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

激發人才活力動力 匯聚發展勢能動能

2020年06月02日08:24  來源:雲南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雲南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由傳統的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而創新驅動實質就是人才驅動。

近年來,雲南省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不斷推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推進,破除制度藩籬,在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人才各方面創新模式、放權鬆綁,激發了人才創新創造的活力,營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人才發展生態,為雲南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截至目前,全省人才資源總量達到519.62萬人,比2010年增長1倍多,人才資源佔人力資源總量達到13.8%,人才密度為10.1%,人才貢獻率達18.02%。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繼2017年3名省高層次人才成功增選為“兩院”院士后,2019年,郝小江研究員成功當選中科院院士,在滇兩院院士達到11人,位居西部地區前列。同時,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等各類人才實現大幅增長,雲南省2010—2020年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指標任務全面完成。

制度鬆綁激發創新活力

雲南大學生命科學中心楊崇林、張建團隊是一個人才聚集的一流團隊。兩位主要負責人是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入選“雲南省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優秀學者,17名研究員均來自國內外頂尖高校和科研院所。這樣的高層次人才聚集陣容得益於雲南大學在引才體制上的“鬆綁”。中心主任楊崇林說:“學校為我們招人開辟了綠色通道,人才通過學術委員會評審后,就可報送學校直接批准。”

近年來,雲南省出台多項政策對雲南大學人才制度改革給予支持,包括支持學校編制管理改革、自主聘用工作人員、推進專業技術評審改革和薪酬制度改革等。2016年以來,雲南大學累計引進各層次人才150余名,其中柔性引進院士6人,實現了學校高層次人才短期內的成倍增長。特別是2019年4月,省委、省政府聘任中科院院士方精雲任雲南大學校長,成為雲南省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改革活水源源奔涌,人才活力才能競相迸發。加快形成有利於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於競相成長的激勵機制,才能在“人才競賽”中佔據制高點、掌握主動權。

近年來,雲南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結合機構改革,將人才工作職能寫入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三定”規定,進一步強化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全社會積極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以“放權”和“鬆綁”為核心,一個個步子大、亮點多、措施實、投入高的人才新政頻頻出台,掀開了雲南人才工作改革創新的新篇章。

2016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核心內容包括消除對用人主體的過度干預、保障和落實用人單位自主權、健全市場化社會化人才管理服務體系等。

2018年3月,“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計劃”出台,以人才新政吹響人才集結號。“兩個計劃”聚合和集中釋放全省所有人才支持政策和改革成果,在經費保障上,實行“疊加支持”﹔在編制管理上,實行“帶編引進”﹔在職稱職數上,實行“單獨核定”﹔在人才服務上,實行“特殊禮遇”﹔在政策支持上,實行“特事特辦”……目前已有1862名各類人才入選,他們正在雲嶺大地各條戰線上建功立業、實現價值。

據統計,近年來雲南省配套完善了100多項制度文件,以品牌整合、統籌聯動、政策銜接、活力激發4條路徑為抓手,推動雲南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深水區挺進,具有雲南特點、區域競爭力、閉環全面的人才政策和制度體系基本構建成型,雲南人才的制度優勢正在轉化為實際效能,人才品牌競爭力日趨凸顯。

配套完善100多項制度文件,以品牌整合、統籌聯動、政策銜接、活力激發為抓手,推動雲南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深水區挺進

柔性借智匯聚天下英才

人才工作,以用為本。近年來,雲南省實行更加開放、靈活的人才政策,多渠道開展“柔性引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為,為雲南省匯聚了一大批高層次人才。

上海市退休教師王捷就是雲南省柔性引進的人才之一。2018年3月,借著臨滄市實施“引智入臨”“柔性引才”戰略的契機,他回到12年前曾經支教過的滄源民族中學擔任援建校長,兼任高二年級執行校長。一年多以來,和其他援建老師一起推動當地教學模式改革,手把手指導當地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為佤山的孩子圓夢大學作出了積極貢獻。

截至目前,臨滄市共從中東部發達地區引進8個教育幫扶團隊、27個醫療衛生團隊,148名退休名校長、名師和知名醫療專家,有效破解了欠發達地區人才短缺困局,全市8個縣(區)平均縣域內就診率由84.4%提高到91.45%,2019年全市普通高考一本上線考生首次突破2000人大關。

2016年8月,雲南省出台《雲南省柔性引進人才辦法(試行)》,確定了顧問指導、兼職服務、項目合作等“柔性引才”方式,先后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騰沖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普洱市、麗江市建成5個“雲南省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基地”。每年還舉辦“雲南人才周”“高層次人才雲南行”等活動,努力實現柔性引進的人才與雲南在科研成果轉化、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智力合作等多方面合作。

