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財經

掃地機器人:努力從“能用”變“好用”

王晶玥
2022年09月02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掃地機器人:努力從“能用”變“好用”

  掃地機器人正在作業。  資料圖片

  掃地機器人正在吸附糖豆、餅干碎屑。

  雲鯨智能研發團隊就掃地機器人的拖地功能進行討論。  受訪企業供圖

  掃地機器人自動上下水裝置示意圖。  資料圖片

  測評博主王漁斌正在拆解比對多款掃地機器人。 受訪者供圖

  “我家養的小狗總掉毛,買了掃地機器人后,全家人基本從掃地、拖地等家務中解放出來,省下不少時間。”家住北京市海澱區薊門裡社區的王先生一年前購買了一款掃地機器人,“充電快、吸力大、清洗效果好,非常方便。”王先生告訴記者,這款機器人技術含量較高,具備自動避障、分區打掃等功能,性價比高,維護成本低,佔地空間也不大,“家務勞動實現了智能化”。

  現在,人們居家打掃衛生有了更多選擇。技術不斷進步的掃地機器人,無論是基礎的清潔工作,還是各種貼心周到的附加“服務”,都能讓用戶省心省力。掃地機器人正走入更多家庭,成為居家清潔的“好幫手”,給家務勞動帶來新的“打開方式”。

  歷經三代實現“認路”

  啟動開關,讓掃地機器人在家裡“轉轉”——每隔幾天,測評博主“西紅柿燉番茄”王漁斌就要重復一遍這個操作。他既是產品測評人,又是掃地機器人的忠實用戶,“家裡的小孩總把紙屑、橡皮屑弄到地上,而且散落范圍較大,掃地機器人能吸起這些垃圾,還能‘照顧’到房間的邊邊角角,很實用。”

  點開國產掃地機器人購買頁面,在評價區,記者看到許多用戶留言:“打掃能力杠杠的”“能提升幸福感”“給爸媽買,值了”……這體現出用戶對產品的肯定,也說明了國產掃地機器人的實力。

  然而幾年前,國產掃地機器人相關技術遠不及今日,產品被視作“雞肋”,“能用”但不“好用”的情況較普遍。其中最令人頭疼的問題,就是機器人遇到障礙物總直撞上去,用戶不得不手動搬開,才能讓它繼續工作。

  對於這個“痛點”,石頭科技副總裁程飛介紹,主要是產品的避障性能做得不夠好,導航能力差。換句話說,掃地機器人來到一個房間,不能提前感知遠處的桌椅家具和牆壁,無法先行規劃前進路線。

  “事實上,掃地機器人從誕生到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賴於導航避障技術的發展,這意味著導航避障是產品好用與否的大前提。”程飛說,受制於當時的技術水平,行業內前兩代掃地機器人都略顯笨拙。2016年,石頭科技把算法與激光雷達結合起來,通過激光繪制房間輪廓、生成清掃路線,掃地機器人就此進入第三代發展期——導航建圖式階段。由於使用激光避開了障礙,哪怕在漆黑一片的屋裡,掃地機器人仍能輕鬆打掃。

  王漁斌曾購入幾款國產品牌的掃地機進行對比。他將拖鞋、數據線、插座、筆記本及Switch游戲手柄擺放到狹窄玄關處的地面上,用來測試產品導航避障性能。測試結果是,除了偶爾的輕微碰觸,幾款掃地機器人在大多數行進狀態下都未與障礙物接觸。

  “正是這種在環境復雜的房間裡自主清潔的能力,讓掃地機器人‘贏過’吸塵器和手持洗地機,收獲了大家認可。”王漁斌說,“清潔能力非常重要,但隻有在精准辨識障礙物的情況下,掃地機器人才能順暢發揮作用,否則就隻能在小范圍內打轉,無法‘顧全’整間屋子。”

  自2016年起,包括激光雷達在內,多種先進的導航方式應用於掃地機器人,進一步提高了其判斷障礙的精度。程飛表示:“技術突破是產業升級的關鍵驅動力,數據資源、計算能力和核心算法等底層技術越強大,越能加速掃地機器人行業發展。未來,業內還會開發第四代、第五代掃地機器人,產品‘認路’的能力將更強。”

