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黨政代表團赴上海浙江廣東學習考察“課后作業”怎麼做學習成果如何轉化——
精准承接東部產業轉移

雲南省以沖刺姿態搶抓新一輪產業轉移重大機遇,對接最前沿,加速融入新發展格局、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5月11日至15日,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率雲南省黨政代表團赴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學習考察,鉚足“拼”的勁頭,掀起“攻”的態勢,5天輾轉3省市,每到一地都召開產業宣傳推介座談會,介紹雲南產業發展和承接產業轉移綜合優勢,熱忱歡迎廣大企業赴滇投資興業。
能不能把握機遇,歷來是一個地區能否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在東西部協作邁上新征程、承接產業轉移面臨新一輪重大機遇的時候,雲南省如何憑借綜合優勢接住這一波“新流量”?
承接產業轉移
雲南有優勢有底氣
“雙碳”背景下,雲南綠電優勢具備長期價值。近年來,雲南全面推進綠色能源與先進綠色制造深度融合,按照國家產業發展戰略布局,加快承接高水平的綠色鋁、綠色硅產業轉移。積極承接引入中國鋁業、山東魏橋、河南神火等一批電解鋁龍頭企業,山東創新、廣東興發、浙江萬泰等一批鋁加工龍頭企業,今飛、萬裡揚等一批下游深加工企業,綠色鋁產業鏈延伸持續深入,集群發展積厚成勢﹔先后引進隆基、晶澳、晶科、通威等一批知名光伏企業,圍繞將曲靖打造成為光伏產業核心區,推動保山、楚雄、麗江、昭通等重點地區實現錯位發展,帶動大理、德宏、昆明、紅河等具備發展潛力及配套能力的地區協同發展,硅光伏全產業鏈在雲南基本形成。
構建新發展格局,雲南不斷推動區位優勢進階為開放優勢。中老鐵路開通成為雲南省加快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抓手,省委、省政府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全面落實國家支持雲南加快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意見,先后出台系列規劃和政策文件,有效構建高位推動、上下協同的政策體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不斷創新開放舉措。省委、省政府作出昆明市托管磨憨共建國際口岸城市的決策,充分發揮昆明省會城市的龍頭帶動作用和西雙版納邊境門戶的開放窗口示范作用,更好吸引物流、人流、資金流向中老鐵路沿線集聚,將磨憨打造成為中老鐵路上的重要開放門戶。
不斷發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網基本形成,“八出省五出境”鐵路網不斷延伸,“兩網絡一樞紐”航空網加快推進,“兩出省三出境”水路網持續拓展,外聯內暢的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快形成。
不斷完善口岸功能,通關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2022年12月,雲南省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均排名全國第1位,全年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排名全國第2位、第3位。
聚焦產業發展基礎本身,近年來,雲南省內外統籌做優產業文章,不斷推進延鏈補鏈強鏈,產業發展質效顯著提升。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推動鋁、硅、磷等資源型產業綠色化精深加工,積極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和規范企業“走出去”,提升雲南產業發展水平和對外輻射力。大力發展資源經濟、口岸經濟和園區經濟,加大產業轉移承接力度,圍繞重點優勢產業大力招商引資,堅持精准聚焦,產業鏈邏輯更加清晰,比較優勢更加凸顯。
雲南省編制完成了《雲南省“十四五”產業園區發展規劃》,實施開發區升級工程、綠色低碳示范產業園區建設工程、產業地圖建設工程、存量土地盤活利用工程等14項重點工程,提升園區承載能力,發揮承接產業轉移主陣地作用。
打響營商環境新品牌,經營主體量質齊升。2022年底,全省經營主體總數達到491.02萬戶,增長19.5%,增速居全國前列……從此次雲南省黨政代表團每到一地召開的產業宣傳推介座談會上看,厚厚的宣介資料中詳細介紹了企業入滇的優惠政策匯總,稅收、土地、金融、人才、用工等方方面面,十幾頁清單都是惠企誠意、真金白銀。
承接產業轉移
雲南面臨重大機遇
