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人才絕不是“鞭打快牛”

2020年06月17日10:18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偉大的事業,離不開優秀人才的無限潛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說明優秀人才對我們的重要性。然而重視人才絕不是“鞭打快牛”,如果將大小事情都壓給“快牛”來辦,必然使其難堪重負﹔如果讓“快牛”沒了心力和動力,“快牛”也必將變成“慢牛”。重視優秀人才,進一步優化干部結構,隻有突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才能讓“慢牛”變成“快牛”,讓“快牛”變成“快快牛”。

“鞭打快牛”是當下職場的真實縮影,是領導力不足的表現。在我們的工作中,對於“快牛”作出的貢獻,在領導者看來是理所當然的,工作業績突出的人,工作干得越快,接受的工作就越多,業績目標就越高。讓主動作為的“快牛”多挑重擔不是不可,但是“快牛”的精力、能力也是有限的,減輕“快牛”不應承受之重,給其喘息調整的機會,才能保持優秀人才的可持續發展。

“鞭打快牛”其根源是領導者政績觀錯位,是責任心缺失。挖掘員工的才干,釋放員工的潛能,把激活人才作為一項戰略性、基礎性的工作,需要採取科學的管理辦法來為各類人才茁壯成長創造條件,然而在基層工作中,“鞭打快牛”的現象屢見不鮮,我們總是以“擔當”的名義,要求“快牛”在種好“責任田”的同時,去更苦、更累的崗位“兼職歷練”,由於工作安排不公,忙閑不均的不合理現象,必然讓“快牛”心生芥蒂、不堪重負。

“鞭打快牛”,看起來是重用能者,錘煉強者,無形中助長“慢牛”的惰性,總認為“天塌下來有高人頂著”。每一個領導者要懂得“單絲難成線、獨木不成林”的道理,如果對“快牛”事無巨細,揚鞭勁催,實非賢明之舉,也必然影響“慢牛”能力的提高。作為領導者不應該隻顧“鞭打快牛”,而是考慮如何將“慢牛”轉化成“快牛”,方能讓我們的事業長盛不衰。

作為領導者,不要總是緊盯“快牛”,放任“慢牛”。激勵干事的“鞭子”應打在“慢牛”身上。如果不能物盡其用,人盡其能,讓優秀人才心涼,“快牛”也會變成“慢牛”。偉大的事業,需要優秀人才深度參與,需要優秀人才永遠在場。著力解決選人用人方法落后、領軍人才短缺、人才結構不合理、實戰能力有差距等矛盾問題,補齊人才“短板”,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保持團隊的戰斗力,是讓“快牛”向“慢牛”看齊,還是讓“慢牛”向“快牛”看齊,這是領導哲學和藝術。唯有公平感才能激勵“快牛”在工作上不遺余力。要構建內部核心能力框架,需要領導者矯正價值觀和情緒影響,凝聚起人才最大的公約數,決不能讓“快牛”忙裡忙外、心有不滿﹔決不能讓“慢牛”快活自在、樂得其所。

干事創業,需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提高整體戰斗力。如果不敢給“慢牛”施壓,在某種意義上恰恰是剝奪了“慢牛”學習成長的機會。讓快牛得“甜頭”,保持好“快牛”的積極性﹔讓慢牛有“痛感”,激發出“慢牛”的主動性,並駕齊驅,成為我們事業發展的源頭活水。(李躍平)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