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一個個邊疆美、邊民富、邊防固的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展現新貌

雲嶺邊寨唱響幸福歌

2022年10月10日08:20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雲嶺邊寨唱響幸福歌

特色民居錯落有致、現代村寨干淨整潔、農家小院鳥語花香……雲南4060公裡邊境線上,一個個現代化邊境小康村正蝶變換新顏,猶如一顆顆珍珠閃亮在祖國的西南邊陲。

去年11月以來,雲南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和給滄源縣邊境村老支書們的重要回信精神,在沿邊8個州(市)、25個邊境縣(市)、37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全面推開、縱深推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全省各族干部群眾以昂揚的姿態、實干的精神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聖國土,一個個邊疆美、邊民富、邊防固的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展現在眼前。

家園變花園 村寨更美麗

“這邊是鄉村大舞台,那邊是村史館和鄉村養老院……”看著緊鑼密鼓整體推進的村容村貌提升改造工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壩卡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馬巴喜笑顏開。

修建公共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飲水工程……壩卡村民小組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如火如荼。每家每戶都在進行房屋提升改造,一派熱鬧繁忙、生機勃勃的景象。

“現在村子一天一個樣,再過段時間,一期工程就完工了。”馬巴說,隨著現代化邊境小康村項目的推進,村子一天天變得漂亮起來,家家戶戶把院子收拾得干干淨淨,房前屋后種上了果樹和蔬菜。在不久的將來,集花園、果園、菜園為一體的美麗新壩卡將展現在大家面前。

在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項目支持下,雲南省37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啟動了以提升整體村容村貌為重點的綠化美化工程,各村(社區)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開展綠美鄉村建設,注重保持肌理、保存風貌,結合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從基本達標邁向提質升級。

4個月能把一個邊境村打造成什麼樣?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勐滿鎮曼烈村作出了示范。走進曼烈村,村口的彩虹步道令人驚艷,進村入戶道路全是柏油路,平整寬敞,洗手池、垃圾桶整齊分布,家家戶戶綠樹環繞,猶如走進公園。

今年2月,曼烈村被確定為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對象。綜合村民意見,村裡以夯實基礎設施為出發點,把淨化村庄、保護鄉村美景、回味鄉愁作為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著力點,整合投入資金388萬余元,聚焦曼烈產業發展、人居環境等短板弱項,著力推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很多村民不僅主動讓出公共空間,還積極出錢出力參與到建設中來。

“以前村裡的路又爛又臟,現在村子變得干淨又整潔,讓人感到生活的幸福。”談起村子的變化,曼烈村婦女組長依庄扁欣喜地說。

青山變金山 邊民更富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歷史新方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了“治國必治邊”的重要論述。

如何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治國必治邊”的戰略思想?怎樣落實落細雲南省正在強力推進中的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工作?“關鍵在人,在邊境群眾。沒有老百姓的邊境線是守不住的。”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委副書記李進學表示,建設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就是要讓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老百姓安居樂業,讓年輕人留得下、能發展。

在實施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過程中,孟連縣緊盯蔗糖、橡膠、茶葉、咖啡4個傳統產業和新興的牛油果產業,投入扶持資金9600萬元實施15個農業產業項目,現已實現11個邊境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不低於10萬元的目標,其中有4個村達到30萬元,1個村達到40萬元。在農業農村部門的引導下,每個行政村都至少成立了1個規范運行的農民合作社。

邊境興則邊疆穩,邊民富則邊防固。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啟動以來,雲南省把推動邊境群眾增收致富、安居樂業作為題中之義,支持各邊境縣(市)培育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充分發揮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一縣一業”“一村一品”加快發展,各邊境行政村(社區)產業發展加快、致富勁頭更足。

