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編碼”智慧稅務賦能鄉村振興

2022年01月11日16:16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昭通,是雲南連接長江經濟帶和成渝經濟區的重要通道。“十四五”開局之年,雲南省委省政府召開現場辦公會強調,要將昭通市打造成為脫貧致富示范區和滇東北開發開放新高地。為助力昭通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昭通市稅務部門建設智慧稅務,服務產業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稅費“雲端辦”打通數字牆

“斷岸橫路水潺潺,行到山根又上山”是舊時昭通人民出行難的真實寫照,“十三五”以來,昭通市稅務部門錨定智慧稅務建設目標,依托雲南省電子稅務局、一部手機辦稅費的平台優勢,不斷推進稅費辦理終端化、自助化,讓納稅人繳費人“多跑網路,少跑馬路”。

在彝良某汽車維修中心,負責人鄧光堂收到了郵寄發票,及時為客戶開好發票后表示:“我到外地出差,公司打電話說發票用完了,我正愁沒人去領新發票,多虧了稅務局工作人員遠程視頻指導,幫助我在電子稅務局申領了發票,省時省力更省心!”

2021年,昭通市稅務部門大力推行稅費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預約辦,全年郵寄發票320萬份,一部手機辦稅費業務總量突破720萬筆,繳納稅費20.3億元。建設“數字稅務”,打破“距離鴻溝”,稅費“雲端辦”已成為昭通最廣大納稅人繳費人的首選。

惠農“信息橋”連通銷售網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作為滇粵兩地稅務部門搭建的企業供需“信息橋”,“稅務產業鏈智聯平台”通過推送優質產品信息,連通了跨越千裡的銷售網,昭通先后有167家企業通過該平台將價值9851萬元的高原特色產品遠銷廣東。

在“萬裡長江第一港”的昭通市水富市,雲南某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通過“稅務產業鏈智聯平台”與千裡之外的廣東客戶達成互聯對接。該公司綜合部負責人楊旭介紹:“2021年通過稅務局搭建的產業鏈平台,成功完成1400多噸近2000萬元的石墨銷售,堅定了我們明年進軍正負極材料市場的信心。”

為企業增收“出謀劃策”的同時,昭通市稅務部門還為企業減負“量身定制”。巧家農鑫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何志美算了一筆賬:“合作社2020年底才成立,2021年通過該平台完成了100多萬的農產品銷售,還享受到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33萬元稅收減免,有力盤活了資金運轉,我們有信心吸納更多的農戶進來,帶領鄉親們一起發家致富。”

服務“精細化”貫通發展路

優越的氣候條件賦予了昭通獨特的農作物種植優勢,大批企業扎根烏蒙大地,深耕高原特色產業,打造了昭通蘋果、巧家馬樹草莓、彝良小草壩天麻等馳名產品。特色農業發展的背后,是昭通市稅務部門“精細化”服務地方發展的堅定步伐。

受原材料漲價和反復不定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鹽津某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部分產品滯銷,資金壓力大。了解到企業貸款需求后,當地稅務部門主動上門服務,通過銀稅數據共享,幫助企業從銀行貸款120萬元。“這麼短的時間完成貸款,真要感謝稅務局的貼心服務!”該公司負責人梁杰說。

為護航困難企業“爬坡過坎”,助力產業發展行穩致遠,昭通市稅務部門主動問需於企,收集企業融資需求,截至目前,全市通過“銀稅互動”機制為納稅信用評價良好的企業發放信用貸款976戶,貸款金額33.01億元。下一步,昭通市稅務部門將持續打造智慧稅務,服務地方發展大局,為鄉村振興積極貢獻稅務力量。(李勇)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