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躍千年——雲南直過民族脫貧攻堅全媒體報道之獨龍族①

消失的馬幫

2020年06月05日11:42  
 

編者按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希望鄉親們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再接再厲,繼續奮斗,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為深入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即日起,雲嶺先鋒全媒體將正式啟動“一躍千年——雲南直過民族脫貧攻堅全媒體報道”,通過文圖、視頻等方式,帶您看雲南11個直過和人口較少民族的新變化。

今天,我們將帶您走進獨龍江,探秘獨龍族同胞如何“一躍跨千年”,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秘境獨龍江風景如畫

巴坡村村民迪世榮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山上的草果長勢很好,他每天守著自己的小賣部,日子過得倒是愜意。偶爾有從自家旁邊的人馬驛道入口經過的徒步愛好者問路,他最多也只是簡單和人聊上幾句。但迪世榮是個有故事的人。他的故事,與人馬驛道有關,與馬幫有關。

在秘境獨龍江,橫跨東岸的高黎貢山,遮擋了獨龍族眺望的視線,也曾阻擋了他們遠行的腳步。每年冬春季節大雪封山,這裡將被封閉隔絕長達半年之久。

上世紀90年代,獨龍江鄉政府為了解決鄉裡工作人員進出山的難題,買來了6匹馬,既運物資,也馱人。

鄉裡對趕馬人選的要求很低,“隻要願意干,能吃苦就行。”這是個與大山“搏命”的活計,鄉政府挑來選去,最終隻有20出頭的迪世榮接了下來。每跑一個來回,他大約可以賺到100元錢。

事實上,在肚子都吃不飽的情況下,年輕的迪世榮並沒有太多的選擇,所以還來不及仔細考慮,他便踏上了這條凶險之路。

每年的10月到來年5月,當大雪封閉了高黎貢山海拔3672米的南磨王埡口,獨龍江便成了與世隔絕的孤島。封山了,外面的人進不去,裡面的人出不來。馬幫需要在6月至9月4個月的時間裡,冒著生命危險,把糧食、鹽巴、藥品和生產資料等搶運進山,從村裡到縣城每趟來回要12天。

這讓生活物資顯得尤其珍貴。有一年,設在巴坡村的糧管所著了大火,剛剛通過馬幫千難萬險運進來的過冬物資,全部被燒成了灰燼。

獨龍江運輸物資一度靠人背馬馱(資料圖)

此時將近10月,縣裡和鄉裡都急壞了!這意味著,未來的半年裡,全鄉所有的生活物資將會中斷。

后來,縣裡緊急組織了運輸隊,將物資分批馱到了雪山上的東哨房。當時大雪已經封山,馬匹無法行走,鄉裡一百多名壯勞力齊上陣,兩天后才將物資背下了山。

從小在山裡長大的迪世榮深知人馬驛道的凶險,果然,還沒跑幾趟,命就差點丟在了積雪皚皚的高黎貢山上。

有一次,他趕著“馬幫”馱著大米在路上走了兩天,眼看就要跨過最凶險的南磨王埡口,天色卻黑了下來。經驗還不足的他估算錯了時間,錯過了原本可以落腳休息的地點。

等他趕著馬爬到最險要的半山腰時,天完全黑了。

迪世榮不知所措,躲在懸崖上的一塊大石頭下嚎啕大哭。為給自己壯膽,那天晚上,他灌下了一大瓶包谷酒,整宿未敢合眼。

除了寒冷,翻越高黎貢山還要面臨隨時可能發生的雪崩、泥石流……

有一次,迪世榮趕著馬走到山頂附近的東哨房時遇到了泥石流,最前面的一匹馬轉眼就被吞噬,滾下了山坡。

迪世榮嚇壞了,其它馬也受到驚嚇,怎麼趕也不往前走,無助的迪世榮蹲在路上抹起了眼淚,但相比自己的命,他更心疼那匹消失的馬。

他的馬幫從6匹變成了5匹。

后來,他又經歷了幾次險情,馬最終隻剩下了一匹。1998年的夏天,最后一匹馬也累死在了人馬驛道上。迪世榮紅著眼將物資從馬背上取下,扛著走了一天一夜才回到鄉裡。

他的馬幫,沒了。

獨龍江馬幫(資料圖)

