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一部現代鄉村人物“列傳”——讀散文集《回鄉記》

2022年05月18日08:5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部現代鄉村人物“列傳”——讀散文集《回鄉記》

很早就讀過作家江子的散文,至少有十來年了。當時的印象,他的散文內容、人物和作者的視角都是平民化的。這回,朋友推薦來他新出版的散文集《回鄉記》(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時,也用到了這個詞,但他說的是“在看似平淡的文字敘述后面,有著廣闊的社會生活,還有深入的哲學思考”。果然,《回鄉記》是江子創作上一次全新的突破,達到了他個人更上一層樓的高度。

回鄉,書寫家鄉,本是一首被哼唱過千百遍的老歌,每個音符似乎都被前人演繹過了,實在再難出新。江子的可貴,不是擺開架勢寫文章,非要“語不驚人死不休”,而是捧出一顆游子的赤心,盡抒內心的鄉愁——這是寫作的真境界。鄉愁可說是人世間最寶貴的情感之一,沒有鄉愁的世界是枯寂和落寞的,沒有鄉愁的人也沒有溫度,誰人不對故鄉懷有終生的眷戀呢。而因為認知不同,對鄉愁表達的形態也會不同。在賀知章筆下,鄉愁是一首《回鄉偶書》。在李白杜甫筆下,鄉愁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故鄉明”。在余光中筆下,鄉愁化成了郵票、船票、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和蠟梅香。普通人當然也有鄉愁,不過沒那麼斯文,而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幾行熱淚……

而這一縷飄零在贛江岸上、游弋在江子筆下的鄉愁,是如何把“近鄉情更怯”表達得更直觀、更形象、更具體、更精微,也更深刻的呢?

先看看《自序》的題目吧:“這人間如此讓人悲歡交集。”它引得我們急切地推開“這人間”的大門,走進這爿“人間”,去見識、體會、省察和感悟“這人間”的“悲歡交集”。

既然寫人間,自然少不了人物。《回鄉記》首先是一條長長的人物畫廊。

號稱“老座”的祖父,練武之前“像一棵並不粗壯的楊柳”“脾氣凶惡,態度冷漠,舉止張狂”﹔練武之后“像一棵蒼翠的鬆柏……對誰都是笑臉相迎,舉止斯文,說話輕聲細語,仿佛一頭溫和的綿羊”。練武術讓祖父擁有了驕傲的一生,卻也遭遇了許多屈辱,度過了一個讓普通人難以忍受的一生。祖父說:“武術的最高境界,並不是打贏對手,而是在於修正自己。”“最高德行的武者,都是有德行、能守衛一方的大英雄。”江子筆下的祖父,贛江岸上一個平凡的鄉村人,胸中包藏著的是大英雄本色、大英雄氣概。氣貫長虹,足可尊其為“江岸精神”。

外祖父是一名鄉村醫生,年輕時是個潑皮,賭博,愛和人舞刀弄棒,與不少人結下過梁子。但后來學了醫,成了杏林妙手,擅長針灸,手拈三根銀針,能讓人起死回生。他去世時,送葬的人擠得水泄不通。

大伯本可以在城裡工作,為了孝敬過繼的父母,他放棄做一個“公家人”的前途,把一生留給了家鄉下隴洲村。老年時本可以隨兒子進城頤養天年,但他又堅持回到村子裡。“皓月當空,不遠處的下隴洲村陰影重重。伯父背后的贛江在月光下如水銀般地美麗動人。”“不管那些離開村庄的人走得有多遠,離開時懷著怎麼樣的決絕,隻要村庄還在,他們最終都會回來。這裡有他們的根,是他們埋下祖宗、存放族譜、記錄他們血脈緣起與綿延的地方……”

此外,還有身材矮小但武功讓人難以招架的四叔,十八歲就曾經把村裡的中年男子按在地裡啃泥巴的五叔,被砍十幾刀之后依然越戰越勇最終打得搶劫團伙落荒而逃的三叔,村衛生院裡整天樂呵呵的院長劉水根,高考落榜生羅小平和曾仁子,頭腦相當“得轉”的曾善春,及其二哥細平和被哄騙嫁人的侄女,尋找血脈之根的香港鄧氏家族,燒香敬菩薩的袁何氏、福米、瑞英,小學老師孔龍珠,支書李喜兆……從負氣的青蔥少年,到識得人生百態的期頤老人,男男女女,置身於贛江岸畔,活動在字裡行間,有聲有色,看得見,摸得著。一村人物,一村故事。一江春水,一江鄉愁。不是小說,比小說更精彩﹔不是傳奇,比傳奇更動人。與其說《回鄉記》是一部散文集,毋寧說是一部現代鄉村“史記”,是一部現代鄉村人物“列傳”。雖然都是凡人凡事,卻是一村子不平凡的人物演繹了一村子不平凡的故事。筆下看似隨意涂抹,卻將一個個背負著悲歡離合的人物故事寫得跌宕起伏,賦予所有人物以靈魂、思想、觀念和精神。

人物是這般有血有肉,故事、情節、細節也精彩紛呈。寫贛江東西兩岸的習武之風,寫星光寒霜的習武場面,寫熱氣騰騰的武術比賽﹔寫孔家祠堂與曾家祠堂,寫孔子與曾子的后裔們,把輝煌的歷史文化融入現代生命、血脈的潛隱與流程﹔寫族譜,寫村志,從“即使幼年夭折的人,也會仔細記錄在案”的族譜倫理中,撫出一曲溫婉的風俗流響,淘漉出朴實的鄉村哲學與美學﹔寫贛江側畔風情的消亡與重生,以疏浚深沉的鄉村情感與期望,對鄉村價值觀進行品評與貶揚,盡力往深處挖掘贛江兩岸的文化底蘊。

當然,也有讓人唏噓的愁情,村衛生院曾經有醫務人員六七人,有很好的醫療配置,有院長、醫生、醫檢、司藥、護士,有外科、內科、中醫科,醫生的醫術也許不能跟大城市大醫院裡的大醫生們比肩,但醫療效果卻驚人,深得村民們的信賴。然而這麼好端端的一個鄉村醫院,在歷史的風浪中終於不得不解體,“一把不大的鎖,讓曾有的繁華都成了往事……”不同的人物、事物、時期、遭遇,讀著這些飽含鄉愁的文字,既讓人感慨,也讓人頓生無限惆悵。

“生活有其自身的軌跡,生活遠不是可由導演掌控的劇本。”在歷史與時代的交接時刻,連作者自己似乎也成了一葦不系之舟,舟橫野渡,承載與蕩泊著游子懷鄉的點點情腸。歷史負載著自己相應的文化和風俗,在“月涌大江流”的暉光下漸漸孤帆遠影,新的世界觀與人生軌跡在江岸之上漸漸明晰了起來。

語言和文字,故事和情節,如夏夜清風,如石上清流,讀起來輕鬆,放下書難免會有一點沉重。

曾子祠楹聯雲:“述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傳,萬世咸承厥訓﹔超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而外,一人獨得其宗。”又一聯雲:“衍一人忠恕之心傳,學惟省貫﹔開萬世治平之事業,道極明新。”

尊祖祠聯語之奧義,本名曾清生的曾子后裔,自名贛江之子,心懷贛江,思接滄海,以一抱如月之鄉愁,與贛江一起向東奔流。

讀懂了《回鄉記》這部書,就讀懂了贛江、江西,也就讀懂了江子,或可說也讀懂了你的所見所聞與你自己。 (作者:韓小蕙,系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