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新時代,閃亮的中國青年

劉少華
2022年05月04日09: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新時代,閃亮的中國青年

2020年7月14日,“80后”創業者吳以航(中)在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為學生上培訓課。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攝

2021年7月4日,在中國人民大學世紀館,2020屆畢業生參加學位授予儀式。新華社記者 胡智軒攝

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

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新時代,中國青年正閃亮!

生逢盛世 共享機遇

一組跨越時空的對比,引得無數國人唏噓。

1932年的洛杉磯,23歲的劉長春孤身代表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因旅途勞累等原因成績不佳,最終抱憾而歸。2021年的東京,431名中國年輕奧運健兒取得38枚金牌、32枚銀牌、18枚銅牌的優異成績,高居奧運會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二位。

2022年北京冬奧會之后,金牌得主、短道速滑隊運動員武大靖感慨:“作為一名中國運動員,迎難而上、奮勇拼搏的最強大力量來自祖國,我們最強大的精神動力就是祖國在心中、為國爭光。我們每一個人,每一位當代中國青年,都是建設祖國的一分子,每個人崗位不同、職責不同,為國家、為社會貢獻的力量不同,但是拳拳赤子心是相同的。”

時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

時代是青年發展的最寶貴沃土。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青年一代,是與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更當不負盛世,跑出奮斗圓夢的“加速度”。

國家好,青年才會好。如今的中國青年,教育機會更加均等,職業選擇豐富多元,發展流動暢通自由。以受教育程度為例,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1.4%﹔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7.8%、在學總規模達4430萬人,居世界第一,越來越多的青年打開了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路徑。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擁有更充分的發展條件、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更全面的保障支持、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正迎來建功立業的難得人生際遇。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出台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級青年領域專項規劃——《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至今已5年時間。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召集人、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賀軍科介紹,5年來,支持青年發展的制度體系不斷完善﹔促進青年發展的協調機制全面建立﹔解決青年“急難愁盼”問題有了實質性的推動﹔集中探索推動規劃落地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把一些零散的政策打包,整體性地推動青年發展。

有這麼好的發展條件,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有全面的保障支持,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把樹立正確的理想、堅定的信念作為立身之本,努力成長為黨、國家和人民所期盼的有志青年。

一句話,吸引了無數青年在微博上轉發:“爺爺輩沒輸給戰火,父母輩沒輸給貧窮,我們怎麼能不建設好今天的中國?”

素質過硬 全面發展

帶著學生一起在課堂上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和學生一起拍攝系列專題微電影……為了講出年輕人喜愛的思政課,雲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馬志霞不斷創新授課方法,與學生們共同成長。她自己,也是一位30歲出頭的青年人。

伴隨著教學方式的改進,馬志霞發現,學生們的抬頭率變高了,參與度提升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興趣也提高了。從業以來,馬志霞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出版專著1部、參與課題10余項。在馬志霞看來,她已經找到了奮斗終身的事業。

這就是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他們積極主動學理論、學文化、學科學、學技能,思想素養、身體素質、精神品格、綜合能力不斷提升,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這些年來,一大批青年優秀人物成為全社會學習的榜樣,1500余名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獎者引領社會風氣之先,各級“優秀共青團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2萬余名“向上向善好青年”展現青春正能量。

青年力量崛起的背后,是青年素質全面提升。

比如身體方面。超過3700萬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受惠於政府開展的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身體素質得到明顯提升﹔2018年,14歲至19歲青年學生體質達標測試合格率達91.9%,優良率持續上升。

比如受教育方面。2020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3.8年,比10年前提高1.1年﹔大學專科以上在職青年佔同等文化程度就業總人口比例超過50%,比在職青年佔就業總人口比例高約20個百分點。

賀軍科表示,感受比較突出的是,這一代青年人理想信念更為堅定,知識素養不斷提升,心理狀態自信達觀,充分展現出勇於擔當的精神,而且視野開闊。

今年北京冬奧會,就是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素質的一次集中展示。中國派出了176名運動員的史上最強陣容,首次參加全部7個大項、15個分項的比賽,獲得9金4銀2銅的歷史最佳戰績。可以看到,這次冬奧會中國參賽運動員基本上都是“90后”“00后”,甚至很多項目中“00后”已經成為絕對主力。除了運動成績好,他們面對各國媒體、面對世界各國運動員,展現出了自信、陽光的中國青年形象。

勇挑重擔 堪當大任

在農村排憂解難,在社區傾心服務,在邊疆巡邏戍邊……在祖國需要的任何地方,青春之花縱情綻放。

“這是我訓練時用的一把砌刀。在這把砌刀之前,我已經用壞3把了。”在砌筑領域,中國建筑五局總承包公司質量管理員鄒彬已經打下了響當當的名頭,不僅擁有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鄒彬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還獲得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高超的技藝來自刻苦的訓練。在國家集訓隊訓練時,為了砌好一面牆,鄒彬反復推倒重來,每天訓練15個小時。憑借自己的努力,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上,他一路過關斬將,為中國贏得了首枚砌筑獎牌。

