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省鎮沅縣出台多方面支持政策,幫鄉土人才

找准增收門路 帶領鄉親致富(一線探民生)

本報記者 楊文明 人民網記者 程 浩
2022年05月18日08: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找准增收門路 帶領鄉親致富(一線探民生)

核心閱讀

近年來,雲南省鎮沅縣通過摸底調查,建立起鄉土人才信息庫,提供多項政策,加強技能培訓,支持長遠發展,讓鄉土人才充分發揮作用,帶動村民致富。

初夏時節,位於雲南省鎮沅縣勐大鎮的鎮沅桂花甲生物產業有限公司林下藥材種植基地,在一棵挺拔的雲南鬆下,公司負責人宋偉正在展示他剛剛挖出的滇重樓根部,稱其為藏在深山中的“寶貝”。

宋偉早年外出打拼,前幾年回鄉后瞄准林下中藥材種植產業,如今已是十裡八村有名的致富帶頭人。

像宋偉這樣的返鄉創業人才,也是鎮沅縣的“寶貝”。近年來,鎮沅縣通過摸底調查,建立起鄉土人才信息庫,讓鄉土人才充分發揮作用,帶動村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分門別類,建立人才信息庫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鎮沅縣人社局局長饒萍深知這個道理。但農村人才本就短缺,真要破解這個難題,並不容易。

從2019年底開始,鎮沅縣在征求個人意願的基礎上,由村裡報送本村的鄉土人才。“報送的人才有3個條件:要有一技之長,有上進心,且受村民認可。”饒萍說,村裡報送的鄉土人才,鄉鎮篩選一道,縣裡再擇優篩選,分門別類建立鄉土人才信息庫。

經過層層篩選,鎮沅縣共有1.5萬多名鄉土人才入庫。他們中既有能工巧匠,也有致富能人,雖大多不是高學歷,做的事業不是“高精尖”,但個個身懷絕活。

當地對鄉土人才按技能類別分類,共分20多個大類,50多個小類,實行動態管理。類別中,人數少的如竹編,有三四十人﹔多的如制作黑古陶,有100多人。

“信息庫建立后,按照技術嫻熟程度和已取得的成績,我們又把鄉土人才劃分為致富帶頭人和需要技能培訓的人。”饒萍說,鎮沅縣通過選人與育人結合,不斷提升鄉土人才整體素質和帶動能力。

拿黑古陶來說,它是鎮沅的一種民間工藝,在傳統古陶工藝和造型的基礎上,吸取現代陶瓷工藝精華。“對制作黑古陶的手藝人來說,以前制陶只是養家糊口,這幾年縣裡打造黑古陶品牌,吸納上百名懂制陶技藝的人進入鄉土人才信息庫。”饒萍說,被吸納進鄉土人才信息庫后,手藝人把更多精力放到黑古陶制作上,有的還成為技藝大師,跟著縣裡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進入各個展會,宣傳家鄉的民族文化品牌。得益於這些鄉土人才,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開始學習黑古陶制作,黑古陶作為當地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產品,遠銷海內外。

培訓技術,增強致富本領

宋偉就是村裡推選出來的鄉土人才之一。2015年以前,宋偉在外打工,后來回到家鄉,投入資金和技術成立公司,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產業。目前公司基地種植中藥材1500多畝,品種包括滇重樓、滇黃精、龍膽草、白芨等。為響應綠色發展要求,公司的中藥材選擇有機種植,目前680多畝滇黃精已通過有機認証。“我們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土壤定期檢測。”宋偉說。

公司發展蒸蒸日上,宋偉沒忘了村裡的鄉親,他多次組織農戶參加中藥材規范化種植技術等相關技能培訓,讓越來越多的人掌握林下中藥材種植和初加工技術。目前,公司已帶動100多戶村民種植中藥材,拓寬了他們的致富路。與此同時,公司廣泛吸納村民就業,近兩年每年用工達4000人次,村民們就近務工,又是一筆收入。

幾十公裡外的古城鎮古城村,驕陽如火,看著一棵棵芒果樹長勢正好,李榮樂開了花。

多年前,李榮在外打工,吃了不少苦,可工資依舊不多。2014年,聽說鄰縣種植芒果致富,他和妻子考察后決定回鄉種芒果。可兩口子不懂種植技術,各個環節都得請人來做,比如芒果嫁接,就得從鄰縣高薪請人過來。

口袋隻出不進,兩口子心裡十分苦惱。咋辦?聽說縣裡的農民技術學校每年會舉辦果樹栽培技術培訓,李榮選擇請專家到自家果園上實訓課。

經過專家悉心指導,手腳勤快、虛心好學的李榮,在去年自家芒果剛進入挂果期時,就賺了近6萬元。在他的帶動下,古城村成為全縣晚熟芒果種植大村,共種植晚熟芒果480多畝。

既掌握種植技術,又願意帶著村民一起致富的宋偉和李榮被各自村裡推選為鄉土人才,還被歸入鄉村致富帶頭人的行列,進一步帶動周邊群眾增收。

出台政策,支持長遠發展

讓鄉土人才更好帶著村民致富,關鍵是要有支持其長遠發展的好政策。饒萍說,成為鄉村致富帶頭人的,可享受政府貼息貸款等政策,幫助其擴大產業﹔對發展思路不明確,但一心想發展的其他鄉土人才,當地對其加強技能培訓。

楊瑞堂今年30多歲,來自鎮沅縣古城鎮,先后在縣裡的農民技術學校培訓兩次,第一次學電焊,第二次學汽車修理,培訓過程中吃住全部免費。后來,他依靠政府貼息貸款,在縣城開了一家汽車修理鋪。最近通過動態管理,楊瑞堂也被納入鄉土人才信息庫。

對於楊瑞堂這樣的鄉土人才,技能培訓結束后,縣人社部門會持續進行后續跟蹤,了解其發展中遇到的困難,並想辦法幫忙解決。

近年來,鎮沅縣從“選才、留才、育才”長效機制上下功夫,種下鄉村人才“金種子”。2020年至今,當地先后進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約13萬人次。經過培訓,這些人正在全縣鄉村振興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被納入鄉土人才信息庫后,宋偉有了新的煩惱。“我知識儲備量不夠,有時和客戶溝通,老是感覺跟不上節奏。”他說自己想在這方面加強一下。

這樣的需求點在鄉土人才中不少。“我們與普洱學院建立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基地,成立新型職業農民學院,打通了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通道,實現勞動力學歷層次和技術技能水平‘雙提升’,填補了農民教育無學校的空白,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民素質提升工作再上新台階。”饒萍說。

走進位於鎮沅縣城的普洱學院新型職業農民學院,教學樓裡,來自各個鄉鎮的學員正在進行實訓。“有了普洱學院新型職業農民學院,我們不用出遠門,既能學基礎知識,還能學專業技術。”培訓學員周忠強說。

“我們接下來會制定一對一培養方案,將合適的鄉土人才發展培養為黨員、村干部、創業領軍人等,全面發揮人才作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饒萍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18日 第 12 版)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