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彝村蝶變記 黨建引領助力萬和村振興發展

2020年06月09日16:03  來源:玉溪日報
 
原標題:小彝村蝶變記

萬和村民小組新貌

在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工作中,峨山縣雙江街道富泉村委會萬和村民小組以黨建為引領,通過“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對老村進行拆除重建,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營造同心同德推進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讓昔日“灰頭土臉”的小彝村華麗轉身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本。

拆除重建

村容村貌換新顏

漫步萬和村,灰瓦白牆的特色民居整齊排列、健身器材擺放整齊、特色農家民宿正在建設、干淨寬敞的水泥路面通到各家各戶門口。該村地處峨山縣城西南,位於老213國道和昆磨高速公路旁,距縣城10公裡,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彝族聚居村,全村耕地面積170畝,農戶43戶181人。

“每家佔地100多平方米的兩層半磚房寬敞明亮,車庫、衛生間等設施齊全,房前屋后都是花園,比老房子好住多了。”67歲的村民施貴祥與幾個老年人給記者介紹著。“之前土木結構的老房子,二樓放糧食,牲畜在家中,房前屋后道路窄,車子進不了村。”

富泉村監委會主任董靖波介紹,為了讓群眾住上好房子實現安居夢、過上好日子走上小康路,萬和村民小組黨支部在2015年,抓住被列為玉溪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項目中的示范村這一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主動爭取、積極作為。在省、市、縣各級各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整合各類資金1552.62萬元,加上群眾自籌和貸款1202.9萬元。累計投入資金2755.52萬元,歷時3年完成整組拆除重建工程。

在拆除重建過程中,萬和村充分尊重群眾意願,以藍圖為依據克服鄉村建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投資77萬元實施“兩污分流”工程,建設出戶化糞池、排污管、污水處理池﹔實施人畜分離工程,進行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工程,昔日的小彝村實現了村容村貌換新顏。

“三治”融合

強化治理有成效

“萬和村探尋出了一條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治理的經驗。”富泉村黨總支書記張貴生介紹,不管是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建設等重點項目規劃,還是“鄉賢榜”“善行義舉榜”“道德榜”“好鄰裡”“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家庭”評選活動,或是《文明村庄建設管理制度》《公共設施設備管理維護制度》《村內街道及活動場所清潔衛生制度》等村規制定,萬和村都做到了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充分收集民情民意。

針對群眾不學法、不懂法的實際,萬和村將法律知識納入集中學習內容,邀請司法機關、執法部門,扎實開展“以案說法”“巡回審判”“送法下鄉”“入戶宣傳”等活動,採用通俗易懂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村民學法、懂法、用法。帶動群眾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識,培育了良好的社會治理法治基礎。

為引導村民養成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的美德。萬和村以樹立健康的家庭價值觀為突破口,開展“立家訓家規、傳家風家教”等主題活動,用培訓講座、文藝演出等形式培樹典型、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抵制陳規陋習、貶斥失德失范,用積極向上的行為和輿論力量推進家風建設。在村民心中構建“德治”觀念,將鄉村文化精髓傳承下去。

黨建引領

當好群眾“主心骨”

“黨組織的引領最為關鍵。”總結萬和經驗,村小組黨支部書記龔其貴說。萬和村圍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目標,以基層組織規范化建設為抓手,以提升基層黨的組織覆蓋力為核心,加強黨支部制度建設、班子能力建設、陣地建設和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了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

回憶起2015年整村拆除重建時,為了順利推進拆除重建工程,萬和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拆舊建新、協調服務等9個聯建委員會,負責群眾工作,但全村50戶村民,半數以上家庭不願意拆,整個工作進程受阻。

“作為一名黨員,我得起好帶頭作用,所以率先叫挖機掀翻了自家老屋,后來才陸續拆除了群眾的房屋。”龔其貴告訴記者,必須把大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擔得起大家的“主心骨”。

“我們還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和‘主題黨日’活動,推行了黨員積分制、設立黨員先鋒崗、組建黨員服務隊。”黨員普忠文說,在產業發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脫貧攻堅、掃黑除惡等重點工作中,萬和村都以黨建為引領,突出黨員的示范帶動作用。

多元發展

鋪好產業振興路

萬和村所在的彝人谷沿線是峨山縣集生態茶文化觀光、竹文化休閑度假、彝族文化賞析為一體的休閑度假旅游線路,也是玉溪市打造“哀牢山─紅河谷”多彩風情自駕車旅游線路的重點項目之一。為實現“家家能生產、戶戶能經營、人人有事干、個個有錢賺”的目標,萬和村以黨建為引領、以問題為導向,積極引導群眾發展種植養殖業、旅游業,促進鄉村振興。

在穩定烤煙種植的基礎上,萬和村大力發展除虫菊、蔬菜、花卉種植和生豬養殖等傳統產業。同時,以峨山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新零售平台和體系建設為契機,依托“峨山菜園”品牌建設,引導村民栽種綠色有機蔬菜,通過線上線下模式進行農產品交易,並注冊了“萬和”地名蔬菜商標,在發展高端農產業上邁出步伐。

發展旅游業方面,萬和村黨支部積極引導村民通過土地入股,建設彝人谷萬和鄉村旅游項目,以濃郁的彝族文化為依托,以生態農業種植和養殖業為基礎,深入挖掘全村彝族文化旅游資源,加快建設以彝鄉文化為核心的民俗旅游特色村,爭取在鄉村旅游業上實現突破。

現如今的萬和村,已改變了當初房屋亂建、道路狹窄、污水橫流、糞便亂堆的局面。未來的萬和村,還將構建起以黨員群眾、種植大戶、科技能手、商業能人為主體的“一核多元”組織架構,繼續帶領村民同心同德推進鄉村振興。 (記者 沈杰 文/圖)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