“今后我將繼續堅持實干,砌好每一塊磚,完美交付每一個工程,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鄒彬始終牢記自己的初心使命。

成立於2005年的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願服務隊”扎根基層,致力於幫扶西部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及社會困難群體。

2013年12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徐本禹的母校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願服務隊”的回信中,充分肯定徐本禹的后繼者們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勉勵他們弘揚志願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並向這支志願服務隊和全國廣大青年志願者致以誠摯問候和崇高敬意。

“以前大家都覺得‘90后’‘00后’是嬌滴滴的樣子,能不能擔起大任呢?通過脫貧攻堅、疫情防控、抗洪搶險這些重大考驗,我們發現,這一代年輕人是堪當重任的。”賀軍科認為。

2020年抗疫期間,一句話曾經感動中國:“2003年非典的時候你們保護了我們,今天輪到我們來保護你們了。”在這場生死攸關的斗爭中,無數“90后”“00后”逆行出征、沖鋒陷陣。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青年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32萬余支青年突擊隊、550余萬名青年奮戰在醫療救護、交通物流、項目建設等抗疫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作出重大貢獻。

面對“卡脖子”的難題,青年科技創新工作者們勇於突破難題,或在重大疾病領域創新生物藥研發中絞盡腦汁,或在航天航空的星辰大海中艱難跋涉,或為細若發絲的半導體芯片材料反復試驗。

“凡是我們做過的濺射靶材,基本上都突破了一些關鍵技術,打破了長久以來的國際壟斷!”“90后”曹歡歡目前任江豐電子研發總監。他所說的濺射靶材,是制造半導體芯片的關鍵金屬材料。2005年之前,超高純度的濺射靶材還隻有少數幾家國外公司可以生產,其生產技術一直受到美國和日本的壟斷控制。

難題倒逼著這些年輕的科技工作者不斷創新,很多問題在奮起直追中迎刃而解。目前,江豐電子共有相關專利1304項,一項又一項創新,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正努力跨越一個個“雪山”“草地”,征服一個個“婁山關”“臘子口”,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青春動力。

胸懷世界 展現擔當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新時代中國青年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認識世界、融入世界。

如今的中國青年,已經成為“平視世界”的一代。在各種國際舞台上,中國青年講述中國故事、參與全球青年事務治理,在雙多邊框架下積極交流互動、促進合作共贏。

北京時間4月19日至21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行的2022年聯合國經社理事會青年論壇上,中國青年代表就“水下生物”“陸地生物”“優質教育”等可持續發展目標發出了中國青年之聲,貢獻了中國青年方案。

來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米紅旭,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10年。在陸地生物保護分論壇上,米紅旭分享了海南長臂猿這一全球最稀有的靈長類動物種群數量,從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個位數,恢復至5群36隻的情況。米紅旭說,“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數量恢復之路,是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轉變之路,這也是國家公園建設的意義所在。”

歐卡智舶的首席執行官朱健楠和團隊致力於“用機器人保護海洋,用自動駕駛賦能水域”,他們開發的具有清潔、割草、噴洒等功能的清潔船可用於日常水域保護,還能提供實時和全方位的海洋數據保護。

中國青年積極倡導、努力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圍繞脫貧減貧、氣候變化、抗疫合作等主題,征集世界各國青年故事、傳播世界各國青年聲音、凝聚世界各國青年共識。

“我們這一代人,黃金的青春奮斗期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是高度重合的。”為了向世界展示一個更加真實、立體、生動的中國,幾年來,北京唯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方曄頓和團隊邀請了超過5000個在華外國人講述自己在中國的點點滴滴,制作了許多優質短視頻。如今,他們已累積了超過1億的全球粉絲。“我們既要關注大的歷史進程,也要用小切口關注普通人的生活。”

如今,以青年為主體的國際中文教師志願者在100多個國家服務,幫助各國青年學習中華文化﹔“中國青年志願者海外服務計劃”累計派出超過700名青年志願者,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20多個國家開展服務﹔截至2020年,4萬余人次中國軍人為和平出征,16名中國軍人在維和行動中犧牲、平均年齡不到30歲……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用行動向世界各國人民表明,我們可以在手拉手的並肩前行中繪就美好未來。4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上,中國青年向全世界青年倡議——堅持向美向上向善的價值追求,展現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為國家發展進步奮斗擔當,為世界和平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加油,新時代的中國青年!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