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短視頻充斥錯字怪詞該怎麼看待?多數市民:該管管了

2023年05月18日08:17 | 來源:昆明日報
小字號

  “修勾”  “泰褲辣”  YYDS!  “集美們”

  “太酷啦”變“泰褲辣”、“小狗”變“修勾”,“世界最大”變“世界蕞大”、自造成語“局裡局氣”……當下,短視頻裡錯字怪詞頻出,有些甚至成為網絡熱詞,被年輕人廣泛運用。一些教育專家、家長對此表達了擔憂,尤其是中小學生的作文裡常出現類似的錯字怪詞,可能帶來錯誤引導和示范。

  如何看待這一現象?記者採訪中,大部分市民對該現象持反對態度,擔心給年輕人特別是中小學生帶來不良影響,需要政府、學校、家庭、平台共同監督引導。部分市民持中立態度,認為網絡熱詞有其存在的時代背景,限制不如引導。也有市民認為不用太過在意,看待網絡熱詞可以輕鬆一些。

  現象

  錯字怪詞延伸到孩子作文裡

  短視頻App的興起,讓其成為越來越多人每日信息來源的重要渠道。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較2021年12月增長3549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5.6%。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中小學生短視頻使用特點及其保護》調查報告,有65.6%的未成年人使用過短視頻,其中活躍用戶佔20%。

  在某短視頻平台,記者刷到一個小狗的視頻,視頻標題為“發脾氣的修勾”。視頻下方,不少網友回復“真是可愛的修勾”!

  “修勾”是什麼?對不經常刷短視頻的人來說,可能有些摸不著頭腦。一查,原來就是“小狗”的諧音。“集美們,給你們推薦一款巨好用的產品”“真是YYDS!”在這裡,“集美們”是“姐妹們”,“YYDS”是“永遠的神”。

  從曾經風靡一時的“藍瘦,香菇”到如今的“栓Q”“沖鴨”“泰褲辣”……網絡熱詞不斷迭代,但熱度不減,甚至延伸到線下生活中。市民陳女士備受困擾:“家裡孩子張口閉口就是這些詞,最近作文中還出現了‘真的栓Q’,很擔心會帶來錯誤引導。”昆明某小學語文教師趙老師介紹,這一現象在學生中時有發生,低年級相對較好,高年級要明顯一些。“高年級孩子接觸網絡的渠道更多,對他們的影響更為明顯。我們在教學中會明確告訴學生,網絡詞匯不是規范用語,是不正確的。”

  觀點

  可以理解但不應成為主流

  李女士是一名3歲女孩的媽媽,她對該現象表示了擔憂。“網絡熱詞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可以理解,但這些表述不能成為主流。”李女士認為,漢語博大精深,需要規范用語才能感受這門語言的魅力。幼兒和青少年尚在成長階段,網絡熱詞會影響他們語言習慣的形成和知識系統的打造。

  “95”后青年小方認為,網絡熱詞過去就有,例如“不明覺厲”“喜大普奔”等。不過對現在流行的“泰褲辣”這類詞匯,他表示無法理解。他認為,小朋友不應該太早接觸這些詞匯,他們應該有更天真、更靈動的表達方式。

  也有市民持中立態度。“我倒覺得不用太過緊張,對網絡熱詞可以多一點包容。”市民馬先生說。從學生時代到現在,他經歷了“菜鳥”“灌水”“藍瘦,香菇”“狗帶”等一系列曾經風靡一時的網絡熱詞。他認為很多詞匯只是一陣風,不會形成持續影響力。“我念小學時,網絡還沒興起,但學生之間依然會創造獨特的詞匯、歌謠等。不過這些詞匯在成長中會逐步被正規教育糾正,對我的影響也沒那麼大。”他說。市民劉女士則認為,“有些詞挺有意思的,可以看到背后的社會現象。比如‘禿然’一詞,能感受到中年人在面對生活壓力時調侃和自嘲的意味。”

  從事新媒體工作的小范認為,網絡熱詞是“梗文化”的一部分,現在的年輕人聊天愛用網絡熱詞,本質上是在“玩梗”,隻要能清晰地表達想法,能為對話添趣,被大眾所接受,那就是有意義的。

  建議

  應加以監管引導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安庭便關注到“短視頻平台錯字、別字、怪字”問題,並建議完善審查、懲戒制度。

  安庭認為,目前短視頻濫用、誤用、錯用漢字的問題頻發,不少轉發量數以萬計,影響力不容小覷:“大量短視頻高頻次出現錯別字,會給全社會一種錯誤的示范。允許這些顯而易見的錯誤長期存在,會模糊很多人對一些字詞正確寫法和用法的認識,對廣大用戶特別是青少年將產生消極影響,也對語言文字的規范認知與使用構成巨大威脅。”

  採訪中,多數市民表示該現象應加以監管。

  在生活中,李女士會引導孩子多接觸正規的書籍、繪本,從小培養孩子對文字的興趣。當孩子使用網絡詞匯或錯誤表述時,她會告訴孩子該網絡詞匯出現的原因,哪個詞匯才是正確用法。“孩子可以知道這些詞匯,但盡量不要用在學習和生活中。”她說。

  小方認為堵不如疏,不如完善口語和書面語的界定范圍,正確引導孩子們區分二者。小范建議,應該更關注網絡社交的分級,讓成年人自由對話、隨意表達,而對未成年人的社交范圍則加以限制,不要讓他們過早接觸網絡熱詞,以致在小學課堂就出現“你個老六”“雞你太美”的荒唐對話。

  雲南大學社會學教授金子強認為,在語言發展進程中,出現新詞匯是正常現象,我們不反對新詞匯出現,但不應該違背語言的嚴肅性、准確性、優美性。他建議,媒介平台要發揮引導職能,出現帶有暴力、色情、戲謔等影響社會風氣的詞匯,要及時提醒、引導、清除。政府部門也要對網絡平台加強監督,對多次違反規定的平台要制定相應的懲處機制。在學習生活中,學校、家長要關注這一現象,及時糾正非規范用語,多引導孩子讀好書、讀經典,培養孩子的語言美感。

  記者注意到,該現象也引起科研機構、平台的注意。2022年年底,浙江大學漢語言研究所發布《近期互聯網語言文字規范調查報告》指出,對於新出現的“不規范”用詞應該分類處理。一些內容上有創新的詞語,體現出了網民需要新詞表達或者抒發新情緒,它們大多具有補充價值,豐富了現有詞匯,有些甚至會進入基本詞庫。但與此同時,對於一些為表達情緒宣泄、規避審核、容易形成錯誤引導的負面怪詞,則不應該提倡,應該最大程度地被規范。

  近日,抖音更新了關於規范表達的內容創作規則,明確對違規的視頻和賬號,平台將持續加強提示甚至警示,如反復出現,則將對其進行處罰。同時,平台將從青少年模式、投放廣告等多個維度加強治理,對在平台投放的廣告中存在不規范用語現象的用戶,進行提前預警並提醒修改。(董宇虹 鄭星)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