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數字時代如何讓老年人不“掉線”

2023年03月26日08:46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數字時代如何讓老年人不“掉線”

電子支付、網絡叫車、外賣點餐,在信息技術與大眾生活深度融合的今天,大部分日常需求都可通過智能手機得到解決,這為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是,老年人適應數字技術往往存在困難,使得本應提供便捷的數字技術成為老年人社會生活中的攔路虎。

數字時代,如何讓老年人不“掉線”?智慧適老從政策層面到具體落實還有多遠距離?記者進行了走訪調研。

老年人數字技能水平參差不齊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印發,對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其中要求“在鼓勵推廣新技術、新方式的同時,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加快推進老年人常用的互聯網應用和移動終端、App應用適老化改造。實施‘智慧助老’行動,加強數字技能教育和培訓,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圍繞國家部署和安排,雲南省也出台了配套的措施,開展了相關工作。

從記者調查情況看,雲南省老年人數字素養水平懸殊較大,對於數字技能的掌握度參差不齊,對數字產品的接受程度不一,獲得數字技術技能培訓的途徑也較為狹窄,即使在昆明這樣的城市也不例外。

對數字技能的掌握情況嚴重分化。一部分老人適應能力強且數字素養好,能夠熟練使用二維碼、網約車、手機導航等功能﹔另一部分老人在環境的倒逼機制下,掌握生活出行的基本要求,但仍保持原有生活方式﹔還有大部分老人在數字時代明顯“掉線”。疫情期間,這部分老人因不能熟練使用二維碼等,不得不改變原有生活方式,包括減少外出、避開使用智能手機掃碼的公共場所,居家時間大大延長。還有部分老人則受到主客觀因素影響,完全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和健康碼,沒有能力改變原有生活方式,經常碰壁甚至爆發沖突。

缺乏數字技能學習和培訓途徑

很多老年人對智能設備“望而生畏”。“我不需要用智能手機。”“學習太難了,學了又容易忘,不用也沒什麼關系。”這是記者調查走訪時,頻繁聽到的回答。

從記者調查情況看,大多數不願意嘗試智能設備的老年人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心理:畏懼智能設備,包括害怕手機或者設備損壞,害怕銀行的錢被轉走等安全性問題。部分家庭為方便老人安裝了全屋智能系統,但是老人出於怕浪費電、怕機器不靠譜等原因幾乎從未開啟過設備。甚至有一些住在高層的老年人因為對智能設備不了解、不信任而不敢乘坐電梯,又因為腿腳不便等原因不得不成為“懸空老人”。

除了智能手機,許多老人也對其他適老化科技產品持抗拒態度。記者從部分商家處了解到,許多科技產品就遇到了進門難的問題——有老人會因為怕浪費電而直接拔掉健康監測裝置的電源,年輕人眼中便捷的科技產品,對於老人成為一種負擔。

缺乏數字技能學習和培訓途徑則是老年人面臨的又一困難。在老年人融入“數字生活”的過程中,往往需要跨越數字設備—數字技能—數字思維三道坎,其中掌握數字技能和具備數字思維,除了需要老年人主觀努力外,還需要機構和健全長效的機制為老年人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服務。目前,這方面依然還有很大空白。

“數字反哺”需要全社會共同發力

記者採訪中,多位專家提出,智慧養老體系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急需加強老齡社會體系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全社會共同發力破解短板和難題。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專家們提出了多個方面的建議和舉措。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在未來媒體數字化、移動化、智能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同時,部分老年人會越來越趕不上時代變革。一方面,政府要借助“新基建”戰略的實施,為老年人,特別是農村老年人掃清“數字生活”基礎設施障礙,提供互聯網接入機會,激發他們對新技術的需求。另一方面,還應在老年人數字幫扶中履行兜底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職能。在推動各種數字化便民制度的同時,要給出“非數字化”的替代選項,尊重部分老年人“數字斷連”的權利,為主觀上不願意或客觀上沒條件上網的老年人留下傳統窗口和通道,避免“數字弱勢群體”因一塊小小屏幕寸步難行。

二是要注重面向老年人的數字友好度。深度挖掘老年人對於智能應用的需求,更多與醫療、衛生、民政等政府部門和行業企業進行橫向合作,在軟件研發的問題上更多地與老年人換位思考,精准了解他們的痛點。從老年人切實的關注點出發,不斷優化產品功能及平台內容。通過開展專門培訓、手把手教學等方式,幫助老人掃清智能產品的使用障礙。

三是營造老年人數字化環境。消除老年人融入數字社會的軟硬件障礙的同時,提倡各界共同努力,尊重老年人的話語權和主體性,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在數字社會融入方面,培養老年人積極利用新媒體參與社會生活,讓更多老年人尤其是很少使用手機網絡的部分老人重返公共生活。針對網絡詐騙等老年人擔憂的問題,政府需要制定相關規范標准,給予企業必要的指導和監督。

四是完善老年人適網教育和培訓。可以通過老年大學,圍繞社會生活場景進行項目化學習,提升老年人數字社會生活的融入度。同時,相關機構應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提供精准化、精細化服務,建立可持續的數字反哺機制。一方面,社區可以通過定期開展興趣課堂、技能培訓等活動,為老年人講解各類新媒體使用相關知識﹔另一方面,建立常態化的志願服務體系,讓社區居家老年人可以通過電話或面對面的方式,尋求志願者幫助。(胡曉蓉)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