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千方百計幫扶困難群眾(現場評論·加快穩經濟政策落地見效③)

楊文明
2022年06月23日08: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千方百計幫扶困難群眾(現場評論·加快穩經濟政策落地見效③)

  “每月有700元低保,民政局和殘聯各有70元補貼。”在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金馬街道東華路社區,66歲的居民周蘭英算起了賬,“擔任社區網格員,負責一些保潔工作,每月有400元收入﹔社區食堂四菜一湯隻要三塊三,省了不少開支。”算到這裡,周阿姨感到欣慰。此外,還有政策兜底,“生病了有醫保報銷,不足部分可以申請相關補助。”

  在昆明,像周阿姨這樣受益於兜底政策的群眾還有不少。以東華路社區為例,60歲以上老人佔比超三成,困難群體人數相對較多。為提高幫扶針對性,一次性生活補貼、一次性臨時救助金、社區公益性崗位等措施盡可能覆蓋到位,社保、醫保、低保盡可能保障到位,來自民政、婦聯、殘聯等部門的救助盡可能支持到位。東華路社區工作人員王麗華感慨:“民生保障,關鍵要靠政策兜底。”政策疊加、部門聯動,將社會保障網織細織密,有力托舉起困難群眾的生活。

  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決克服目前經濟發展面臨的一些困難,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做好困難群眾幫扶工作。前不久,國務院印發《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提出“完善社會民生兜底保障措施”,明確要求“精准做好需要救助保障的困難群體幫扶工作”。疫情防控期間,東華路社區為困難群眾提供各類臨時性補助,並按照實時物價進行動態調整。將保障民生的各項舉措落細落實,及時把失業保險、低保、救助等資金發放到有關群眾手中,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才能盡力把基本民生底線兜住兜牢。

  民生保障關乎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必須用心用情做好。從實際情況來看,一些家庭和個人遇到的困難是暫時的。在關鍵時刻,尤應幫一把、扶一程,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比如,曲靖市麒麟區建寧街道瑞和社區的李月娥,通過申請失業保險,獲得寶貴的再就業緩沖期﹔隨著孩子長大就業,昆明市金馬街道昆東社區一戶家庭主動申請退出低保。在鄉村,雲南通過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進行動態監測,實現農村低收入人口幫扶全覆蓋,筑牢防止規模性返貧堤壩。及時幫扶困難群眾,解燃眉之急,體現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著政策溫度。著眼未來,經由幫扶政策發展起來的群眾,也將更好實現自身價值,擁抱美好生活。

  精准幫扶要取得實效,關鍵在於優化完善救助服務方式。困難群眾的實際需求不盡相同,實施救助也應體現分類化、差異化。因此,有關部門應主動作為,從政策宣講、走訪調研、檢查評估等方面入手,及時了解群眾的急難愁盼。同時,對一些低保、特困人員重點做好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工作銜接,統籌使用各項措施,採取“一事一議”“一案一策”等方式,提高救助水平,處置急難個案。針對一些困難群眾因行動不便而不易知曉政策的情況,王麗華分享經驗:“不能坐等群眾來找,要千方百計送政策上門。”實踐表明,加大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力度、兜牢基本民生底線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強化協調配合、政策銜接和資源統籌。多方聯動、形成合力,突出救助的效果導向,才能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動各項幫扶政策扎實落地、取得實效,定能助力更多群眾解決現實難題、增添前行動力,邁向更加幸福的生活。

  (作者為本報雲南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3日   第 09 版)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