“我們緊緊圍繞強邊固防、生態宜居的定位,依托‘一村一品’培育農業特色主導產業,大力發展樹番茄、草果、石斛、重樓等特色產業種植,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天保鎮天保村駐村第一書記、強邊固防駐村工作隊隊長胡獻浩說。以天保村委會黃瓜錄村小組為例,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項目共涉及3個大項11個子項目,目前,建設了樹番茄種植基地觀光步道2公裡,流轉土地500畝,並大力發展草果等特色產業種植。下一步,黃瓜錄村小組還將推動林下養殖業發展,在樹番茄下養雞,同時將樹番茄發展至1000畝,引進樹番茄初加工廠,進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家裡種了80多畝草果和20多畝樹番茄,還打算再多種點樹番茄,多增加收入。”黃瓜錄村村民趙友寬細算“增收賬”。依山傍水、果木成林,黃瓜錄村通過布局產業發展,讓草果、樹番茄成為邊疆群眾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截至目前,黃瓜錄村共種植樹番茄750畝、草果3600畝,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不足3000元增加到2021年的18000余元,守住了綠水青山,換來了金山銀山。

邊寨變前哨 國門更安全

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縣金水河鎮的中越邊境線上,有一個景色秀美的哈尼族小山村,因與越南隔河相望,被命名為“隔界”。隔界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普玉忠是村裡唯一的外事界務員,自2007年開始,他就在長達13公裡的邊境線上值守了15年,以實干擔當為祖國守好國門。

普玉忠的家距離62號界碑不足百米,走路隻需一兩分鐘。“界碑就在家門口,看得見、摸得著,心裡踏實。”自從擔任界務員以來,無論是家門口的界碑,還是數公裡外的界碑,每一次巡邊,普玉忠都會細心地檢查、清理周圍的雜物,適時為界碑描紅,守護好邊境線的那一抹“中國紅”。

普玉忠生在邊境、長在邊境。巡邊10多年來,路邊的一草一木早已深深刻在他的腦海裡,隻要沒有特殊事情,他保持著每天都要沿著邊境線走走看看的習慣。“一般早上起來干干農活,處理一些村上的事情,下午就去巡邊了。”頂著蚊虫叮咬,步行穿過荊棘密布的山林,普玉忠一趟完整的巡邊之旅要花費3個小時以上,若是遇到山體垮塌或是泥石流需要花費更長時間。雖然辛苦,但在普玉忠眼裡,身為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界務員,他有義務扛起這份護國守家的責任。

作為多民族的邊疆省份,雲南省與越南、老撾、緬甸接壤,擁有長達4060公裡的邊境線,是祖國西南安全穩定的屏障。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背景下,強邊固防、筑牢安全屏障成為了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的重中之重。

在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的火熱實踐中,為強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基層治理工作,雲南省各邊境村(社區)積極探索,充分發揮黨支部“主心骨”作用,統籌“黨政軍警民”力量,健全“黨員+N”立體化強邊固邊防控體系,形成“村村是堡壘、戶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群眾參與邊防管控工作格局。

在西雙版納州勐海縣打洛鎮曼廠村小組有一支遠近聞名的“巾幗服務隊”。這支隊伍建於2014年,現有隊員20人。“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幫助村寨建設、助老扶幼、定期檢查衛生,我們還和男民兵一起巡邏。”曼廠村巾幗服務隊隊長玉相嫩說,近年來,曼廠村組建以“民兵+青年志願者”為骨干的巡防隊伍,設立邊境疫情防控卡點,實行24小時值班值守,認真履行排查登記、守卡巡邏職責﹔以“巾幗志願服務隊+10戶聯防”形式,扎實開展網格化排查,形成“男人在外守邊關、女人留守保平安”的特色防控模式,全面構筑起邊境安全的紅色屏障。

建設現代化邊境小康村是促進各族群眾共同邁向現代化、建設好美麗家園的有力舉措。按照《雲南省建設現代化邊境小康村規劃(2021—2025年)》的要求,計劃到2024年,把雲南省沿邊一線的行政村(社區)建成基礎牢、產業興、環境美、生活好、邊疆穩、黨建強的現代化邊境小康村。

藍圖已繪就,實干正當時。今年以來,全省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正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先后在保山市、文山州、西雙版納州召開了全省現場推進會,踐行項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典型引路法,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法,推動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由典型示范轉向面上推開,今年年底將實現37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所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和全面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目標,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李正雄)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