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楊橋街道:新起點上再追夢 乘勢而上開新局

2020年06月29日11:58  來源:昆明日報
 
原標題:楊橋街道:新起點上再追夢 乘勢而上開新局

  新苗寨新生活。 谷曉霞攝

  2018年6月29日,是值得被楊橋人記住的日子。這天,昆明市嵩明縣楊橋街道正式挂牌成立。兩年來,楊橋的變化,大家看在眼裡,感受在心裡。

  陳永坤在楊橋街上做了十多年生意,他說:“趕集日秩序好了,生意比以前更好了。”李爭明改變出租土地的想法,拿出10畝地自己種鮮花,他說:“未來社區要打造鮮花小鎮,發展鄉村旅游,比起租地,種花更有前途。”文明清是龍街社區“看家大爹大媽”中的一員,今年已經71歲的他說:“村裡的事就是大家的事,老人也應該發光發熱。”……

  曾經,楊橋是一片不起眼的城郊地帶,雖與嵩明縣城相隔咫尺,卻無緣繁華。而現在,隨著街道的挂牌成立,以及全縣“主城向西”的發展思路,楊橋街道一躍成為全縣西片區的發展核心區。

  追夢而來,圓夢而去。通過700多天的努力,楊橋街道正以全新的姿態走進大家的視線。

  干部作風之變

  創新機制

  打好“紅黃綠”三張牌提振干部精氣神

  楊橋街道成立之初,街道機關干部多是從嵩明縣主城區分流過來的,一下子從“城市干部”變成“農村干部”,工作中難免出現不積極、不主動的現象。而各社區干部早已習慣了按部就班,不少人還有不敢扛事、不願做事的“混日子”心態。“這是部分黨員干部精神狀態不佳、精神面貌不好、干事創業的精氣神不足導致的。”街道直面問題,在成立之初就啟動“提神振氣”工程,創新開展綠牌談話、黃牌警告、紅牌罰下的“三張牌”問效管理辦法,能上能下樹正氣,激發街道干部干事創業原動力。

  動真碰硬,施藥動刀。從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居民小組黨支部、居民小組抓起,楊橋街道採取每周匯報,每月督察、每季度約談,列出問題清單、督察落實整改,層層傳導壓力。據統計,自開展“提神振氣”工程以來,街道共查找問題87條,對評定為基本滿意的17名村組干部進行組織談話,撤換村組干部12名,調整撤換社區黨總支書記5名,補選配齊社區“兩委”委員12人。對落實重點工作不到位、不作為、慢作為干部談話提醒45人次,對未認真履行工作職責的21名干部進行問責處理。

  同時搭建起青年人才培養平台,破解社區干部隊伍后繼無人的問題。先后出台《楊橋街道社區后備力量管理培養辦法》《楊橋街道鄉村志願者管理辦法》,幫助后備力量、青年志願者成才成長。今年4月成立的青年人才黨支部實訓基地,把61名優秀青年人才納入青年人才黨支部進行培養,建立健全農村青年人才回引、培養機制。今年,街道實施的“歸雁行動”,招錄社區后備力量29名。不僅如此,街道還建立了自己的青年人才信息庫,把轄區內由各行各業青年組成的志願服務隊中的39人納入街道青年人才黨支部重點培養,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優秀農村青年人才聚集在黨組織周圍。通過“黨建+志願服務”模式,讓各項志願服務活動長效化、常態化開展,凝聚志願服務新動力。

  經濟發展之變

  目前招商引資1.9億元

  佔全年目標任務的42.16%

  作為全縣最年輕的街道,如何主動融入全縣發展,答好時代之卷?如何提高發展質量,推進大開發、大建設,實現跨越發展?如何通過楊橋之“變”打造楊橋之“新”?這些都成為擺在楊橋街道面前無法回避的重大課題。

  說起街道成立之初,楊橋街道黨工委書記李秋彥用“百業待興”來形容。“楊橋本來就是個農業鄉鎮,沒有規劃、沒有項目,現在街道成立了,要怎麼把經濟搞上去?”

  從最基礎的摸清街道用地面積開始,楊橋街道開始到每個社區調研、收集土地信息。“就算隻有5畝土地也要登記在冊,目的就是不讓街道的閑置土地‘晒太陽’。”楊橋街道通過“摸清、接洽、盤活”三步棋把街道的招商引資與盤活閑置資產緊密結合起來,避免了“萬事俱備”,而沒地可用的尷尬。同時,在招商引資方面實行《挂鉤領導招商引資項目包保責任制》和“倒排工期”工作法,李秋彥說:“街道的每個領導負責一到兩個項目,定期召開項目推進會,實時跟進項目進度。我們還把項目落地之前的所有工作細化到幾月幾號,‘倒排工期’、提高效率的同時,這樣‘保姆式’的服務也讓客商贊不絕口。”

  兩年下來,街道征地近萬畝,重點項目推進成效明顯:截至6月底,招商引資快報數1.9億元,佔全年目標任務的42.16%,實施招商引資項目17個,其中華僑城滇中樂活城項目已簽訂意向性合作協議,項目計劃投資50億元﹔與陝西漢華產業集團簽訂山居水逸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意向投資協議,項目計劃投資100億元﹔佔地面積54.79畝,計劃投資1.5億元的楊橋城市綜合體項目也達成意向性協議。

