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探索多元化多層次鄉村振興之路

“滇池鄉居圖”徐徐展開

2023年03月26日08:48 | 來源:昆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滇池鄉居圖”徐徐展開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鄉村振興”依舊是熱詞。

  鄉村振興需要鄉村因地制宜,挖掘特色資源,發展優勢產業。近期印發的《昆明市滇池沿岸重點鄉村改造提升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將對滇池沿岸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地理民俗價值的46個自然村,按照“重現長聯畫卷、喚醒歷史記憶、尋找最美鄉愁、綻放明珠光彩”的思路“一村一策”打造,其余137個自然村全面推進綠美鄉村建設,通過不同主題進行有機串聯,形成類型多樣、風貌各異、多姿多彩的美麗鄉村環線,構建“有生態、有特色、有文化、有風貌、有業態”的“滇池鄉居圖”,打造“點上出彩、線上出新、面上成景”的環滇池鄉村生態旅游圈。

  高原明珠之畔,最美“滇池鄉居圖”正徐徐展開。

  海晏村 邂逅昆明最美日落

  走進位於滇池畔的海晏村,就能感受到一種古朴氛圍。這個古老的漁村,近年來因為能在村裡碼頭上欣賞到滇池日落而打響了名氣。大家匯集於此,都想邂逅一場昆明最美日落。

  “海晏村不經雕琢的自然之美和青瓦紅牆間的雞犬之聲,喚起了無數人的鄉土情懷。”出生在海晏村的余繼春認為,海晏村作為滇池沿岸漁耕文化特征保存較為完整的市級歷史村鎮,其民居特色和山水景觀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現在的海晏村人流如織,仿佛又讓人看到了當年這裡碼頭的熱鬧景象。希望在各界的努力下,將海晏村打造得更具吸引力。

  滇池度假區海晏社區黨總支書記李龍表示,隨著海晏村走紅,許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村子煥發出勃勃生機。海晏村現在需要推出更多蘊藏當地深厚文化、風土人情的文創產品、旅游體驗項目,才能持續推動當地旅游產業健康發展,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根據《方案》,未來的海晏村,將打造成“七彩落霞觀景村”,通過發揮雲南民居特色風貌、滇池漁業文化特色,觀日落碼頭、七彩稻區、瓦貓等人文和自然景觀優勢,發展休閑、攝影、觀光旅游等業態。

  小漁村 感受漁村田園詩畫

  驅車從海晏村沿環湖路向南行駛20分鐘,就來到了昆明新崛起的網紅景點——“小漁村”。

  位於晉寧牛戀村委會的小漁村,村庄與滇池相連,是展現雲南多樣化旅游資源的窗口。

  過去的小漁村雖在滇池之畔,但村內建設無序、環境臟亂差,沒有特色可言。為建設美麗鄉村,晉寧區牽頭研究對該村的規劃建設工作,並挨家挨戶敲門做工作,讓黨員帶頭先拆先退做示范,逐步將村內50余處臨建違建全部拆除。通過騰退荒灘、河床、壩塘等,退出傳統低端大棚約210畝,順利實施村庄人居環境提升、雨污分流等工程,全面改造田間地頭空間肌理。群眾也開始自發建設綠色庭院、主動辟出“六尺巷”……村庄越變越美了。

  從去年開始,當地發展起高端帳篷酒店、水上餐廳等業態,通過植入體驗式休閑旅游項目,引進農耕文化體驗、藝術創作空間特色業態,以優質鄉村旅游資源每月吸引2萬余人前來觀光旅游。晉寧區政府還鼓勵扶持當地群眾經營漁家宴、特色小吃、漁家民宿等漁家樂業態,新增經營主體6家。該村村民由外出打工變為“守家”置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小漁村有了生動實踐。

  如今,小漁村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鄉村典范,生態文明形象深入人心,成為游客體驗、消費、打卡、創作的絕佳之地,成了促進保護治理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的示范樣本,走上了一條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協同一體的綠色發展之路。

  河泊所 探尋古滇文明之地

  河泊所村是隱藏在晉寧區的“文明大使”,這裡是千年古滇文明的承載之地。

  河泊所村位於滇池東南岸,距離該村大約1公裡的地方就是出土“滇王金印”的石寨山古墓群。

  “在河泊所,我們發現了大量珍貴的封泥和簡牘。”晉寧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區文物局局長陳墨說,河泊所考古發掘成果豐碩,目前清理出來的封泥有800多枚,包含了《史記》裡記載的益州郡所轄的24縣當中的20個縣相關的官員及機構的封泥。另外,還發現了大量簡牘,這是中國南方繼湖南“裡耶秦簡”發現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發現,其發現的行政、司法簡牘,內容豐富。這些封泥和簡牘,表明從西漢中期武帝設置益州郡開始,早在兩千多年前,雲南就開啟了並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篇章。

  在河泊所,考古還發掘出堆積成山的螺螄殼。也充分說明了晉寧是滇池漁獵活動的重要場所和發源地,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當時,晉寧的先民把螺螄和貝類作為賴以生存的主食。漫長的歲月過后,大量被吃剩的貝殼和螺螄殼堆積在村子邊上,又和泥土混合形成貝丘並深埋地下。

  走進河泊所村,大家會被這裡的螺螄殼震撼,地下有、牆面上有、庄稼地裡也有,可以說河泊所村就是一座建在螺螄殼上的村庄。

  “我們正加強宣傳和保護力度,計劃引入現代旅游,發展經濟的同時,弘揚滇文化。”晉寧區政府有關負責人說,晉寧區已著手對河泊所村進行長期規劃,初步設想是依托“貝丘遺址”——螺螄殼房屋,推出古貝殼挖掘體驗區,建設貝丘展覽館,打造一個以石寨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依托、集考古文化體驗為一體的文化體驗村。不久之后,這裡將成為一個歷史文化與現代旅游相融合的村庄,成為與古滇文明和漁獵文化對話的重要基地。

  觀音山 體驗民族文化魅力

  作為滇池畔的白族旅游村落,西山區碧雞街道觀音山社區現已成為小有名氣,集吃、喝、玩、樂、購於一體的特色休閑鄉村旅游目的地。

  觀音山社區干部張永泉介紹,在各級職能部門和設計研究院的指導、聯動下,社區借助發展鄉村旅游的東風,通過修復古建筑遺存,挖掘觀音寺等歷史文物資源,開展吸氧洗肺觀森林、登山拾菌等體驗活動,發展白族特色民宿旅游,打造滇池邊特色白族村落。現在觀音寺、龍氏墓廬、李培蓮墓石牌坊、董氏宗祠、節孝石牌坊、小南海、鄉賢祠連點成線,一條精品旅游路線已打通,一個集休閑、度假、山水觀賞、美食品鑒、歷史文化尋跡、鄉村風情體驗於一體的滇池邊白族村落旅游綜合體已建設完成。(趙書勇)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