與縣裡有著上百匹馬的國營馬幫“浩浩蕩蕩”的陣仗不同,迪世榮的馬幫充其量算是“個體戶”。有時為了安全起見,他會趕著馬緊跟在國營馬幫身后,方便照應。

但在隨處可見的滑坡、泥石流、冰雹和雪崩面前,即便團隊作戰的“國營”馬幫,也隨時可能面臨生死考驗,尤其在高黎貢山海拔3672米的南磨王埡口更是極度凶險。

可以說,每一個人馬驛道上的趕馬人,都曾在這個地方留下了自己的故事。

如今已經69歲的丁國華在國營馬幫干了20多年,他負責5匹馬。有一次走到南磨王埡口后突遇大風,馬幫隻能原地休整,等到再次啟程時,他發現自己的馬隻剩下了4匹。

心急如焚的丁國華到處找馬,山坡上突然滾下一個石頭,砸在了他的左手上。馬最終找回來了,但他的手指也留下了后遺症,從此再也無法伸直。

丁國華(右)向記者展示受傷的手指

40歲的龍元村村民和曉永,也曾在這條路上跑過一年多的馬幫,當時還不到20歲的他,趕著自己的馬跟在丁國華這樣經驗豐富的趕馬人身后,像個小跟班。

他趕上的是獨龍江馬幫最后的時光。1998年,獨龍江公路施工接近尾聲,中國唯一一個不通公路的少數民族即將迎來歷史性的時刻。不出意外的話,公路建成時,也是馬幫解散之時。

丁國華和和曉永預感到了結果,可當1999年獨龍江公路開通,縣裡正式通知馬幫將解散時,早已習慣了趕馬生活的他們還是無比失落。

這條危險重重的人馬驛道,連接了山裡與外面的世界,早已成了趕馬人和獨龍族群眾生活的一部分。只是社會在進步,從此之后,獨龍江再無馬幫。

1999年,全長96.2公裡的獨龍江公路實現土路通車,結束了我國最后一個少數民族地區不通公路的歷史,也讓獨龍江到縣城的時間從3天縮短到7個小時。

回到家的迪世榮沒有再趕過馬,甚至沒有再養馬,曾經趕馬人的印記在他身上逐漸褪去。隨著精准扶貧工作推進,獨龍江鄉所有村都通了公路,村組之間的聯戶路也修得平平整整。迪世榮不再為生計發愁,在家裡開了小賣部,每個月有一筆不錯的收入。曾經那些需要用人背馬馱花幾天才能運進山的生活用品,如今他隻需要到旁邊的鄉政府所在地,用面包車半小時即可拉回家。

和曉永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干起了老本行繼續跑運輸,不過,馬匹變成了汽車。1999年馬幫解散后,他賣掉了馬,攢了幾年錢,於2008年買來一輛拖拉機跑運輸。在坑坑窪窪的獨龍江公路上,拉貨的生意竟也紅紅火火。

2014年,圍繞“精准扶貧、不落一人”的總要求,獨龍江鄉開啟“率先脫貧、全面小康”提升行動,獨龍江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整體素質、生態環境等發生巨大變化,這是獨龍江的第三次跨越發展。

一場巨變正徐徐展開。

2014年4月10日,隨著一聲巨響,最后一次爆破塵埃落定。長6.8公裡的雲南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到縣城時間縮短到兩小時,獨龍族同胞終於徹底擺脫了大雪封山與世隔絕的歷史。

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

此時,拖拉機已經配不上美麗的獨龍江道路了,和曉永賣掉拖拉機,買了一輛大卡車跑起了運輸。隨后干脆更進一步,買了一輛面包車做起了鄉村客運,到現在前前后后竟已換五六輛車,除此之外,他抓住了迪馬公路(迪政當到馬庫)旅游路線吃住空白檔,利用自家的地理優勢開了農家樂,成為了致富帶頭人。

此時的獨龍江物資供應早已不再需要馬幫了,曾經響徹馬蹄聲的人馬驛道也退出了歷史舞台,這條當年連接獨龍江和外界的唯一通道上,很多路段雜草叢生,如今連騾馬和獨龍牛都難以通過,與美麗的獨龍江公路形成鮮明對比。

人馬驛道的入口就位於迪世榮家附近,每次走到這裡,他總會想起自己曾經的馬幫以及那段苦澀的往事。而忙著穿梭在獨龍江公路上跑客運的和曉永,在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后,再也沒有從這條路翻越高黎貢山。

怒江美麗公路

注:1962年,為解決獨龍江與世隔絕的難題,當地政府率領解放軍戰士和群眾鑿出一條人馬驛道,全長65公裡,打通了從貢山縣城至巴坡村(當時的獨龍江鄉政府所在地)的路,走完這條路,至少需要4至5天。這條人馬驛道也成為了連接獨龍江與外界的唯一通道。國營馬幫、私營馬幫應運而生。后來,隨著獨龍江公路的開通和獨龍江隧道貫通,馬幫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在這片寫滿淒美故事的獨龍秘境,馬幫的出現和消失刻上了獨龍族“一躍千年”的印記,也成為了中國扶貧史上的一大奇跡。(保磊 郝亞鑫)

來源:雲嶺先鋒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