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綠色有機引領高原特色農業發展
9月,怒江沿岸的龍陵縣勐糯褚橙基地,一株株橙樹順著整齊的台地排開,每棵樹“個子”都差不多,“身材”也幾乎一樣,相互間的距離更是分毫不差——行距4米、株距2米。為了種出高品質的橙子,基地主管凌育友和同事們利用大數據控制水肥。在新平縣戛洒褚橙基地,橙樹按照生態、綠色的理念進行養護,所用肥料全部是有機肥,2004年獲得綠色食品A級產品証書,2005年通過ISO質量體系認証。
如何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剛剛獲得2022年雲南省果品類“十大名品”的新平褚氏農業有限公司自有法寶,綠色、標准化生產成為關鍵因素。
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省狠抓生產方式轉變、抓綠色有機認証、抓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在綠色有機發展上實現了新突破。
堅持綠色有機引領,雲南省綠色食品有效獲証產品數已升至全國第7位,有機農產品有效認証數升至第2位,綠色有機已成為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新趨勢。
全面推廣綠色生產方式
近年來,雲南省全面推進綠色有機生產方式。以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為重點,全力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種植方式轉型。
2021年11月底,昆明市呈貢區完成環湖路臨湖一側蔬菜、花卉退種1274畝,100%完成目標任務。斗南街道江尾社區針對已退種地塊推進農業綠色示范種植。江尾社區集體經濟組織與第三方開發公司合作成立農業公司,以“稻魚共生、科普研學、技術示范培訓、農耕節慶、農業休閑觀光、生態共享農場”為主題,建設呈貢區農業綠色發展創新示范園項目。2022年6月申報並落地專家工作站,專注於滇池臨湖一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從退出花卉、蔬菜種植到現在8個月的時間,效果很好。我們種植的油菜、馬鈴薯、荷花、稻谷、向日葵已經初見成效,兩個月前舉辦的土豆節、荷花節吸引了很多游客。”江尾社區黨委書記、主任楊紅春說。
在傳統種植養殖區域,雲南省以中國工程院張福鎖院士團隊與企業合作為試點,採用市場化方式,加快推進測土配方施肥。
9月22日,“洱海留香”綠色水稻種植基地開鐮。在豐收的喜悅中,雲南農墾集團與張福鎖院士團隊共建農墾科技小院項目提速,該項目主要開展農業科技項目攻關,探索科技賦能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以“田園+”模式帶動當地群眾發展二、三產業,為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推廣綠色有機種植、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經驗。
雲天化集團與張福鎖院士已深度合作多年。在近年來的合作中,雲天化充分發揮張福鎖院士及其團隊在植物營養研究方面的優勢,搭建一流的科技創新平台,立足雲南,面向全國乃至東南亞,解決植物營養和農業綠色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打造“植物營養研究—綠色肥料設計與制造—綠色肥料試驗示范—綠色肥料推廣—農業技術服務”全產業鏈綠色發展樣板,助力雲天化集團傳統產業升級。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雲南省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農藥化肥減量、病虫害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秸稈綜合利用等。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和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全面提升綠色有機產品供給能力,並率先在“九湖”和“兩江”流域試點建設,努力打造農業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
全力推動綠色有機認証
綠色有機認証在加強質量管理、提高市場效率、壯大綠色產業、服務綠色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推動綠色有機認証工作中,雲南省聚焦重點產業推進綠色發展。全面落實茶葉綠色發展“十條措施”,穩定存量、鼓勵增量,努力實現全省茶園全部綠色化,不斷擴大有機茶園規模。優先支持蔬菜、水果等重點產業綠色有機化發展,圍繞特色產業、優勢品種,劃定范圍、設定標准、形成方案,扎實推進農產品地理標志建設。
臨滄市圍繞高原特色農業產業,聚焦“茶、果、糖、菜、畜”等優勢主導產業,全力加快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証。目前,臨滄市累計建成2200萬畝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基地,臨滄普洱茶、臨滄堅果被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臨滄茶、臨滄核桃、鳳慶核桃、鳳慶滇紅茶、雙江勐庫大葉種茶被認定為雲南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共認定綠色食品產業基地160個。
農業企業、農戶等從綠色有機推廣中獲得紅利。
普洱市思茅區南屏鎮整碗村茶山上,一壟壟翠綠的茶樹蜿蜒起伏,高大的遮陰樹散布山間,這是茶農董祖祥的有機茶葉基地。他的茶葉通過了歐盟、美國、日本和中國的有機認証,其中出口歐洲的茶葉每公斤最高賣到2000多歐元。
在盒馬鮮生等超市裡,雲南芸嶺鮮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有機蔬菜的主力供貨商。在綠色有機認証的加持下,芸嶺鮮生成為全國最大的有機蔬菜生產企業之一,營收大幅增長,從之前的每個月幾百萬元,發展到現在每個月超過2000萬元。
全鏈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今年,我國首次將完善農產品全產業鏈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寫進中央一號文件,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2021年以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聚焦種植、加工、交易等核心要素,全力推動“三七地”智慧農業平台建設,構建從三七種植、加工、倉儲到交易的全產業鏈可追溯體系。平台運行以來,有體驗用戶5000余戶,帶動三七種植8000余畝,完成三七加工2000噸,平台交易額達2600余萬元。
今年,省藥監局、省商務廳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全省中藥信息化追溯工作的通知》,將全省中藥生產企業的鮮切藥材、中藥飲片納入雲南省重要產品追溯,逐步實現中藥生產企業的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全覆蓋。對產品最小銷售單元進行賦碼,實現中藥飲片和鮮切藥材從種植、採收、加工、生產到倉儲、銷售的全過程信息化追溯。
近年來,雲南省努力搭建有機產品和綠色食品質量追溯平台,匯聚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數據信息,建立從田頭到餐桌全流程追溯體系。加大獲証產品抽檢力度,及時查處不合格產品(行為),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維護綠色有機農產品市場良好秩序。
“消費者通過掃描產品包裝上的溯源二維碼,就可以看到網購店鋪和產品的認証信息,同時,還可以直觀地了解到農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數字管理服務中心項目建設科技人員介紹。
蒙自市數字管理服務中心依托區塊鏈、物聯網與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搭建智慧蒙自區塊鏈溯源平台,自去年7月平台正式上線運行以來,蒙自市數字管理服務中心幫助全市多家企業、合作社商品“上鏈”,並針對溯源系統准入企業、專業合作社上門開展溯源平台業務指導。
綠色是雲南農業最鮮明的底色。雲南高原特色農業轉型發展,將繼續堅持以有機為方向、綠色為主導,讓產品贏得更多市場,創造更多價值。(王淑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