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監測 精准幫扶 雲南筑牢防返貧致貧底線
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玉屏街道中村村村民周德江家8口人,2個是殘疾人,老母親90多歲,年歲大,家裡負擔重。經過申報、研判、公示、審核等一整套程序,他家被納入“三類對象”(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進行監測和幫扶。
弟弟成了村裡的保潔員,老母親、孫子獲得低保,兒子參加了技能培訓……一家人得到的救助幫扶不少。周德江高興地說:“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幫扶,我們住新房、有活干,娃娃上學也不愁。”
從中村村俯瞰金沙江。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根據2021年5月出台的《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的指導意見》,“十四五”時期,要在全面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基礎上,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如何實現有效銜接,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是基礎和前提。上述《指導意見》便明確了監測的對象和范圍、方式和程序及幫扶措施。
政策引領下,雲南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去年全省精准幫扶51.2萬人消除返貧致貧風險,今年雲南省政府工作報告裡,“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和新的致貧”亦被寫入其中。
動態監測 守穩防返貧底線
周德江全家2016年實現脫貧,可脫貧不穩定,他向村裡申請,希望被納入“三類對象”進行幫扶。
如何確保申請幫扶資格的過程公平公正?巧家縣黨委政府承擔起主體責任,經過駐村工作隊隊員、街道辦和村組干部調查研判,又經過評議公示、街道審核后,縣裡最終確定將周德江家納入“三類對象”進行監測和幫扶。
咋監測?各部門各司其職,民政部門核查周德江家享受低保、特困供養等情況,人社部門核查他家參加養老保險及務工等情況,農業農村部門核准其發展種養殖業面積、規模等情況。除此之外,駐村工作隊員、村組干部定期到他家走訪,了解生活需求。
咋幫扶?“缺什麼補什麼!”中村村黨總支書記張發德說,村裡給周德江的弟弟安排了打掃衛生的公益性崗位,每月有500元補助﹔他的老母親和兩個孫子享受低保﹔兒子參加了電焊技能培訓,目前在城裡務工,月收入5000元上下﹔兒媳婦也跟著兒子務工,又有一份收入。家裡的房子是2016年蓋的兩層半樓房,自來水入戶,硬化路修到了門口。
咋確保幫扶讓村裡其他人信服?“幫扶措施要在村內公示,接受監督。”張發德補充說。
中村村目前有35戶村民被納入“三類對象”進行監測和幫扶,脫貧不穩定戶16戶,邊緣易致貧戶19戶。“我們正通過提供公益崗位、低保、引導務工等措施,幫著消除返貧致貧風險,提高他們收入,增強發展動能。”張發德說。
巧家縣玉屏街道望江社區的居民們悠閑地下著象棋。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有困必幫 增強發展動能
巧家縣玉屏街道望江社區是一個移民安置區,初夏時節走進社區,一棟棟嶄新的樓房矗立金沙江邊,道路寬闊,環境優美,孩子們嬉戲打鬧,老人們閑坐聊天,一派祥和愜意。
社區6戶19人被納入“三類對象”進行監測和幫扶,2戶脫貧不穩定戶,4戶邊緣易致貧戶。咋幫扶?“精准很重要。”社區黨總支書記萬吉祥說。
社區居民宋躍奎原先住白鶴灘鎮漁壩村,去年搬到縣城邊的移民安置區,住上了150平米的新房。可家裡困難不少,攏共4口人,他和妻子患有疾病,兩個孩子中還有一個在讀書,一家壓力不小。經過審核,一家被納入“三類對象”進行監測和幫扶。
“根據需求,我們為宋躍奎和其中一個孩子辦了低保,社區臨時救助、節日慰問等優先去他家﹔他時不時去附近打零工,也能得到些收入。”萬吉祥說。
不止中村村和望江社區,2021年,巧家縣累計識別“三類對象”5501戶21013人,消除風險隱患3986戶15393人。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地處哀牢山與無量山之間,2019年退出貧困縣。咋實現穩定脫貧?當地守住任何情況、任何時候都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建立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平台,納入監測1457戶4267人。
者東鎮新庄村6戶村民被納入“三類對象”進行監測和幫扶,村民劉勇家是其中一戶。家裡5口人,老母親80多歲,兩口子近兩年相繼動過大手術,兩個孩子在讀書,生活壓力大。黨委政府精准幫扶,為一家人辦了低保,為孩子申請了助學貸款,還扶持一家人發展種養殖產業,生活重回正軌。
按板鎮文立村14戶村民被納入“三類對象”進行監測和幫扶。村民王忠家裡5口人,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戶后,村裡引導他家發展茶葉種植,2017年順利脫貧。因收入不穩定,經過動態監測,王忠家被納入“三類對象”。
村裡為一家人申請了低保,還帶王忠參加茶葉種植培訓,提升種植技術。后來經過動態監測,他家達到風險消除標准,經逐級審定,不再對其監測幫扶。2021年,鎮沅縣消除“三類對象”監測風險764戶2324人。
巧家縣玉屏街道望江社區的移民搬遷小區環境優美。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利益聯結 助力鄉村振興
省級層面,為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機制,今年2月,雲南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黃雲波率隊做客“金色熱線”時提到,雲南全面落實了“政府找”“找政府”的監測體系,進一步壓實各級干部責任,發動駐村工作隊定期對脫貧人口和有困難的其他群眾進行排查、梳理、分析。同時,雲南還創建了全省統一的政府救助平台,讓農村困難群眾遇到困難能就近提出申請,保証返貧監測網越織越密,做到應納盡納、應扶盡扶。
對已經消除返貧風險的監測對象,雲南各地全面排查,確保穩定消除風險,並開展常態化跟蹤,不“一消了之”。
動態監測外,幫扶是重點。雲南健全“一平台、三機制”(全省統一的政府救助平台和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股份合作機制、扶志扶智長效機制),推動產業幫扶全覆蓋、村級集體經濟全覆蓋、培訓就業全覆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取得扎實成果。
最近,者東鎮新庄村漫山的辣椒熟了,務工人員正忙著採摘,分揀、裝箱后遠銷湖南、浙江等地。新庄村黨總支書記張啟華說,2017年,村裡同鎮沅坤義林業林化有限公司(下稱坤義公司)合作,坤義公司流轉村民土地,前5年每畝每年600元,每5年遞增20%,集約化種植辣椒、晚熟芒果、人參果等,村民們既能獲得土地租金,還能到基地務工。如此一來,村民和坤義公司建立了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雙方共享發展紅利。
巧家縣建立“企業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農戶”的“雙綁”機制,86個企業和124個合作社綁定有產業發展條件的脫貧戶28632戶,嚴格落實低收入人口產業幫扶措施,確保持續穩定增收。
“共同體”鋪就出“共富路”,這正是雲南脫貧地區持續發展的一個縮影。
如今,雲嶺大地上,利益聯結機制、股份合作機制和扶志扶智長效機制“三項機制”正共同發力,雲南各地正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守穩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推進鄉村振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