  有干事創業的勁頭,有大項目的加持,楊橋未來可期。

  接下來,楊橋街道將按照“一產抓特色、二產抓培育、三產抓突破”的發展思路,多舉措實現“分片推進,一二三產統籌發展”。在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拓寬發展空間的同時,謀劃布局制造業,逐步壯大經濟基礎。圍繞集鎮基礎設施建設,做大做強大牲畜、廢舊金屬、人力資源等專業交易市場,解決小微型企業落地難題。著力發展地產及文旅產業,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社會治理之變

  治理轉型

  從傳統鄉村到新城鎮社區

  10年前的楊橋鄉,曾躋身全省鄉鎮經濟發展百強縣,“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在握。10年后的楊橋街道,經濟社會發展緩慢,社會治理面臨諸多難點……從傳統農業鄉鎮到新型城鎮社區,改變的不僅僅是“村民”到“居民”兩個字,更是治理理念、方式的徹底轉變。

  楊橋街道充分調動“人”的因素,在12個社區實行“一格N元”的網格化基層治理管理機制。充分整合老年人群、社區志願巡邏隊等力量參與社區治理,成立“看家大爹大媽”志願服務隊。把社區管理辦法由傳統社區管理向社區現代化治理轉變。

  街道把社區劃分為103個基礎網格,11個專屬網格,以社區黨總支領導為核心,由社區“兩委”班子成員擔任小整治格格長,統籌小整治格內的整治工作,街道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志願者、青年人才、警格員、安全員等下沉到每個網格。他們明確職責分工,對整治格內所有事件實行包干整治。每周定期召開社區“兩委”班子會議,聽取工作情況匯報,力爭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社區”。同時在街道黨員干部中實行“挂鉤制”,街道每個黨員干部挂鉤街道的一個社區,黨員干部要指導、參與社區的所有重點工作。這樣一來,街道不僅對社區工作心中有數,社區在日常工作中也更有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防控期間,楊橋街道創新“鄰裡守望、十戶聯防”網格化管理辦法。街道按照分級負責、分片包保、責任到人的原則,實行網格化管理,街道成立聯防指揮部、社區成立聯防分戰區、支部成立聯防組、10戶為一個聯防隊,統籌全街道聯防聯控工作。街道由一名黨工委委員包保一個社區,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小組黨支部書記、小組長包保一個村小組,一名黨員和一名村民代表包保10戶群眾。全街道共1812名黨員和村民代表參與包保16926戶群眾,確保了疫情防控工作在哪裡,黨群組織就跟進到哪裡。

  隨后,楊橋街道將結合實際,成立“流動人口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實施網格內流動人口常態化服務管理,實現基層社會治理從“粗放型”向“精准型”的轉變。

  城鄉面貌之變

  環境美配套全

  擘畫“生態宜居”新藍圖

  從上世紀70年代到現在,這條長1.4公裡的楊橋街承載了幾代嵩明人的記憶。每周二的楊橋街天,是陳永坤最忙的日子。這兩年,楊橋街天“變了”——“不再擁堵,也干淨了不少”,帶來這一切變化的就是畫在地上的10厘米寬的紅線。

  街道成立當天,楊橋街道“環境大整治、秩序大整改、交通大規范”綜合整治工作就拉開了序幕。整治工作從規范周二趕集日秩序入手,街道在街面劃定紅線,所有攤位擺設必須在紅線內,同時引導攤位定點經營、規范停車。經過集中整治,原本坑坑窪窪的路面變得平坦,沿街的違章建筑也全部拆除。

  紅線內的攤位依舊生意火紅,紅線外,大家秩序井然。一條紅線,劃出的不僅是街道綜合治理秩序的開始,干淨整潔的環境讓楊橋街上鄉愁更濃。

  隨后,街道相繼打響了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深化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爭取讓百姓享有更多藍天白雲﹔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開展清淤保潔、河岸整治工作,對轄區9條河流、103個自然村環境衛生進行專項治理﹔出台垃圾清運收集分類實施辦法,持續推進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街道運轉、縣處理的工作﹔對1.6公裡楊橋大街市政道路修復重建,對楊橋大街危橋向陽橋拆除重建,建設彌良河景觀生態廊道,進一步改善楊橋“臟亂差堵”現狀,成功創建省級衛生街道。85戶269人苗族同胞全部搬遷新居,苗村文化旅游火熱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00%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穩定率達90%以上。

  兩年來,楊橋街道配合縣城規劃,著力於基礎設施和交通路網建設。今年,街道將堅持規劃引領,以產業化、城鎮化、市場化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楊嵩大道、213改擴建、嵩明西至楊嵩大道連接線等道路即將建成通車,圍繞集鎮,楊橋街道將以“市場”為依托,在集鎮片區謀劃打造不同類型的專業市場,讓“商貿”成為楊橋的知名品牌。主動融入縣城發展,在轄區內謀劃布局房地產、商業中心、行政中心、學校、醫院等城市配套。依托西山片區優美的自然資源,打好“綠水青山,金山銀山”這張牌。同時深入挖掘楊橋文化,加快建設現代鄉村文明。

  機遇和挑戰並存,困難和出路共生。當未來的藍圖徐徐展開,追夢的楊橋人又開始了拼搏、奮發、扎根……(記者楊陽 通訊員朱玲芳)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