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普洱市勐卡邊境派出所有位60歲的護邊員——

“隻要能爬得動山,就要巡邊”(新時代·面孔)

記者楊文明

2020年06月29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隻要能爬得動山,就要巡邊”(新時代·面孔)

  巡邊人員在界樁旁休息,岩聰吹奏起佤族傳統樂器。趙旭東攝

  穿上迷彩服,挂上開山刀,斜跨“佤族包”,岩聰又踏上了巡邊路。

  岩聰是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勐卡邊境派出所的護邊員,守護著界樁和7.9公裡邊境線。他的父親也是護邊員,岩聰5歲的時候就喜歡跟在巡邊的父親身后,這段路他再熟悉不過。如今60歲的岩聰說:“不怕年紀大,隻盼身體好。隻要能爬得動山,就要巡邊。”

  開 路

  山路不常走,就無路可走。佤刀辟出一條巡邊路

  6月的西盟,無雨不成天。說話間,天空的雲就沉到了半山。岩聰套上雨衣,又換好雨鞋。

  山陡,走了四五百米,記者就已氣喘吁吁。鑽進樹林,能看到的路隻有眼前的十來米。記者忍不住問界樁還有多遠,岩聰說:“不到一公裡。”大約走了一公裡,仍絲毫不見界樁的影子,“咋還沒到呢?”記者小聲嘀咕,他露出狡黠的笑,“一公裡,我說的是地圖距離!”

  越往山裡走,路越陡。為了掩蓋體力不支的窘態,記者索性喊住岩聰,掏出採訪本問了起來。

  “穿雨鞋,不打滑?”

  “習慣了,不光雨鞋不會打滑,打赤腳都不磨腳。”

  看到他身上帶著刀,記者有些不解。“這巡山的路啊,要靠腳,也要靠我手裡的這把佤刀。”說罷,岩聰開始在前面開路,隨著開山刀的“唰唰聲”,伸展到巡護道路上的枝條紛紛飄落。看記者體力不支,岩聰給記者砍了一根樹枝當拐杖。

  “我種的兩萬多棵樹,就長在國境線附近的80多畝荒山上。”說這話時,岩聰用手比劃了一個大圓,“你看到的這些樹,都是當年我們種的。”

  山路不常走,就無路可走。岩聰介紹,巡邊路上,平常隻能看見護邊員和勐卡邊境派出所民警。西盟植被長得快,兩周不走就要重新開路。“其實山上本沒路,走得次數多了,才有了這巡邊路。”岩聰說,他打小就喜歡跟著父親巡邊,1983年父親因病無法上山,他就開始沿著父親用佤刀辟出的山路,查看並維護大黑山山腳到山頂的3根界樁。“我跟這裡最早的界樁同齡。”他頗為自得地說。

  引 路

  “扛著國旗,在邊境線上比啥裝備都管用”

  終於到了180附1號界樁。穿著雨衣的岩聰找棵木樁坐了下來,一道巡邊的勐卡邊境派出所民警也圍了一圈,稍作休息。

  “聰哥,你巡山這麼多年,有戰果沒?”

  “除了‘唰’山,我這刀就用過一次。”岩聰說,上世紀80年代,自己跟另一位護邊員巡界時,遇到有人攜刀強行穿越國界線。岩聰一邊用報話機向附近的執勤人員報告,一邊阻攔。“咱的開山刀比他們的大,一下就把人唬住了。”后來搜查發現,那兩人身上攜帶了300克毒品。

  二對二,對方又有刀,記者問他怕不怕,他說,“邪不壓正,護邊員不能怕。”除了突發狀況,巡邊路本身也險象環生。雨季草木濕滑,開山刀用不好,容易砍偏了劃傷腿。岩聰挽起褲腿,十幾處刀傷異常刺眼,這是數十年巡邊經歷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記。

  巡邊路上,岩聰並不孤單。不少警察比岩聰走得更勤,他也漸漸從開路人變成了引路人。“要說體力,咱們所裡的小伙子不比‘聰哥’差。可有一點咱們比不上他:他是本地人,不僅熟悉山上的一草一木,還會說佤語。”勐卡邊境派出所所長劉海濤說,改革前,邊防人員流動性強,幾乎兩三年就會換一批戰士。哪條河是界河,界樁在哪,岩聰是新入伍戰士最好的老師。

  有了拐杖,下山快了很多。20分鐘左右,便回到了岩聰家。到家后,岩聰卸下各種裝備,“其實,扛著國旗,在邊境線上比啥裝備都管用。”岩聰說,扛國旗巡邊的時候他最有安全感。

  心 路

  願后繼有人,守護國界就像保護自己的身體

  岩聰家裡,幾十種樂器挂滿了廳堂。“每種我都會,當年阿爸帶我巡邊,路上就教我學這些樂器。”如今巡邊路上,岩聰也時不時帶樣輕便樂器,吹給一同上山的民警聽。

  每逢兒女回家,岩聰也會帶他們上山。他希望兒子以后考進邊境派出所,繼續守好邊巡好邊。

  不過,岩聰還遠沒有准備“退休”。他早就問過,護邊員沒年齡限制。有人問岩聰為啥現在依然堅持巡邊,他總會用阿爸的話來回答:“守護國界,就是守護我們的土地,就像保護我們自己的身體。沒了土地,我們咋會有好日子?”

  護邊員,一年隻有6000元補助,務農為生的岩聰手頭並不寬裕。記者問他是否想過出去打工賺錢,他說:“我還是想做我的護邊員。護邊員雖是兼職,可態度不能‘兼職’。以前沒補助,我阿爸不照樣帶我巡邊嗎?”

  當了護邊員,岩聰有時候顧不上侍弄庄稼。“除了糧食蔬菜,剩下的我都種了木瓜、杉樹,夠吃就行,不窮不富,現在很幸福。”岩聰說。

  在他放証書的櫃子裡,記者見到了一部30多年前的步話機。這個早已被時代淘汰的老物件,岩聰卻像寶貝似地珍藏著,“這是傳家寶啊,都扔了,我以后怎麼講給后人聽!”

  作為佤族樂器省級非遺傳承人,喜交流、愛音樂的岩聰,從來不缺觀眾。夜幕降臨,岩聰家又開始熱鬧起來。在三五樣樂器的伴奏下,他用佤語和漢語交換彈唱《阿佤人民唱新歌》:“各族人民哎團結緊向前進,壯志震山河……”歌聲高亢嘹亮,在邊境線上回響。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