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將“甜蜜事業”進行到底

人民網記者 程浩
2023年05月17日09:04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這批懸崖蜜看著都流口水”“大挂蜜蜂蛹都有一車”……滑看楊晴的朋友圈,一屏一屏的內容多與蜂蜜有關。這不奇怪,她專門賣蜂蜜,每年蜂蜜銷量超七噸,銷售額達兩三百萬元。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38歲的彝族姑娘楊晴樂此不疲,打算將售賣蜂蜜這一“甜蜜事業”進行到底。

楊晴展示一塊蜂巢。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楊晴展示一塊蜂巢。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楊晴家在雲南省普洱市江城縣國慶鄉洛捷村卡別沖小組,多年來做生意的打磨,她性格活絡,逢人笑盈盈的。“不管任何天氣,我這裡都是晴天。”為讓別人一下能記住自己名字,楊晴習慣這樣介紹自己。

可當真正了解她的經歷后,你會發現她並不像介紹的那樣“我這裡都是晴天”。

楊晴2017年從別的寨子嫁到卡別沖,起初和丈夫種茶,雖說日子不富裕,但吃飽穿暖沒問題。一場車禍打亂了一家人生活,“十多年前,我老公開車出車禍,自己受傷不說,還賠了別人十多萬元。”楊晴回憶起過往。

在床上躺了一年多,丈夫痊愈。為還一年多來欠的外債,兩口子到浙江打工。一番吃苦耐勞,一年后兩人還清外債。

趕上懷孕,楊晴和丈夫決定回家打拼。丈夫忙地裡的活計,楊晴試著通過朋友圈賣蜂蜜。

裝盒的蜂蜜。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裝罐的蜂蜜。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為何選擇賣蜂蜜?楊晴的解釋是:城裡人喜歡山裡的野生蜂蜜,可市場上的野生蜂蜜貨量少不說,價錢還貴,質量也不好。家鄉江城森林覆蓋率高,野生蜂蜜多,採蜜人也多,可偏偏缺銷售渠道。“我做電商,就是建‘橋梁’,搭建供需渠道。”

楊晴通過各種渠道聯系上多個採蜜人,談妥后辦了証,開始發朋友圈賣蜂蜜。“起初沒人買,多虧我表姐。”她笑著說:“表姐在外地,見我賣蜂蜜,要了兩公斤,嘗了后感覺品質不錯,就推薦給朋友。”楊晴的生意算開張了。

雖說開了張,可生意不溫不火。2017年,一個廣東客商的“光臨”,讓楊晴的生意直線上漲,她的“晴天”來了。

“當時,一個廣東客商看到自己發的朋友圈,到家裡一看,蜂蜜品質好,一次買了一百多公斤,毛收入一萬多塊。”楊晴眉頭上翹,樂呵呵地說。

此后每年,這名廣東客商都會從楊晴這兒買蜂蜜。更重要的是,這名客商像她的幸運星,此后更多人通過微信聯系楊晴購買蜂蜜。到目前為止,她的大客戶有六家,每次動輒要貨一兩噸,小客戶更是不計其數。

楊晴明白客戶來之不易,“我給客戶的價,都是最優惠,而且絕對保証品質。”她說。

咋保証品質?“野生蜜蜂蜂窩大,多長在幾十米高的巨樹或懸崖上,雖說危險,但我常交代採蜜人,咱做的是良心生意,以次充好雖然能短時間牟利,但長期下去肯定不行。”她說。

也因此,做了七八年蜂蜜生意,楊晴沒遇到因為蜂蜜品質而被投訴的事情。“還挺開心的。”

家鄉土特產多,這兩年,除了賣蜂蜜,茶葉、中藥材……楊晴順帶著幫農戶售賣。“幫誰賣不是賣呢!”她笑著說。

“來,嘗嘗蜂蜜!”聊著天,楊晴給來訪者每人倒了一小杯粘稠的蜂蜜。端起品嘗,味道甜潤,余味清香。“好吃!”同行者邊抿嘴邊點頭。

楊晴笑笑,“好吃就帶點!”她又“做回了”生意人。

在邊疆小城江城,類似楊晴這樣的鄉土人才不少。近年來,當地通過開展農村電商技能人才培訓、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等,抓好鄉土人才的培養,為鄉村振興蓄勢加油。

如今,在這片厚實的土地上,更多的鄉土人才正“破土”而出。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