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家火腿香飄四方

春節剛過,來到楚雄彝家香經貿有限公司(下稱彝家香公司),就被濃濃的火腿香味吸引。尋著香味來到公司展廳,各式各樣的火腿琳琅滿目。
彝家香公司位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這裡屬亞熱帶季風氣候,80%的地區海拔在1600米至1900米之間,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為腌制火腿創造了條件。
史料記載,打明洪武年間起,這裡的彝家人就喜歡用火熏腌制火腿臘肉,自然風干發酵,貯存食用。
一代代彝家人傳承下來,彝家火腿聲名遠播。
要保証彝家火腿質量,保証原料品質是關鍵。
“我家火腿用本地老百姓飼養的土豬后腿肉為原料……”彝家香公司總經理代剛陽介紹,當地土豬多放養,生長周期長,腿部肌肉發達,肉質好,做的火腿自然好吃。
有好原料還不夠,制作環節必須講究。代剛陽介紹,頭年的霜降到第二年的立春,是制作火腿的最佳時間。“我們用傳統土法腌制,腌好后,自然風干發酵18個月以上分割包裝,肉色紅潤,鮮美可口。”代剛陽說。
形似琵琶,肥而不膩,是判斷一支優質彝家火腿的基本標准。與火腿打交道多年的代剛陽,用一根骨針輕輕刺入一支成熟的火腿中,然后拔出放在記者鼻子前,一縷清香,悠悠而來。“這支火腿屬上等品。”代剛陽說。
如果說傳統工藝是產業發展的根,現代標准便是產業行穩致遠的魂。
代剛陽說,公司擁有“低亞硝酸鹽含量火腿加工方法”和“無菌火腿加工方法”等多項發明專利,讓彝家火腿產前、產中、產后都走上了標准化軌道。
產品品質好,銷路不用愁。代剛陽說,這些年,產品銷往上海、廣東、吉林、陝西、香港等全國各地,“特別是前段時間春節,大家都在訂購我們的火腿。”代剛陽臉上滿是中年人的傲嬌。
公司發展好,離不開黨委政府支持。代剛陽說,自上海市嘉定區與牟定縣2017年結成對口幫扶協作以來,在牟定縣黨委政府引導下,公司到上海各類農產品展銷對接會6場,還在上海市援滇干部的牽線下,與上海多家企業建立購銷關系,此舉讓彝家火腿走出雲南,邁向了全國市場。
2021年,彝家香公司產值達到3000多萬元,稅收達40余萬元。
為回饋社會,彝家香公司參與到當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中。代剛陽說,公司先后與周邊4個村簽訂生豬養殖收購協議,由各村發動村民養殖生豬,公司統一喂養標准,出欄生豬自願交售給公司用作彝家火腿原料,收購價格按市場價格算。目前,收購協議共涉及農戶2213戶8456人。
“今年,我們將擴大加工規模,繼續帶動全縣乃至全州更多農戶增收致富。”談及今后發展,代剛陽說。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