也不擁擠。
為保障市民、游客觀鷗需求,減少交通管控措施帶來的影響,昆明公交集團於去年12月23日起,在周末和節假日期間開行海埂大壩片區的自駕觀鷗公交免費擺渡專線和公交地鐵免費觀鷗專線﹔12月30日起開行潘家灣車場、眠山車場、北市區公交車場、北京路口(白雲路、同德昆明廣場片區)、拓東體育館(東風東路)、官渡廣場(國貿路)、螺螄灣公交樞紐站7條觀鷗專線。
觀鷗專線大多採用10米長的公交車,兩條免費的觀鷗專線也有小中巴車,10分鐘開行1趟。“基本上每趟都能坐滿,尤其是地鐵5號線大壩站A口,客流量非常大,最多的時候這條線一天客運量在五六千人。”昆明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24路、44路、73路、94路、106路、171路、183路、264路、K25路、K31路、K50路等常規公交專線,也能直達海埂大壩片區。
考慮到市民自駕出游和外地游客的實際情況,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規劃建設局積極協調滇池國際會展中心提供1000個免費停車泊位,免費時段為觀鷗季周末、節假日8時至20時。到滇池國際會展中心停車的公眾,還可免費乘坐公交接駁車前往海洪濕地、海埂公園、海埂大壩等地觀鷗喂鷗。景區外圍的雲南民族村南部地塊、大自然風情園南部地塊、六甲文體中心、豪生酒店等也對外開放30個停車場。市民、游客可將車輛停放至以上停車場,再搭乘公交、地鐵等前往景區。
乘坐地鐵5號線的市民和游客,可在迎海路站、漁戶村站直接換乘公交進入觀鷗景區。當天,到昆明旅游的山東游客張玲體驗了地鐵與公交的接駁服務。她說:“昆明的旅游環境越來越好,交通也越來越便利,從市中心坐地鐵可以到很多景區景點,還有免費擺渡車,服務十分貼心。”
警力保障
疏導交通提升通行效率
去年底,昆明鳥類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來昆明過冬的海鷗有40700隻,比去年的39000隻略有增加。其中,翠湖有2000多隻,大觀樓有3000多隻,海埂大壩分布最多,約11000隻。因此,到海埂大壩觀鷗的人也最多。
為保障海埂大壩觀鷗順暢,昆明交警部門優化交通組織“限流”,周末每天投入警力450人,劃定54個執勤崗位,採取多種疏導方式,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在迎海路、觀景路、紅塔西路、滇池路圍合區域的核心區,我們根據車流量適時對迎海路、紅塔西路、觀景路進行交通管控。在觀景路與迎海路交叉口至觀景路與紅塔西路交叉口路段,雙向禁止除沿線住戶、企業、單位車輛及公交車外的機動車行駛。”現場執勤交警表示,會盡最大努力確保周圍群眾和商戶正常出行,減少交通管制帶來的影響。
記者1月7日在迎海路與觀景路交叉口看到,多名交警在現場指揮交通,迎海路駛來的社會車輛全部右轉進入觀景路,在交警的指揮下有序通行。同樣,在觀景路與紅塔西路交叉口也設置了交通管制,往紅塔西路駛來的社會車輛統一左轉進入觀景路。
觀鷗季期間,昆明交警根據觀鷗人車流量聚集情況,將海埂大壩片區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分流區,在觀鷗高峰時段採取分流管控措施,管控時間為觀鷗季雙休日及節假日每天8時至18時。為盡可能地給市民、游客提供即時、便捷的交通出行指引服務,昆明交警以“綠色出行 文明觀鷗”為主題,拓展線上線下信息傳播渠道,通過全市167塊路面VMS交通誘導屏及路口、路段交通崗亭電視屏,滾動播放觀鷗季交通出行指引信息,為市民、游客觀鷗游覽指路導航。在海埂大壩周邊游客密集區域路段,擺放觀鷗綠色出行指引提示標識、文明交通行為倡導等宣傳展板,讓市民、游客在觀鷗出行、游覽期間能夠及時獲取交通信息,搭乘便捷的交通工具,提升觀鷗體驗感。
選擇多樣
許多地方都適合觀鷗
除了海埂公園、海埂大壩、翠湖公園、大觀樓、環西橋等地,海洪濕地、王官濕地、西亮塘濕地、江尾村、撈漁河濕地公園、古滇精品濕地、斗南濕地、海東濕地等也是觀鷗的好去處,市民、游客可合理選擇觀鷗地點,實現舒心觀鷗喂鷗。
距離海埂大壩不遠的干溝尾濕地,就是一個觀鷗賞景的好去處。這裡不僅有美到上央視的“天空之鏡”,還有旖旎的滇池風光,每年都吸引不少紅嘴鷗在此棲息覓食,紅嘴鷗靈動的身影,讓人心情愉悅。
在滇池西岸的楊林港居民小組,不僅有昆明最美的環湖公路,還有沿岸徒步路線。在這裡,市民、游客可以近距離接觸滇池,觀賞翱翔藍天的紅嘴鷗,來一場愜意的鄉村游。同樣是在滇池西岸,海口村也是紅嘴鷗赴昆越冬的重要棲息地,每年有成千上萬隻紅嘴鷗聚集於此。現在海口村修建了很長的滇池棧道,供游人親水、近水,對面就是“網紅”彩虹橋。市民、游客走在棧道上,吹著和煦的風,盡情享受美好時光。
在滇池南岸的“最美環湖路”上,也有數個觀鷗點,其中最有名的是虎山觀景平台。在這裡,可以一覽無余地把滇池盡收眼底,還能與紅嘴鷗近距離接觸,美美地拍上一張集景、人、鷗於一體的自然大片。為了最大限度滿足市民和游客的休閑需求,晉寧區在觀景平台不遠處設置了停車區,市民可以自駕前往。在虎山觀景平台不遠處的南滇池國家濕地公園,有眾多水生植物和上百種野生鳥類,1200多公頃的濕地也是滇池水質的重要保護屏障。走進距離南滇池國家濕地公園不遠處的渠東海埂村,可以看到享譽春城的“鯨魚島”。
在滇池東岸,上蒜鎮小漁村已成為聞名全國的美麗鄉村。村裡的房屋繞水而建,竹編的魚籠、魚簍,還有村中的小亭子、小船、螺螄殼藝術牆、石磨等實景自成一體。靠近滇池一側,不時有白鷺和海鷗飛過,形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因日落打卡而出名的海晏村,吸引不少游客前往,帶動村民增收。傍晚的余暉洒在滇池水面上,暈染出柔和的橙粉色。進入冬季,來看日落的市民、游客面朝滇池,吹著湖風,盡享難得的冬日愜意時光,感受山水霞光交融的浪漫。在滇池沿岸村庄、景點,總能看到人鷗相伴的場景。游人拋起的鷗糧,讓這群“小精靈”在浪花中盤旋起舞,鷗聲、風聲、海浪聲、歡笑聲,聲聲悅耳,人人舒心。
據昆明鳥類協會專家介紹,每天8時至10時、16時至18時兩個時段是紅嘴鷗的取食時間,市民和游客在這兩個時間段內投喂,會更利於紅嘴鷗的生長發育。同時,喂鷗應以拋喂為主,即一粒一粒地拋向空中,避免過多飼料落入水中造成污染。相關研究表明,每隻紅嘴鷗每天的食量大約為80克,由於紅嘴鷗是野生鳥類,會自己覓食,人工投喂大約佔總食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過度投喂不僅會造成浪費和環境污染,還不利於紅嘴鷗的生長和繁殖。(趙書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