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總目標 打響總攻戰

2020年06月17日08:14  來源:雲南日報
 

以更強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咬定目標、保持定力、搶抓工作、提高質量,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漾濞彝族自治縣脫貧總攻戰正酣。

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打硬戰,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在全縣10萬多各族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全縣2個貧困鄉、24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累計脫貧退出貧困人口4137戶16232人,全縣實現絕對貧困人口“清零”,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抱團取暖解難題

“多虧了互助社,我的豬有救了。漾濞縣順濞鎮新村村村民蒙劍軍高興地說。今年豬價好,蒙劍軍把手裡所有的流動資金全買了仔豬,不料仔豬剛拉回家就開始拉肚子。一時拿不出買藥的錢,讓蒙劍軍著急萬分,情急之下,他想到了向村扶貧互助社求助。通過村扶貧互助社快審快批,他很快領到了3000元互助資金,解了燃眉之急。

為解決貧困農戶創業致富缺乏資金的難題,提高扶貧互助資金利用率,順濞鎮新村村成立了扶貧互助社。2019年以來,順濞鎮新村村扶貧互助社社員近100人參加,村民隻需要交納200元會費即可申請加入,社員在發展產業過程中對資金有需求就可以向互助社提出無抵押借款申請。借款採取小組聯保模式,每人可申請3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互助資金,隻需要交納很少的資金佔用費就可以使用3到12個月。到期歸還本金和相應的資金佔用費后,可以再次申請借款。

“為了降低資金管理的風險,我們把社員分為四個會員等級。社員剛加入互助社的時候是白銀會員,可以申請3000元借款,白銀會員成功借款並如期歸還后可以申請升級為黃金會員,黃金會員則可以申請5000元借款。前貸不清,后貸不借,通過良好的還款記錄和個人信譽,逐步提升會員等級和借款額度,最大限度避免逾期借款的情況發生,降低呆壞賬風險。”扶貧互助社理事長蒙偉營介紹說。

互助資金封閉運行,有償使用,循環發展,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僅2020年5月,扶貧互助社就向社員發放了借款9萬余元,30名農戶分別將互助資金用於烤煙種植、藥材種植、玉米種植、核桃管護和牲畜養殖等,不僅有效緩解了農戶資金短缺的難題,更激發了貧困農戶干事創業的激情。

畔村有了新盼頭

近日,走進漾江鎮江橋村畔村村民小組,代金甲拄著拐杖在自家綠油油的水晶豌豆地裡忙活著,幾個工人也同他一起採摘、裝袋,並統一歸集到路邊。這些新鮮的水晶豌豆在當天下午6時便會由漾濞縣漾江鎮海娟養殖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專車拉走,先發往昆明冷庫,再運輸到上海、湖南、武漢等地,換回“真金白銀”。

漾濞縣漾江鎮海娟養殖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代海娟瞄准水晶豌豆種植周期短、見效快、收益高的優點,成為漾江鎮第一個種植水晶豌豆的人,2019年靠種植水晶豌豆,淨收入達8萬余元。

說起水晶豌豆,最有獲得感的要數合作社社員代金甲,他因手術后遺症導致一條腿高位截癱,家裡有兩個孩子,一個在漾江完小就讀小學,一個在昆明打工,生活一度陷入低谷。“我們這個小組以種植烤煙為主,但投入大,我的身體情況也不太適合”,代金甲看准水晶豌豆種植成本低、收入可觀,他主動聯系合作社,在今年2月份種植了5畝水晶豌豆,將增加收入30000元以上。

水晶豌豆一年可種2季,每季從播種到收成隻需110天,畝產700公斤,每公斤最低可賣6元,反季種植可達每公斤15元,種植成本包括種子、人工等每畝不超過1000元,淨收入可達5000元以上。其余農戶看到種植水晶豌豆增收快,也紛紛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社員從之前的55戶迅速發展到265戶。通過利益聯結、務工、訂單種植等方式,實現戶均增收5000元,最多的一戶可達9000余元。

“等7月份降雨量比較充沛,我也種3畝試試。”正在合作社基地採摘水晶豌豆的蔡翠蘭說。她家離合作社近,她每年都在水晶豌豆種植基地務工50天以上,日均收入90元,共增加收入4500元。

7月份,水晶豌豆迎來第二季種植。截至目前,農戶訂單就已經超過400畝,合作社種植基地也將達200畝以上,隨著種植成效明顯,合作社水晶豌豆種植將覆蓋漾濞縣太平、龍潭、富恆等鄉鎮、村組、農戶。

靠電商走出致富路

每逢周五,漾濞縣雞街鄉電子商務服務站負責人左秀瓊就特別忙碌,因為是街天,前來賣紅花的群眾絡繹不絕,“今天賣了4公斤多,收入四五百塊錢。拿來這裡賣不僅價格公道,還能當場拿到錢。”菜白村村民段開東一邊數錢一邊樂呵呵地向我們說。

走進雞街鄉電子商務服務站裡,一進門便看到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土特產,蜂蜜、核桃油、靈芝,還有村民手工刺繡的裹背、繡花鞋等,“土特產收購價格都是按照市場價,手工刺繡則是幫村民銷售,基本不賺他們的錢,時間長了大家都願意把土特產賣給我。”

左秀瓊介紹,雞街鄉的土貨種類繁多,產品品質較好,還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刺繡,但由於地處偏遠,物流不發達,以前村民們都是自己帶著山貨出去賣,交通成本較高,質量也保証不了。有一次去昆明進貨的時候,她發現昆明賣的鬆露價格比本地高出好幾倍,於是便萌生了做土特產收購的想法。一開始只是在微信上銷售土貨,但銷量不是很大。

2018年,雞街鄉成立了電子商務服務站,左秀瓊被推選為負責人,開始在電商平台上銷售雞街本地的土特產,由於收購價格合理、講誠信,村民都願意把收到的土特產交給她賣,銷量也從最開始一個月幾十單發展到了目前一個月幾百單,雞街當地盛產的紅花、蜂蜜、土雞蛋等土特產品通過電商網絡源源不斷銷售到北京、烏魯木齊等地。當地純手工制作的彝族服裝一套最高可以賣到1萬多元,繡花鞋每雙能賣四五百元,2019年,電商服務站單是紅花一項就賣出去了2噸多,全年的銷售額超過100萬元。

目前,該鄉從事電商銷售的已有十余戶,通過電子商務的發展,拓寬了當地農產品銷售渠道,讓雞街的特色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大城市,有效帶動了群眾脫貧增收。(博達 文/圖)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