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經濟點亮“千年臨安”

2020年06月19日09:34  來源:雲南日報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進入夏季,氣溫逐漸升高,建水縣的紫陶街、雞市街、小火車站等地又漸漸聚攏起人氣,晚飯后的市民、拖著行李箱的游客,三三兩兩,在餐館商鋪前停停走走,吆喝、談笑中,城市恢復了久違的“煙火味”。

龍梅春和丈夫的攤位在紫陶街的西門,一張彈簧床上擺放著各類運動鞋、涼鞋,沒有顧客時,兩口子會和隔壁的攤販嗑著瓜子聊著天。“老公白天在建筑工地干活,我在家帶孩子,晚上出來擺擺攤,一個月下來有兩三千元的收入。”她說,“看著生意一天天好起來,生活又有了盼頭,晚上也能睡得踏實了。”

幾步之遙的老風味傳統米線店生意不錯。店長張虹和其他商家共用幾張桌子,客人吃著米線還能品嘗燒豆腐、泡雞腳等當地小吃,他指著店前黃色的管道煤氣管說:“趁著關閉市場這段時間,管理方改造了配套設施,鋪設了管道煤氣,比以前更安全、更方便、更省心。”

紫陶街開街5年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已成為建水夜晚一張亮眼的名片。經歷了白天繁忙,晚上來這裡品美食、買束花、淘把壺,給疲憊的身心“充電”,已成為市民的生活日常,也是游客必到的“打卡點”。

為滿足市民就業需求,不斷增加人流量,進一步回暖商業圈人氣,不久前,紫陶街的運營方建水紫陶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決定對進駐的所有餐飲經營戶免除一年攤位費。管理運營部負責人說:“減免的攤位費加上水電費、垃圾清運費,公司一年要多負擔500多萬元,但我們覺得值,因為我們有責任點亮建水夜晚的城市燈火。”

復蘇的夜晚,不僅在線下,同樣也發生在線上。

在紫陶展示中心,經理桂冬梅每晚都會在抖音上直播帶貨。她說:“夜經濟的發展要能夠吸引人,歸根結底還是要能夠打動人。我們嘗試網上銷售,就是要讓更多人了解建水紫陶的魅力。”

近段時間以來,建水縣借鑒外地的做法,在不擾民、不影響交通、不影響市民休閑、不污染環境的前提下,允許設置臨時攤點攤區,開辦夜市、便民市場﹔允許大型商場開展店外促銷﹔允許臨街商家店外促銷宣傳﹔允許快遞企業臨時佔道派送……同時,堅持柔性執法,對輕微違法的不予處罰。

建水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李文康表示,政策放開意味著要把握平衡,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這更加考驗城市的治理智慧,也考驗著各級的工作能力。“目前,在城區及周邊已經劃定了6個區域,按照一市一策的辦法,以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市民和游客的多樣化需求。”

發展夜經濟,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以餐飲、購物為主要內容向夜晚延伸的產業形態已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作為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旅游城市,創新夜經濟業態、服務與產品,讓游客與當地文化形成深度互動,滿足精神享受,這是建水進一步發展夜經濟新的突破口。建水縣副縣長趙偉介紹,依托建水獨特的地域文脈、文化內涵,縣裡已經在臨安路沿線啟動行進式夜游建設,通過燈光秀、舞台演藝等表達形式,讓“千年臨安”故事活起來。

可以預見的是,夜經濟將在建水新一輪旅游消費升級浪潮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旅游業的新舊動能轉化、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中發揮重要作用,這讓建水的夜晚更加浪漫、迷人、絢麗多彩。(本報記者 李樹芬 文/圖)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