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近四成外賣商戶夜間營業 米線、烤肉最受寵

2020年06月16日14:58  來源:雲南網
 
原標題:【雲南越夜越美麗】昆明近四成外賣商戶夜間營業 米線、烤肉最受寵

西雙版納景洪市,夜間燒烤攤游人如織。張成 攝

  隨著氣溫回升與疫情緩解,社會經濟也逐漸回暖,加上政府的鼓勵,作為城市消費“晴雨表”的“夜經濟”也迎來了它遲到的繁榮——夜市裡親切的叫賣聲,酒館裡觥籌交錯,米線店裡的香氣四溢,小巷裡送餐小哥的穿梭忙碌……這一切,不僅釋放了城市消費需求、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還讓城市有了最為珍貴的煙火氣。

  6月15日,記者從美團發布的外賣大數據了解到,雲南“夜經濟”時段的訂單佔到了全天總訂單數的35%以上,夜晚的外賣訂單成為商家擴大營收的重要手段。

昆明雙橋夜市,老板正在准備雲南特色的燒烤——烤豆腐。張成 攝

  昆明、西雙版納夜經濟復蘇勢頭明顯

  在眾多“夜經濟”形態中,餐飲消費與老百姓的生活更是息息相關。從夜經濟的趨勢變化來看,雲南全省“夜經濟”時段的美食外賣訂單,目前相較疫情期間已經翻了兩番。此外,四月以來,全省各地夜間外賣訂單保持月環比保持較大增幅,其中昆明、麗江、西雙版納等地的夜間訂單的月環比增幅更是超過了20%,夜經濟復蘇勢頭明顯。

  數據顯示,昆明的外賣商戶中,38.6%的商戶會營業至22時,22.9%的商戶甚至會營業至次日凌晨。

  雲南本地連鎖餐飲品牌建新園總經理鄧浩菁介紹,建新園在昆明一共有直營及加盟門店60余個,其中近兩成的門店提供24小時堂食及外賣服務,能滿足消費者全天的餐飲需求。為了更好提供夜間服務,他們對夜間消費者喜好進行了專項調研,對菜品結構進行了優化,比如夜間餐飲減少了涼拌米線等涼拌食品的供給,主打熱食米線及燒烤等小食。

  她還表示,在近一兩月夜市的帶動下,位於昆明“1903公園”等夜市區域附近的門店生意也好了許多,周邊區域外賣訂單較此前也呈現出一定幅度增長,人們在逛完夜市后通過堂食或外賣“打打尖”逐漸成為市民的一種消暑的方式。

深夜,外賣小哥在取米線。供圖

  主食解餓VS小吃解饞

  從夜間美食消費品類分析看,18時至20時,消費熱度最高的前五個品類為:快餐簡餐、烤串、米線、西式快餐、雲南菜,主要以主食“解餓”為主,而22時至凌晨,烤串、米線、油炸食品排名明顯上升,大眾需求呈現出“解饞”的趨勢。

  比起四川人對火鍋的熱愛,雲南人對米線的鐘情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早中晚三頓加上中午與宵夜,雲南人一天能吃五頓米線。大數據顯示,米線在晚餐與宵夜時段雙雙榜上有名,既能“解餓”,又能“解饞”。

  作為昆明本地一家連鎖米線品牌的聯合創始人,任東平經營的“胖大碗小鍋米線”是眾多營業到凌晨的外賣商家之一。

  他表示,從5月份起,夜間的外賣訂單明顯多了起來,與白天的訂單相比,夜間訂單更傾向於多人餐為主,並且往往會搭配一些解饞小吃,大約有15%的米線外賣訂單會搭配炸洋芋、炸豆腐、紅糖糍粑、烤肉串等小吃。

  究其原因,任東平認為,白天大家都忙於工作,吃得比較正式,而到了晚上,家人朋友聚在一起,一邊吃米線,一邊吃小吃,是很好的享受生活的方式。

  美團外賣預測,隨著暑期的到來與疫情的緩解,人們夜間餐飲消費能力會進一步得到釋放。對此,該平台也做好了充分准備,一方面在夜間配送運力上做好靈活調度,並針對夏季雷雨等突發天氣做好運力儲備,同時,通過消費者評價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加強餐飲商家的食品安全監督,以保障廣大市民的夜間消費需求。(彭錫)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