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有助於雲南省利用好沿海地區產業發展資金、技術、經營和市場優勢,更有助於雲南省融入全國大市場並統籌利用全國各類資源,在落實國家戰略上緊密互動,在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上優勢互補,在擴內需促消費上相互賦能,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應對產業轉移,合作機制的探索和建立必須先行。今年3月10日,上海市合作交流辦組織市商務委、市國資委等部門,到雲南省發展改革委與相關部門就創新開展“上海企業+雲南資源”“上海研發+雲南制造”“上海市場+雲南產品”“上海總部+雲南基地”滬滇產業協作模式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交流。隨后,兩省市高層和相關部門積極開展對接和調研活動,圍繞滬滇雙方在完善機制共同發力、創新產業協作和園區共建方面進行交流,就推動兩地產業有序轉移、健全產業協作機制達成共識。
省發展改革委提供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滬滇產業協作動態調度重大項目43個,總投資751.93億元。
2004年,廣東省牽頭發起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搭建多層次合作交流的平台。目前,內陸8省區統一在發展改革部門設立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的聯系對接。廣東、雲南作為泛珠三角區域成員省份,不斷加強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大合作平台建設、現代化產業合作、社會領域等方面的合作。
2022年,廣東省來滇投資到位資金1300多億元,同比增長2.7%,在省外到位資金地區中位列第3位。廣東省已成為雲南最重要的投資來源地,有力推動了雲南經濟社會發展。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雲南省產業發展能級還不高,也面臨著當前我國產業轉移過程中存在的物流成本高、融資難、人才短缺、用地指標緊缺、企業綜合成本偏高等共性問題。
承接產業轉移
雲南要提高精准承接能力
如何持續降低企業產業轉移成本,打造產業綜合成本窪地,夯實各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提高承接精准度,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課題。
專家認為,雲南省應進一步發揮區位優勢和輻射中心作用,進一步做大做強口岸經濟和園區經濟,用好東西部協作資源,做強雲南比較優勢,努力打造沿邊開放新高地。
在做大做強口岸經濟方面,要精准定位口岸功能,打造現代化口岸群,加快交通物流設施建設,推動口岸產業發展,加快口岸管理創新。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介紹,雲南省將大力推動口岸與園區融合發展,全面落實《雲南省開發區振興三年行動(2023—2025年)》,修訂《雲南省邊境經濟合作區管理辦法》,優化完善邊境產業園區布局,在口岸周邊沒有產業園區、符合條件的區域新設省級邊境經濟合作區。聚焦出口導向和邊民互市商品落地加工產業,引導沿邊口岸形成“集貨、建園、聚產業”發展局面。支持昆明、紅河、德宏創建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加快建設中越產能合作示范園,積極承接長三角地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地區的產業轉移。
在做大做強園區經濟方面,要加快項目擴園、企業滿園、集群強園,將園區經濟增長“發動機”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打造重點園區和產業集群,引導各園區圍繞主導產業實行省、州(市)上下聯動招商,重點引進龍頭企業、行業領軍企業和鏈主企業,帶動引進相關產業配套企業和項目,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促進全產業鏈聚集發展。
同時,要指導重點園區按照各自的主導產業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探索異地合作共建園區、飛地園區、園中園等聯合建園模式,健全完善利益共享機制。支持國家級和省級園區以飛地園區、合作共建、代管等模式開展州(市)域內及跨省區域合作﹔依托中老鐵路沿線和沿邊產業園區申報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推動園區聯動合作、區域協同、融合發展。
專家表示,承接產業轉移,雲南省應從加強規劃入手,在滿足國家相關排放標准前提下,大力推進相關規劃落地,在生態文明建設與產業發展中找到平衡。同時,積極服務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資源更高效流動。加快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讓良好的營商環境成為招大引強的“主引擎”。(段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