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產城融合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雲南省“美麗縣城”建設系列報道之二

2022年02月10日08:23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產城融合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入夜,石屏縣城被分成了兩半,一半安靜祥和,一半熱氣蒸騰。安靜祥和的那邊是青石板鋪地的老城街巷,熱氣蒸騰的這邊是新興的石屏豆腐工業園區。2020年,石屏縣實現豆制品產量32萬噸,產值40.5億元,帶來了1350萬元的稅收和1.2萬個就業機會。

城鎮建設和特色產業有序融合發展,讓古老的縣城充滿活力。對於一個處於新發展階段的縣城來說,僅僅小而美是不夠的,小而強,美且發展動力充盈,才是新時代的典范。

協調發展夯實美麗基石

在省發展改革委最新的雲南省“美麗縣城”建設優化提升指標體系和評分細則中,產業是佔分最多的一個板塊。這充分體現了省政府倡導的“堅持產城融合,城鎮建設與產業培育相結合”的美麗縣城建設五大原則,其中強調,要堅持產業和城鎮良性互動,統籌規劃建設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區位等優勢,打造“一縣一業”發展新格局,促進形成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聯動、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

像石屏縣一樣,全省各地在建設美麗縣城過程中都積極思考,如何立足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形成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互融的良性循環,進一步增強美麗縣城的生機與活力。

石屏縣堅定“小豆腐、大產業”一縣一業發展目標,緊扣“擴規模、抓規范、提品質、創品牌、拓市場”重點任務,將石屏文化與石屏豆腐有機融合,推動石屏豆腐實現多樣化、高端化發展,形成了“產城互動、產城融合、產城共贏”新局面。

石屏豆腐是當地具有古老傳統的特產,但真正能變為產城融合的發動機,還要得益於規模化生產的提升。石屏縣按“一園三區”組團式空間結構建設佔地1200公頃的石屏豆制品特色產業園區,整合61戶豆腐加工企業入園生產,帶動就業1.2萬人。加快豆腐小鎮建設步伐,形成“前店后廠”綠色生態園區,規劃總投資5.9億元,實施豆腐文化展示中心、雙創中心、商業街區、特色酒店等建設。

與石屏縣相鄰的建水縣,城鎮發展與紫陶產業興起相得益彰、活力四射。當地人把這一獨具地方特色的發展模式稱為陶城融合。

建水木忠陶坊是縣城碗窯村裡較早的個人陶坊之一,也是建水產城融合加速發展的親歷者,更是“陶城融合”的受益者。過去,他們所在的碗窯村只是城鄉接合部一個雜亂的小村子,因為採泥、燒窯、打磨等,灰塵隨處可見,噪音不斷。如今隨著紫陶產業的不斷提升,這裡已經變為了縣城的文化地標。不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周圍還建起新式的花園小區,房價節節攀升。

同樣,被紫陶產業帶動起來的還有建水紫陶街。它與碗窯村和建水古城相連,是以紫陶文化為主題的商業街。街上商鋪專門售賣紫陶產品,茶罐、茶壺、茶杯、花瓶、汽鍋琳琅滿目,成為游客到建水的打卡地。建水縣在推進陶城融合進程中,精准定位,通過打造主題街區,提升生態環境、加強業態培育,紫陶產業蓄勢引領、品牌價值不斷增強,文化旅游深度融合。2016年至2021年6月底,建水紫陶注冊登記生產銷售企業和個體戶從872戶增加到2096戶,從業人員從2016年的1.5萬人增加到4萬人。紫陶產業年產值從2016年的11億元增長到35億元,“十三五”期間實現年均增速33.56%。小鎮建設帶動全域旅游飛速發展,近3年旅游總收入達395億元。“陶城融合”優勢凸顯。

產城融合提升發展質量

龍陵的石斛、開遠的花、石屏的豆腐、鳳慶的茶……宜商則商、宜農則農,在美麗縣城建設中,“一縣一業”托起地方特色經濟,實現生產、生活、生態有機融合,呈現出“以產聚人、以人興城、產城聯動”的良好局面。

臨滄、保山、大理3州(市)接合部的鳳慶縣是全省“美麗縣城”中很袖珍的一個。在建設規劃初期,鳳慶縣就圍繞“歷史文化名城、美麗宜居之城、中國紅茶第一城、世界滇紅之鄉”的建設目標,以“天下茶尊,滇紅鳳慶”為縣城名片,融入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康養、休閑旅游等元素,按照城市規劃與綜合交通、歷史文化打造、生態文明、產業發展、鄉村建設“五個融合”,做好新型城鎮化規劃編制和城市設計工作。通過抓早空間規劃留足視廊空間、抓好規劃管控全面整治、抓實景觀打造提升形象等措施,使縣城出入口成為對外連通的靚麗窗口。

鳳慶縣結合滇紅生態產業園區絕大部分區域屬於縣城規劃區的實際,提出了“美麗園區”與“美麗縣城”同步建設的思路,對照美麗縣城“干淨、宜居、特色”3大要素后再增加“宜業”園區要素,編制了《鳳慶縣美麗園區建設實施方案》,持續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及公廁、綠化、亮化、美化等配套工程建設。同時,以“滇紅之鄉”為主題、“一縣一業”為主導,加快實施園區標准化廠房暨雙創孵化園及其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入園企業達131戶,打造主旨明確、產業格局特色鮮明的“美麗園區”,使產城融合優勢不斷突顯。

與鳳慶不同,保山的龍陵縣在“美麗縣城”創建中樹牢以“人”為中心的產城融合導向,以城市的開放包容吸引生產要素集聚,打造黃龍玉、石斛全產業鏈生產加工銷售集散地,助推城鎮功能配置和居住環境不斷改善。

“依托黃龍玉原產地的資源優勢,我們建成了集毛料交易、產品加工、展示銷售、質量檢測、玉雕人才培養、民間收藏為一體的黃龍玉文化創意產業園,形成輻射周邊乃至全國的黃龍玉加工營銷網絡。”龍陵縣發改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龍陵縣黃龍玉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1.12億元,帶動縣內從業人員2萬余人。

此外,龍陵縣以國家紫皮石斛產業基地建設為抓手,提升“一產”,實現石斛栽培良種化、標准化、規范化。2020年,全縣有石斛專業合作社37個,覆蓋全縣10個鄉鎮60個村(社區),帶動就近就地就業5萬余人,石斛淨栽培面積累計達33370畝,實現石斛鮮條產量4000噸、農業產值3.04億元。同時,推動石斛產品精深加工工業走深走實,完善全產業鏈,培育規上企業,工業產值達12.91億元。還完善石斛銷售網絡,先后於2017年、2018年相繼打開了紫皮石斛在上海、雲南中藥房的銷售渠道和作為食品的市場准入通道,紫皮石斛成了全國首個獲得食品標准的石斛種。

實踐証明,產城融合不僅在“美麗縣城”建設中成效顯著,也對雲南省新型城鎮化起到了更為廣泛而深遠的促進作用。(朱丹)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