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激發內生動力 凝聚發展合力

2020年06月21日18:22  來源:紅河日報
 
原標題:總篇:激發內生動力 凝聚發展合力

至2019年

——全州組建宣講團200余個,建成宣傳陣地796個,開展分眾化、常態化宣講6000余場次。

——各級婦聯共組建巾幗志願服務隊11196支、志願者6萬多人。

——共建設624個“動力小站”(愛心超市、榮譽超市),建立新時代農民講習所293個、農民夜校291個,打造643個村史室(牆)。

——全州以自然村為單位建立村規民約7431個,以行政村為單位成立村民議事會3023個、紅白理事會2985個、道德評議會2733個,全州動員1800余名少年兒童參與“小手拉大手”活動。

河口縣南溪鎮大南溪村夾層小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王光明,30歲之前游手好閑,整天在酒精麻醉下虛度年華,被村民稱為“躺著吃低保、等人送小康”的“懶漢”。近年來,當地黨委、政府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王光明的內生動力被不斷激發,通過發展香蕉、砂仁等產業擺脫了貧困,還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上村民小組長,帶動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

拆除舊房,蓋起新房子的王光明過上了新生活(楊會國 攝)

王光明痛改前非,通過自己的奮斗創造光明人生的事例是紅河州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本輪脫貧攻堅戰中,紅河州堅持“富腦袋”和“富口袋”並重,持續推進扶志、扶智工作,扎實開展“自強、誠信、感恩”“革除陋習促脫貧”等主題實踐活動,引導貧困群眾自強自立,激發內生動力,逐步發掘出群眾參與的磅礡力量,為全州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凝聚起強大合力。

◆觀念引領堅定信心

“政治上的堅定和行動上的自覺源於理論上的清醒。”要讓群眾從思想上發生轉變,發掘其積極向上的內生動力,思想理論的引導顯得尤為關鍵。為此,紅河州積極向基層群眾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常態化宣講,尤其注重深入淺出講清楚習近平總書記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思想的來龍去脈,讓群眾聽得明、記得住。深入推進全州“自強、誠信、感恩”等主題實踐活動,以拉家常、黨員會、群眾會等形式,深入村寨、農戶家中開展 “講政策,知黨情﹔講古今,明黨恩﹔講舉措,樹信心﹔講法治,促和諧” “四講”活動,引導群眾懂政策、知奮進、會致富。積極組織開展“千裡邊疆同升國旗同唱國歌”活動,教育引導群眾知黨恩、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在全州各村委會和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懸挂五星紅旗,不斷增強群眾的國家、國民、國防、國土、感黨恩意識。

學習中的王光明(楊會國 攝)

王光明說,經過多年的發展,村民們在黨中央精准扶貧政策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大家從思想上強化了靠雙手勤勞致富、奮斗打拼幸福生活的理念。王光明積極要求進步,不僅光榮入黨還當上了夾層小組的村民小組長,示范帶動更多群眾一起致富奔小康。

王光明介紹村小組發生的變化(楊會國 攝)

為在全社會形成人人支持扶貧、人人參與扶貧的良好氛圍,紅河州各縣市結合實際開展政策理論宣講宣傳,讓脫貧攻堅各類政策深入人心。蒙自市組建新時代“紅色文藝輕騎兵”,開展送文化、送健康、送衛生、送新風等“七送”活動,用身邊人講身邊事。屏邊縣沿溪村開展“制作一批特色宣傳欄、制定一批制度上牆、組建一批隊伍、建設一面文化牆”等“七個一”活動。瀘西縣在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前、廣場舞開展前,播放宣講音視頻3000多次。河口縣創新開展國旗下宣講,縣級各單位參與每周一升旗儀式后,由一個單位進行5分鐘微宣講,帶動口岸、學校和邊境村寨等跟進開展。

蒙自市組建新時代“紅色文藝輕騎兵”,開展送文化、送健康、送衛生、送新風等“七送活動”,用身邊人講身邊事

“這些年來,我們享受到了精准扶貧政策的好處,不僅房子得以加固改造,產業扶持力度也很大,家裡種植的油茶、草果等產業已成為致富產業,大家的生活更加幸福了,真誠感謝黨的關懷!”談到脫貧攻堅帶來的變化,金平縣沙依坡鄉牛坪子村小組的羅洪培動情地說。朴實的語言道出了群眾的心聲,反映著精准扶貧帶來的轉變。黨中央扶貧政策在基層的有效執行,進一步從思想深處激發出群眾加倍努力奮斗,靠自己雙手打拼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動力。

金平縣沙依坡鄉牛坪子村小組的羅洪培享受到了精准扶貧政策的好處,不僅房子得以加固改造,家裡種植的油茶也成為致富產業(韋鳴 攝)

◆建設載體激活動力

群眾內生動力的激發,向來知易行難,考驗的是耐心與智慧。紅河州從小處著眼,以每一項細小工作帶動群眾從思想到行動一點點去改變,引導大家逐步樹立不等不靠、自強自立的意識。

脫貧攻堅工作要調動群眾積極參與,必須有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紅河州堅持政府主導、村級負責、群眾受益的原則,有序推進動力小站(愛心超市、榮譽超市)建設,將定點幫扶單位、挂聯干部、社會捐贈、村集體收益等資源納入超市管理,將群眾政策知曉、環境衛生、移風易俗、鄉風文明、產業發展等表現納入積分管理,以表現換積分,以積分兌換生活、生產物資,變“送錢送物”為“表現積分兌物”。目前,全州共建設624個“動力小站”(愛心超市、榮譽超市),“動力小站”已成為用激勵機制破除“等靠要”思想的有效載體,以正向激勵喚醒群眾勞動致富的內生動力,引導群眾樹立積極向上的生產生活理念。

