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楊林港奏響強村富民“最強音”

2023年09月05日17:15 | 來源:昆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楊林港奏響強村富民“最強音”

  楊林港充分發展庭院經濟。

  一幅和美“滇池鄉居圖”正在滇池西岸——西山區碧雞街道觀音山社區楊林港居民小組(以下簡稱“楊林港”)徐徐展開,成為滇池沿岸美麗鄉村探索壯大新型農村綠色集體經濟的典范。

  近年,在這個有200多年歷史的漁村,村民退耕還湖、漁民上岸轉產,村民收入增長和村集體經濟發展一度受限。群眾在看,干部怎麼干?

  聯農帶農機制釋放活力

  “思路一變天地寬。”碧雞街道觀音山社區楊林港居民小組黨支部書記董珈源介紹,近年來,楊林港通過摸“家底”、樹“旗幟”、建“模式”、推“共治”等方法和措施,積極探索壯大村集體經濟“資源變資金,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的新路徑、新模式,奏響楊林港強村富民“最強音”。

  楊林港面海(滇池)靠山(西山),高海公路及環湖路穿境而過,是一個以白族為主的自然村落,全村現有143戶371人。除距昆明主城區20多公裡的地理位置優勢外,楊林港還擁有“青山綠野、鷗翔魚躍、荷香連連”等優越的自然資源,以及徐霞客旅游錦囊、航空觀察哨、戰地文化、知青文化、民族民俗等文化資源。

  據董珈源介紹,村民的收入一度隻有公墓分紅和外出務工收入,之后西山區實施“四個保障”,楊林港成立村集體控股企業——楊林港錦熙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實體盤活了村庄資源,形成“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村集體控股公司+村民”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在實際工作中,楊林港通過多方多輪洽談、討論,與一家企業達成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成立了一家運營公司。該運營公司由村集體公司佔股36%,推薦執行董事擔任董事長﹔村民佔股30%,推薦監事長﹔合作企業佔股34%,推薦運營總經理﹔約定各方權利義務,明確退出機制。

  西山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市委滇池沿岸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題定位,楊林港圍繞“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發展理念,以“鄉村田園驛站”為主題,面向社會征集合作企業,精准招商,先后打造觀滇驛站、田園驛站、研學驛站、美食驛站、休憩驛站、港灣驛站等產業業態,形成“村集體公司+社會投資公司+村民群眾+ N ”的聯農帶農機制和模式,推動生態文明休閑旅游驛站不斷延伸發展,釋放鄉村發展新活力、新動力。

  今年預計新增投資1000萬元

  在上述驛站形態中,休憩驛站以庭院經濟和閑置民房為基礎,以村民為服務主體,充分發展庭院經濟,鼓勵引導村民拆圍透綠、開門營業,形成驛站產業集群。港灣驛站依托104畝景觀園林,在林下打造田園休閑驛站,為滇池觀光游客提供休閑娛樂空間,同時為楊林港村民種植的玉米、蔬菜、食用菌、水果等綠色農產品提供展銷平台。通過一系列“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楊林港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同時,實現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的優化發展,以及節約集約的低碳發展。

  目前,已有7個鄉村治理與鄉村振興戰略合作伙伴在楊林港設立站點,包括雲南民族大學滇池流域社會變遷研究工作站、雲南經濟管理學院鄉村營建教學實踐基地、昆明市社會科學院鄉村振興社科書屋等。在這些站點的帶動下,楊林港自2022年9月開展研學游以來,累計接待研學團隊23支約1600人次﹔周末日均接待游客近500人,解決就業45人,帶動10余戶農戶創業,帶動村民實現收益近300萬元﹔未來3年,預計可帶動新增農戶自主創業40余戶,基本實現該村村民就近就業,力爭吸收外來就業人員不少於200人,年接待研學團隊不少於50支,游客不低於2.5萬人/年,實現營收利潤500萬元,人均年收入淨增1.2萬元。

  楊林港還通過壯大新型農村綠色集體經濟的模式,與經營各方共同制定了村庄規劃設計方案,確定村庄運營發展方向等﹔建設村級互聯網管理平台,實現村庄“一碼管理”和 “一站式”服務。

  目前,楊林港已完成投資430萬元,其中社會資金150萬元、集體投資160萬元、村民投資120萬元﹔預計今年可完成新增投資1000萬元﹔村庄已開工建設項目6個,涉及停車設施、港灣眾創、民族團結一條街等,正在謀劃推進交通、電力、濕地、露營4個項目。(記者廖興陽)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