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灘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發電
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全面建成

人民網昭通12月20日電 (蔡樹菁、劉怡)據中國三峽集團消息,12月20日,在建規模世界第一、裝機規模全球第二大水電站——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最后一台機組順利完成72小時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至此,白鶴灘水電站16台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全部投產發電,標志著長江之上全面建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
白鶴灘水電站位於四川省寧南縣和雲南省巧家縣交界的金沙江干流河段,是國家實施“西電東送”的重大工程,是當今世界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工程開發任務為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航運,並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2017年,白鶴灘水電站開工建設,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共安裝16台我國自主研制、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實現了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的重大突破。2021年6月28日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截至2022年12月20日,白鶴灘水電站累計發電量超過530億千瓦時,主要輸送江蘇、浙江等區域,助力長三角地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三峽集團在長江干流建設運營的6座巨型梯級水電站(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共安裝110台水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7169.5萬千瓦,形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這條走廊跨越1800公裡,形成總庫容919億立方米的梯級水庫群和戰略性淡水資源庫,其中防洪庫容376億立方米,佔2022年長江流域納入聯合調度范圍水庫總防洪庫容的53%以上,對保障長江流域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和生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在長江之上全面建成,6座巨型電站聯合調度、協同運行,年均發電量可達3000億千瓦時,將有效緩解華中、華東地區及川、滇、粵等省份的用電緊張局面,為“西電東送”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發揮重要支撐作用。每年可節約標煤約9045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24840萬噸,對改善我國能源結構,助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發揮積極作用。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