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祿勸:“直過民族”脫貧致富有奔頭

2020年06月10日08:27  來源:昆明日報
 
原標題:“直過民族”脫貧致富有奔頭

  走進鐘照輝家,新蓋的磚房收拾得整整齊齊,廚房的梁上挂著幾隻腌好的火腿,牛棚裡兩頭牛正在吃草,大門旁是新蓋的衛生間,房頂上架著太陽能熱水器。現在這幾乎成了耐母單村每戶村民家的標配。

  鐘照輝是祿勸縣雲龍鄉新山村委會耐母單村小組的村民,幾代人都生活在這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2.4畝的傈僳族村。據新山村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耐母單村小組的傈僳族是“直過民族”,過去由於不通公路,村民們生產生活全靠人背馬馱,整個村子裡甚至沒有一間廁所。過去村民們甚至不穿鞋,既是習慣使然,也是因為條件艱苦。據統計,雲龍鄉有建檔立卡戶781戶2478人,其中傈僳族直過民族建檔立卡戶有187戶664人,佔全鄉建檔立卡總人數的26.7%。

  針對耐母單村的情況,首先對該村的基礎設施進行改善,現在耐母單村不僅通了公路,村內道路也實現了100%硬化。村民的住房條件也得到極大改善,2016年,耐母單村易地搬遷6戶,2017年,進行危房改造26戶。

  在脫貧攻堅中,村子發展起各種產業。當地政府引入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及加工企業,推廣“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致富帶頭人幫扶協會+貧困戶”“平台公司+貧困戶”等模式,鼓勵和支持貧困戶以土地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多種方式,發展土地流轉型 、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現代農業綜合產業體系。

  2019年,耐母單村種植了豌豆、玉米、烤煙以及板栗、核桃、青花椒、蟠桃等經濟作物,發展起豬、牛、羊、雞等畜禽養殖,每戶至少有兩項支柱產業。鐘照輝家通過小額貸款養了幾頭牛,家裡的地都種上了板栗,夫妻倆還去同村的建房工地打工,一天能收入100元。通過這幾年的發展,耐母單村去年的家庭人均純收入達到9647元。此外,當地政府還鼓勵村民外出務工,以大批量勞務輸出、季節性就近務工、鄉村公共服務崗相結合的方式,“保姆式”解決“無技在身、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四無”貧困人口的就業增收問題。

  去年,村民鐘光能通過種烤煙、豌豆,做青貯飼料,有了五六萬元收入,他覺得今年的收入也不會差。耐母單村的挂鉤幫扶干部雲龍鄉司法所所長劉婷婷說:“村裡剛開始引入蟠桃種植產業時,部分村民有抵觸情緒,覺得之前都沒種過蟠桃,怕花了時間和精力最后沒有成效。后來,村裡組織村民們去周邊已經發展起蟠桃種植的村子實地考察,這才打消了大家的疑慮,順利地把蟠桃樹種了下去。”

  耐母單村的傈僳族群眾因為受教育程度低,與外界溝通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低。當地黨委、政府認識到這一點后,全面統籌,“志智雙扶”,組建了志願服務隊,進村開展法律知識宣講、科普教育、實用技能講解、心理健康輔導等志願服務活動,發揮鄉村公共服務崗位、青少年、婦女、老人的作用,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愛護環境衛生。耐母單村通過實施“雨露計劃”,讓全村適齡兒童無一輟學。

  雲龍鄉黨委書記王紹明說,在扶貧工作推進中,雲龍鄉通過民族語言向各族群眾宣傳脫貧攻堅各項政策,運用展板、橫幅、宣傳冊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同時還制作普通話、彝語、苗語、傈僳語3種音頻文件,通過全鄉78個村組的廣播“村村響”平台播放,讓各項政策深入民心,讓他們對脫貧致富奔小康充滿信心。(陳思伊 辛亞潔)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