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紅河個舊:彝族仆拉刺繡,指尖上的民族文化

2022年06月22日10:28 |
小字號

古色古香的梭子在彩色的絲線間穿梭,把緯線編織進經線,一塊精美的手工織布在雲南省紅河州個舊市蔓耗鎮阿龍古村婦女李秀瓊手中逐漸顯現,經過裁剪、刺繡、綴上銀飾等一系列繁瑣的工藝,李秀瓊開始憧憬一套精美的彝族女子盛裝在自己手中誕生的模樣。

縫制衣服。

縫制衣服。

李秀瓊生活的村庄是一個彝族村寨,如今依然保留了較為完整的彝族支系——仆拉支系文化。阿龍古的彝族仆拉文化主要體現在衣飾上,一套套服飾五彩斑斕,一件件裝飾銀光閃閃,是當地彝族仆拉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述和載體,不僅充滿了濃郁的民族特色,還彰顯了精湛的傳統刺繡技藝。

“我們這裡的彝族服飾跟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一套配起來大概有七八件,有的地方一套彝族服飾隻有上衣和褲子,沒有圍腰和后擺。”李秀瓊穿上精致的彝族盛裝,一邊展示一邊說:“圍腰還有一個作用,下地勞作的時候可以用來包東西。”

李秀瓊是阿龍古村擅長刺繡的彝族婦女之一,當地村民身著的民族服飾都出自她們的巧手。織布、紡線、縫紉、刺繡等一系列看似繁瑣的工藝,對於阿龍古的彝族婦女來說,都游刃有余。

精美的彝族服飾。

精美的彝族服飾。

“布料是自己紡線織出來的,用天然染料染成各種顏色,再一針一線繡上各種圖案。”對彝族刺繡文化的喜愛和堅守,讓李秀瓊手中誕生的一件件服飾成為匠心獨運的“藝術品”。

彝族刺繡種類繁多,工藝手法也各有千秋。隨著時代的進步,阿龍古彝族仆拉支系的婦女們在保留了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還不斷對服飾加以改良,形成了當地彝族服飾獨特的表現形式,每一年在款式和元素上都會有所創新。

要純手工完成一套精美的彝族女子盛裝十分不易,工藝的繁瑣,長達一年的耗時,逐漸讓年輕一代人望而卻步。如今,阿龍古村居住著1300多人,能完整做出一套彝族盛裝的婦女屈指可數,阿龍古彝族仆拉刺繡文化也正面臨著傳承的瓶頸。

用天然染料染成的花紋。

用天然染料染成的花紋。

“現在大部分年輕人都不會做彝族傳統服飾了,但還是有一部分人一直在堅守並傳承這種技藝。”阿龍古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石忠福說,阿龍古村的彝族刺繡不隻有服飾,還有挎包、手帕、裝框繡品等,具有藝術性、觀賞性和實用性。當前,蔓耗鎮正在積極整合阿龍古刺繡資源,希望通過集中運作的產業模式,在推廣阿龍古彝族仆拉刺繡文化的同時,更好地把這種技藝傳承發揚下去。(鄒丹、李健 文/圖)

來源:個舊市融媒體中心供稿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