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

雲南改革開放的歷史特征及其路徑選擇

楊伍榮
2022年06月07日15:02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改革開放史研究,特別是全面推進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段的深化研究,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學科和話語體系挖掘了新史源、開辟了新領域、增添了新內容。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雲南改革的階段性特征

第一個階段(1978年12月—1989年5月)。雲南改革起步晚加速快,在80年代中期抓住改革的窗口期。一是改革主體路徑篩選具有超前的戰略眼光和決策膽略。選准了改革的突破口,以煙、糖、茶、膠等優勢產業的成功培育全面帶動了全省經濟快速起步。二是注重改革從試驗到推廣的有機轉換,實現改革的發散性和擴展性。改革開始由點到面地擴散,從農村改革向其他重要領域的逐步延伸。三是改革理念的創新性、先導性促使改革思想破題、實踐先行。雲南在改革的第一波浪潮中產生了“雲南沖擊波”,如“魯布革沖擊波”“漫灣模式”等,從而整體推動“改革曲線”呈逐步上揚趨勢。

第二個階段(1989年6月—2002年10月)。改革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主軸,開始實行一系列宏觀體制改革,全省經濟社會改革呈現多管齊下、多頭並進、多元發展的格局。一是改革發展具有鮮明的戰略導向性,規劃並形成體現地方發展優勢的戰略決策體系。提出“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大省、中國連接東南亞南亞國際大通道”三大戰略。二是重點領域的改革保持了體制創新。推行“三結合、一體化”的經營體制和發展社會化大生產。三是產業創新成為區域經濟保持競爭優勢的根本動力之一。提出“把旅游業培植成為雲南新的支柱產業,把雲南建成旅游大省”的戰略目標。四是改革的目標導向和價值導向科學統一。國有企業改革從關注經濟效益開始轉向重視職工的基本保障和全面發展。五是通過政策杠杆激勵大眾創業立業,促使改革體現最大的普惠價值。一大批鄉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鄉辦、村辦、合作社辦、聯戶辦和戶辦企業“五輪驅動、萬馬奔騰”。

第三個階段(2002年11月——2012年10月)。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全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由於某些主、客觀因素的制約,雲南改革的力度、強度、幅度較前兩個周期明顯減弱,改革創新陷入瓶頸期。一是針對社會多數群體的改革政策,不斷擴大推廣面和覆蓋面。農村改革由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向全面實施特殊扶持措施轉變,啟動“興邊富民工程”,實施雲南邊疆解“五難”惠民工程。二是通過重復性改革消解前一輪改革的歷史積弊。重點領域重啟第二輪改革,開始全省新一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三是產業改革重在轉型升級。把文化產業培育成雲南省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支柱產業,推進雲南旅游和農墾“二次創業”。

第四個階段(2012年11月至今)。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全面推動改革開始向多向度、多維度和縱深化演進,開始形成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聯動、系統、集成效應凸顯,由過去的分類設計向系統規劃轉變,由分塊實施向整體合力轉變,由單兵突進向各方協同推進轉變。一是構建改革主體“大框架”之下支撐雲南改革的“四梁八柱”,構建起科學完備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配套體系和實施方案體系。二是重點領域的改革保持了戰略上的持久性、力度上的增量性和幅度上的均衡性。三是突出改革的戰略配合,增強改革與開放的戰略協同性。四是著力消解歷史“負面存量”,消減改革的歷史包袱。五是激活改革創新的潛在優勢和內生動力,改革的“雲南經驗”推陳出新。六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綜合效應開始顯現。雲南的改革開放進入了全面創新發展的新階段,形成了一批改革開放的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使雲南步入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時期、改革開放全面推進的新時期、人民生活質量全面提升的新時期、社會全面進步的新時期、管黨治黨全面深化的新時期。

深化雲南改革開放的路徑選擇

雲南需破解的歷史命題。改革開放近44年來,雲南取得了諸多改革發展的顯著成就,但就客觀而言,現階段,雲南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需破解具有全局性、戰略性、長期性意義的歷史命題,諸如先天優勢未轉化成跨越優勢、比較優勢未轉化成競爭優勢、沿邊優勢未轉化成開放優勢、傳統優勢未轉化成可持續發展優勢、人口優勢未轉化成人力優勢、鄉土優勢未轉化成再生優勢等,以進一步深化省情認識,明確發展方位。

雲南面臨的改革開放考驗。現階段雲南面臨的改革開放考驗主要體現在改革開放復雜性考驗、改革開放長期性考驗、跨越式發展的考驗、消解歷史包袱的考驗、經濟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考驗等方面。高質量發展要求與低發展條件制約之間存在突出的三對矛盾:發展的全面性要求與發展不充分之間的矛盾、發展的協調性要求與發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發展的均衡性要求與發展不協調之間的矛盾。

雲南重塑發展優勢的路徑選擇。一是戰略優勢轉化成政策優勢。要使戰略優勢轉化為政策優勢、戰略導向實化為政策導向、政策導向細化為實踐措施。二是先天優勢轉化成后發優勢。發揮自然優勢,保護好山好水使其增值優勢凸顯,讓生態要素成為生產要素,生態優勢成為發展優勢,生態財富成為經濟財富、社會財富。發揮氣候優勢,利用雲南氣候的比較優勢,開發反季節避暑、旅游、休閑等產業。發揮綠色優勢,實現綠色趕超、綠色引領、綠色紅利。三是歷史優勢轉化成創新優勢。發揮歷史文化優勢,促進歷史文化的深度發掘、再次復興,使古滇國、南詔國、大理國及爨文化等歷史文化從歷史研究走向文化展示,從文物保護轉向文產開發,從而使新時代的雲南旅游呈現歷史厚度、突出文化亮度、體現人文溫度。發揮近代人文優勢,利用西南聯合大學、雲南陸軍講武堂、鬆山戰役舊址等,重塑雲南敢為人先、開放包容、剛毅堅卓的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發揮民族文化優勢,促進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使其成為推動雲南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的再生性支撐、重構性基礎、接續性動力。發揮紅色文化優勢,如利用紅軍長征過雲南的紅色遺址等,打造雲南版的紅色旅游品牌。四是區位優勢轉化成輻射優勢。始終圍繞“輻射中心”建設的既定目標,把雲南自身放到國家開放大局中確立發展定位、謀劃戰略舉措。進一步突出“三邊”(沿邊、邊境縣、邊境口岸)優勢,構建開放型經濟。五是潛在優勢轉化成趕超優勢。強化綠色能源的深度開發,形成雲南能源產業集群。重塑產業發展優勢,促進傳統優勢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促進八大重點產業早日成熟定型,高原特色農業的品牌化,花卉產業的國際化,形成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六是“級差優勢”轉變成競爭優勢。發揮“地緣級差優勢”,雲南在“十四五”期間的“大通道”“輻射中心”等建設中,尤其在沿邊的深度開發開放中,“地緣級差優勢”優勢效應將越發突出。發揮“資源級差優勢”,雲南的資源開發在“十四五”時期的全國戰略新布局中將發揮出自身的“級差優勢”。發揮“綠色級差優勢”,綠色是雲南未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底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底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底氣。發揮“人文級差優勢”,實現雲南獨特的人文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者系雲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共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三處處長、省級“雲嶺先鋒講師”)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