  自清潔功能受青睞

  若掃地機器人僅能自動掃地、拖地,還不足以解放雙手。王漁斌說,完成清掃,后續還要人工頻繁介入,就應了很多人吐槽的“掃地機干活,人清理掃地機”。“所以實現掃地拖地自動化后,大家希望它能自己清洗拖布、自動換水。”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掃地機器人附帶的方形基站裡,就隱藏著品牌對這一訴求的回應。雲鯨智能首席營銷官閻樂介紹,雲鯨研發了會自動清洗拖布的掃拖一體機器人——雲鯨J1。它的基站裡有兩個水箱,分別儲存清水、收集臟水。清水通過管道噴洒到臟拖布上,拖布像被用洗衣板搓洗一樣,在基站內由條形和點狀凸起組成的“清洗肋”旋轉清洗,接著剩余污水被回收至污水箱裡。

  雲鯨J1讓自動清洗拖布變為現實,可注入淨水和排出污水仍需用戶手動操作。“我們發現有些用戶會購買自動換水裝置,盡管安裝起來很麻煩,而且水管外露影響美觀,但他們依然這麼做,証明這是剛需。”閻樂說。雲鯨為此推出二代產品雲鯨J2,該款產品的自動上下水模塊由清水箱和污水箱組成,分別連著清水進水管和污水排水管,自動進水、排水。

  “自動上下水是掃地機器人行業在技術維度的一個突破方向,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正如洗衣機、洗碗機等涉及水的家電產品都具備自動進排水功能一樣,掃地機器人最終也要實現自動換水,減少人工干預。”閻樂說。

  值得注意的是,洗淨的拖布放在基站裡不易晾干,如果產生霉菌,會對拖布和拖地效果產生影響。對此,雲鯨的解決方案是讓拖布自動烘干。基站內的風機以相當於電腦散熱風扇的轉速吹出常溫風,再輔以45攝氏度的加熱板,便可加速烘干拖布。經過改造,烘干時間也從一代產品的6小時縮短至二代產品的4小時內。

  行業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不具備自動清洗拖布、自動烘干等自清潔功能的掃地機器人市場佔比高達63.5%。而到今年上半年,這類產品僅佔16.2%,從一個側面印証了用戶對自清潔功能的青睞。

  正深度融入家庭物聯網

  如果說之前,各大品牌瞄准的是完善清潔、導航避障、自清潔功能,那麼如今,大家比拼的就是誰的產品功能更豐富、更細化。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指出,得益於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等日漸成熟,掃地機器人行業進入蓬勃發展期。產品在傳統家電使用功能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附加功能,並且愈發多樣化、個性化,讓廣大用戶驚喜連連。

  近些年,不少用戶有了邊拖地、邊給地面消毒的需求。各大掃地機品牌或研發除菌拖布,或在清水箱中放置清潔片。有的用戶希望掃地機更智能、好玩,各品牌又在人機交互上下功夫。“去沙發下面掃掃”“吸力調到最大”“切換安靜模式”,點開手機APP,僅憑語音就能指揮掃地機﹔“今天天氣如何”“現在幾點了”,一問一答,掃地機器人化身“生活小助手”……越來越多新花樣豐富了用戶體驗。

  掃地機器人是小家電,同時也是服務機器人的一個品類,未來將走向何方?程飛表示,隨著服務機器人逐漸成為5G技術應用的最佳載體之一,掃地機也將在現有基礎上集成更多智能功能,深度融入家庭物聯網,為用戶生活增添更多科技色彩。目前,石頭科技已實現手機與掃地機器人的智能聯接,將來還會努力打通不同智能家電間的“隔斷”,實現更深度的智能互聯,打造“全屋智能”。

  閻樂認為,無論附加功能如何豐富,智能化程度和清潔力始終是掃地機器人的核心能力。雲鯨最新產品J3小鯨靈搭載了自主研發的污水識別系統,能在拖地過程中判斷地面和拖布臟污程度,並根據工作環境主動調節清洗拖布時長,在拖地上實現更高水平的智能化、自動化。

  “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在智能化、自動化上深耕細作,持續解決用戶清潔痛點,讓產品更‘聰明’,幫助大家實現‘家務自由’。”閻樂說。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