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彌蒙高鐵四年奮戰隻為高鐵畫中行

許向上
2022年12月17日14:36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今天彌蒙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昆明至蒙自僅需1個多小時的時間,紅河州州府蒙自歷史性融入全國高鐵網,成為全國30個少數民族州中首個開通城際高鐵的民族自治州。”望著眼前穿山越嶺、跨越江河的高鐵由圖紙變成藍圖,申亮滿是幸福。

中鐵十二局彌蒙高鐵站前 3 標項目經理部位於雲南紅河州開遠市和彌勒市境內,標段線路全長 29.8公裡,共有橋梁19座,隧道7座,穿越南盤江、瀘江等河流,江河縱橫,橋隧相連,城鎮星羅棋布,高鐵穿行其中,美如畫卷。

南盤江雙線大橋,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境內,全長315米,主跨122米,為全線最大跨度連續梁,也是中鐵十二局彌蒙高鐵項目部的重點控制性工程。

大橋地處峽谷,滑坡、溜坍多發,地質條

針對安全風險高、技術復雜、施工難度大等特點,申亮組織團隊成員多次召開方案研討會,邀請權威專家現場會診,並依托自身在橋梁建設方面的力量,全力開展技術攻關,創新採用跟管施工方法,也就是邊打孔邊安排鋼管跟進,保証成孔質量,確保了樁基施工順利進行。

“大橋主墩採用翻模法施工,就像搭積木一樣一節節向上澆筑。”申亮介紹,連續梁採用輕型挂籃分段懸臂對稱灌注施工,先合攏邊跨,再合攏中跨。“一橋飛跨南盤江,從此天塹變通途。”站在南盤江畔仰望完工的大橋,申亮激動地說。

項目部承建的仁者村框架橋下穿昆河米軌鐵路,需改動米軌鐵路的走向進行施工,在施工完成后再恢復米軌鐵路走向。“鐵路營業線施工既要保証鐵路暢通,又要確保施工進度,需要協調和安全卡控的點多。”申亮說,項目部組織100多人晝夜施工,保安全、搶進度、確保了施工質量。

此外,全長1766米的冷水溝雙線特大橋跨越鎖蒙高速公路,項目部積極面對各類風險挑戰,在高質量完成橋梁建設的同時,確保了公路運輸安全暢通。瀘江雙線特大橋最高墩達70多米,跨路、跨江連續梁施工,技術難度大,施工環境敏感。

2019年5月,項目部承建的彌蒙鐵路制梁廠開始建場,承擔預制和架設雙線簡支箱梁270孔、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連續梁6聯、框構橋5座。2020年5月21日,雲南彌勒至蒙自高鐵開遠段開始橋梁架設,橋梁上部施工全面展開。

採用先進工裝攻克技術難題。中哨隧道位於雲南省彌勒與開遠兩市之間,隧道全長4062米,其中暗洞長3990米,明洞長72米,最大埋深132米,最小埋深0.3米。隧道岩溶強烈發育,地表岩溶窪地、溶溝等岩溶形態密集,圍岩破碎,穩定性差,加之隧道下穿村庄、緊鄰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風險高、難度大。

“圍繞隧道的敏感環境,施工過程中我們採取“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等措施,並配備鑿岩台車、拱架拼裝機等5種先進工裝設備,緊盯關鍵工序,在保証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極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攻克了淺埋、地表沉降量大和初支變形大等施工難題,隧道如期貫通。”項目部總工程師牛瑞良說。

創新工藝工法突破高風險隧道。開遠隧道為單洞雙線隧道,全長1660米,其中明洞長760多米,暗洞長900米,全隧均為淺埋地段,埋深1米至37米不等,洞身穿越可溶岩地層,局部地段穿越膨脹土地層。

施工過程中,中鐵十二局創新了高鐵隧道長距離明洞襯砌成套裝備施工工法,形成機械化水平和安全系數高、結構整體性好、襯砌質量可靠的施工工法,在經濟性、安全性、適用性、質量環保等方面優勢明顯,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並在全線推廣。

生態環保理念貫穿建設始終。南盤江雙線大橋邊坡坡度60至70度左右,隨時有滑坡和落石風險,施工人員將邊坡進行加固,下方壘砌50多米的擋石牆,避免石塊滾落到江中,確保水體不被污染。

大橋下方,有一座始建於1898年的南盤江吊橋,曾是當地百姓過江的主要通道,由於種種原因,如今吊橋僅存江兩岸的兩個石砌橋墩,被當地評定為州級文物。大橋不遠處,便是326國道公路長虹橋。三座大橋,時代疊加,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為了保護這兩個有著120多年歷史的吊橋橋墩,我們嚴實包裹起來,不讓它受到絲毫的破損。”申亮說,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南盤江雙線大橋在樁基施工過程中,他們用鐵箱圍起來,不讓污水滲透,產生的泥漿抽出后運送到指定地點沉澱淨化,達到標准后再排放。

“我們的工作,就是把設計圖紙變成高品質的基礎設施產品,這些年來,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迅猛發展,這讓我們倍感自豪。”憧憬未來,申亮說:“新征程,我們將傳承工匠精神,鑄造更多高品質的基礎設施,讓天塹變通途,造福更多人民群眾。”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