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雲南安寧:小葡萄成就大產業

2023年03月23日08:38 | 來源:昆明日報
小字號

3月16日,安寧市祿脿壩子裡春風輕拂、暖陽高照。一大早,璩華娟就來到葡萄園裡,檢查早熟葡萄的生長情況。她一邊檢查大棚一邊說,這幾年葡萄價格比較穩定,種葡萄最終過上了好日子。

璩華娟是安寧市祿脿街道艾家營村的村民。在艾家營村609戶村民中,從事鮮食葡萄種植的有481戶。村裡鮮食葡萄種植面積超過2000畝,是名副其實的主導產業。與之相關的是,當地群眾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21080元。種植葡萄,讓當地群眾過上了“甜蜜生活”。

外出取經謀發展

艾家營村西面與楚雄州祿豐市土官鎮接壤,南面與玉溪市易門縣六街街道毗鄰,平均海拔1845米,年平均氣溫17.4℃,年降水量900毫米,農作物種植環境優良,一直是安寧市的農業發展重點區域。

璩華娟記得,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艾家營村就有農戶開始栽種葡萄。那時,全村葡萄種植面積不足100畝,葡萄品種單一,未形成規模,銷售市場趨於空白。上世紀90年代中期,乘著“滇中農業示范區”建設的“東風”,艾家營村全面提升轄區農耕路面、排灌溝渠等基礎農業設施,水稻、小麥是那個時期的主要作物。

種糧食是主流,但是也隻夠自用。為拓寬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村裡多次組織到石林、彌勒、沾益等葡萄主產地考察學習。

“從選種到試種,再從試種到推廣,最終確定了適合本地種植的葡萄品種。”2005年,在錢有華等黨員種植戶帶領下,艾家營的葡萄種植初具規模,村裡啟動了鮮食葡萄引種示范栽培“三年計劃”,開始推廣“克瑞森”晚熟葡萄的“避雨栽培”和“康能無核”葡萄溫棚栽培,不斷提高鮮食葡萄品質和產值。

現在已是艾家營村黨委書記的錢有華介紹,這些年來,艾家營村黨委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完成了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解決了2000余畝連片農田地塊高差大、灌溉不均難題,為壯大特色產業打下了基礎。

八成葡萄銷往全國

在璩華娟家的葡萄園周圍,葡萄大棚一個接著一個。這裡的葡萄涵蓋了早、中、晚熟3個品系,20個品種的鮮食葡萄共有2000畝。

早熟品種有早黑蜜、夏黑﹔中熟品種有維娜莎、康能無核、赫姆諾德、香悅、巨峰等﹔晚熟品種有克倫森無核、摩爾多瓦、晚紅提、秋黑等。其中,小粒無核中熟品種維娜莎為全國范圍內少有的本土優化品種,暢銷全國。

2018年,艾家營村啟動“鮮食葡萄提質增效工程”,使全村鮮食葡萄逐步打開精細化耕種、科學化管理、高品質產出的良好格局。錢有華說,現在艾家營村的葡萄生產種植均施用“農家肥”和100%套用環保果袋,種植生產環節實現了無公害模式,種植出的鮮食葡萄品質高、口感好,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艾家營村因此被稱為昆明地區的“葡萄之鄉”。

多年以來,艾家營村鮮食葡萄均通過水果商販和鮮果企業到田間地頭或駐村“保質定價”收購,20%葡萄鮮果銷往雲南省內市場,80%葡萄鮮果以冷鏈方式銷往湖南、遼寧、上海、廣東等地。據艾家營村委會副主任段雲華介紹,去年,艾家營村委會投入300萬元,啟動了“保鮮+冷儲+防霉”冷庫項目,庫容達600噸,破解了葡萄保鮮期短、運輸難的難題。

統計數據顯示,當地群眾的葡萄種植收入達10萬元以上有27戶,達5萬元以上有350余戶。隨著經濟發展、村民致富,艾家營村先后被雲南省委黨校、雲南省農村干部學院、雲南省農業大學、西南林業大學作為現場體驗教學基地和實訓基地。

打好“一村一品”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為促進產業“活源造血,抱團發展”,艾家營村黨委依托現有資源,在葡萄交易市場設立了艾家營鄉街子。除本地從事葡萄、時鮮果蔬售賣的農戶外,一批來自易門、晉寧、祿豐等地從事農特產品售賣的商販、安寧金方商超的展銷隊伍也匯聚於此。

不久前,艾家營村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的消息讓錢有華的自豪感進一步提升。看著村中那一片片葡萄園,他笑著說:“我們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要進一步轉變發展思路,通過科學化管理、品牌化打造、市場化營銷、抱團式發展,不斷擦亮葡萄品牌,放大葡萄經濟效益,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鏈,逐步走出農旅融合、全面發展的鄉村振興路。”

“國務院總理李強指出,要通過深化農村改革來促進鄉村振興,廣大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必須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要讓他們積極參與改革,並更好分享改革發展成果。這是我們艾家營村黨委正在做的事情,也一定會做好。”錢有華說,現在,艾家營村群眾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了向往,而且願意付出努力,艾家營村正朝著生態美、百姓富、產業旺、文化興的振興之路邁進,幸福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趙書勇)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