群眾在“榮譽超市”兌換積分,動力小站已成為用激勵機制破除“等靠要”思想的有效載體,以正向激勵喚醒群眾勞動致富的內生動力,引導群眾樹立積極向上的生產生活理念

建立新時代農民講習所293個、農民夜校291個,打造643個村史室(牆),潛移默化讓群眾自覺感黨恩、跟黨走,見賢思齊、自力更生謀發展是紅河州又一重要舉措。村史室(牆)突出新舊對比反映村庄變遷和宣傳鄉賢名人、先進模范等事跡,集“存史、資政、育人”等功能於一體,對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建水縣團山村村史館,村史室(牆)突出新舊對比反映村庄變遷和鄉賢名人、先進模范等事跡,集“存史、資政、育人”等功能於一體,對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通過修訂完善村規民約規范群眾言行,改革喪葬陋習,是激活村庄發展活力的一項重要舉措。紅河州著力加強村規民約的規范和指導,推進建立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村民自治組織,健全相關管理章程,以“三會”為抓手推動紅白喜事簡化程序、精簡內容、控制規模、壓縮時間,讓群眾用自己認同的規矩管理自己,有效遏制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陳規陋習。目前,全州以自然村為單位建立村規民約7431個,以行政村為單位成立村民議事會3023個、紅白理事會2985個、道德評議會2733個,全州動員1800余名少年兒童參與“小手拉大手”活動,引導家長及身邊親屬改變陳規陋習、倡導自強新風。元陽縣黃茅嶺鄉成立了52個群眾議事會,有議事代表386人,已商議解決800多件村內事務,從源頭上減少了群眾“不滿意、不認可、不買賬”的現象。俄扎鄉推行“一改二減三取消”措施,破除傳統喪葬陳規陋習,平均每起喪事活動節約5萬元以上,減輕了群眾經濟負擔。

通過修訂完善村規民約規范群眾言行,改革喪葬陋習,是激活村庄發展活力,黨員帶頭革除陋習(圖片來自雲南新聞聯播)

成立了群眾議事會,引導村民簡辦紅白事

◆完善機制發掘潛力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紅河州積極發揮平台作用,不斷建立完善長效機制,持續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和發展潛力,為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選樹典型發揮好榜樣作用,為持續穩定脫貧提供積極動力和工作活力,讓各級干部學有榜樣、干有示范,讓貧困群眾增強不甘落后、自立脫貧的意識。目前,全州共選樹了蒙自市西北勒鄉“石頭縫裡刨窮根”、建水縣“流動酒店”、石屏縣“巾幗連心服務隊”、綠春縣平河鎮大頭村委會拉祜寨“黨建脫貧雙推進”、元陽縣黃茅嶺鄉革除陋習助力脫貧攻堅“六步工作法”和劉富珠、丁蓮、吳志宏等先進典型,營造了學先進、趕先進、爭先進的良好氛圍。

金平縣金水河鎮廣西寨村黨支部書記劉富珠(前排左)帶領群眾發展油茶產業

丁蓮(左二)為貧困群眾送去衣物

吳志宏(前左)生前了解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建設情況

推動全州精神文明建設,為貧困戶補足精神之“鈣”。強化自強不息、誠實守信、勤儉節約理念,是鞏固提升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提高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和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的有力舉措。紅河州結合實際制定了《紅河州文明新風示范村創建實施方案》,創新提出“愛黨愛國思想好、團結進步形象好、崇德向善家風好、移風易俗鄉風好、健康文明習慣好”的“五好”創建內容,對“鄉風文明”重要內容進行具體實化細化。通過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了廣大貧困群眾精神面貌和整體素質不斷提升,文明生活成為村民自覺行動和行為習慣,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強大支撐,助推了物質和精神“雙脫貧”。

蒙自水田鄉扶貧工作隊在道路修繕間隙宣講主題教育,為貧困戶補足精神之“鈣”

紅河州在每個貧困村組建“巾幗連心志願服務隊”,引導發動婦女群眾在宣傳扶貧政策、指導幫助群眾打掃衛生、整理內務,幫助革除陋習、轉變生活方式等方面起好示范帶動作用,引導群眾逐步革除“臟亂差”的衛生陋習、轉變生活方式,樹立健康文明生活理念。蒙自市婦聯成立巾幗“教收家”志願服務隊,以苗漢、彝漢 “雙語”教學方式,制作“教你收床鋪”“教你收衣服”和“教你洗門窗”等系列小視頻,手把手教農戶打掃家庭衛生。瀘西縣金馬鎮新壩村實施“告別臟亂差堵,共創整潔美麗鄉村”人居環境攻堅戰,治理“四堆”“三亂”“三佔”,多年“問題村”成為“先進村”。目前,全州各級婦聯共組建巾幗志願服務隊11196支,志願者達6萬多人。

蒙自市婦聯“'教收家'巾幗志願服務隊”到期路白鄉狗頭坡村開展農村家庭環境衛生整治

隨著全州各項機制的健全完善,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有效調動,匯聚了群眾參與的磅礡力量,“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的理念已成為全州貧困群眾的堅定信念。曾經貧瘠的蒙自市西北勒鄉已變為漫山遍野栽滿蘋果樹的果園,譜寫了“石頭縫裡刨窮根”的戰貧脫貧時代精神。綠春縣大頭村刀耕火種的拉祜族同胞已成功融入社會,靠雙手努力過上幸福生活,實現了“一步千年”的跨越……(張洪科 李聰華曹鬆林 文/圖)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