以國家人才項目、教育部滇西扶貧、省院省校合作、滇滬滇粵合作、中國工程院定點挂鉤等幫扶機制為契機,雲南省與上海等地建立退休人才“二次開發”合作機制,柔性匯集高端退休人才智力,與9家海外機構簽訂“海外引智工作站”協議。2019年以來,共有11名院士、130余名省內外高層次人才通過柔性引才活動與4個州(市)達成46個重點智力服務項目。

拓寬人才工作視野,雲南省成功舉辦了四屆“雲南國際人才交流會”,先后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120多家國(境)外引智機構、5700多名高層次人才參加洽談,搭建了一個常態化的國際人才交流平台。僅2019年第四屆國際人才交流會就簽訂高層次人才引進協議30余個、合作項目30余個、協議總金額4.5億元人民幣,許多項目已經落地並順利開展。

建成5個“雲南省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基地”、與9家海外機構簽訂“海外引智工作站”協議

誠心關愛得人才更得人心

“來雲南的時間越長,我就越喜歡這裡,她如同我的第二個家鄉。”泰國孔敬大學教授梅塔·瓦那帕是世界知名的反芻動物營養教學和研究方面的專家。2018年3月,他獲得由雲南省外國專家局簽發的首張《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這個為期10年、可多次入境的人才簽証,讓梅塔獲得了最長有效期、最長停留期、最短審發時間和最優惠待遇等多方面便利和支持。如今,他還邀請行業內的專家與他一起到雲南工作和生活。

為了讓人才扎根雲南,雲南省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誠意禮敬人才、厚待人才、激勵人才、服務人才,把尊重和愛護人才體現在行動上、細微處,得人才,更得人心。

2016年,出台了《雲南省引進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辦法》,聯動教育、稅務、住建等13個部門,以落戶、稅務、住房、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27項服務為重點,暢通綠色服務通道,打造人性化、精細化、高品質化的“一站式”服務。

如今,雲南省對引進人才,按條件分別給予50萬元至200萬元一次性工作生活補助﹔給予各類人才每年1.2萬元到20萬元不等的特殊生活補貼。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的配偶、子女入職雲南省所屬事業單位,人社部門以“考核直聘”方式辦理。符合條件的人才在雲南省內機場、高鐵站出行(到達)時,享受貴賓通道服務﹔本人攜父母、配偶、子女進入雲南省所屬旅游景點,最多可免6人門票……一項項務實、貼心的政策讓人才備感溫暖、貼心,解除了干事創業的后顧之憂。

以27項服務為重點,打造“一站式”服務保障措施,對引進人才按條件給予工作生活補助、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家屬給予貼心政策

為人才成長提供土壤養分

2018年9月,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青年人才李多入選雲南省“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國家流感中心進行為期一年的研修學習。研修期間,他參與了流感中心多個研究課題與監測項目,並完成了H7N9禽流感病毒應急檢測技術3個不同平台的驗証工作。基於這段經歷,回到雲南后,李多解密了雲南省第一例輸入性寨卡病毒全基因序列,對於雲南急性傳染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培養工作,是中央組織部、教育部、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加強西部地區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雲南省積極用好這一培養人才的重要抓手,主動與上級部門溝通對接,爭取政策支持,擴大培養名額。自2003年以來,雲南省已先后選派了16批294名學者到國家重點科研院所、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知名醫療機構、東部發達省區相關單位研修學習,加快了人才培養步伐,取得了豐碩成果。

著眼大力培養基層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雲南省還開展了“基層人才對口培養計劃”,每年從縣及縣以下的教育、衛生、農業科技單位中,各選派100名業務骨干到省級對口單位進行專業進修,2014年以來已投入經費9000萬元,培養了1800名基層業務骨干。開展雲南省優秀貧困學子獎勵計劃,每年獎勵考入中央部委直屬高校的雲南籍家庭經濟困難的優秀本科學生5000元,2014年以來,共有23064人獲得雲南省優秀貧困學子獎學金,受助學生達67003人次,獎勵資金3.35億元,其中獎勵少數民族優秀貧困學子1.39億元。

鼎力支持人才發展事業,雲南省給予引進人才領銜的項目經費支持最高可達500萬元﹔給予人才領銜的團隊項目經費支持最高可達3000萬元﹔給予全省科技領軍人才培養經費1000萬元。真金白銀的投入背后,彰顯了雲南以事業引人的誠心、愛才惜才敬才的初心。

重視技能人才培養。近年來,雲南省建設了世賽訓練基地,打造高質量實訓師資隊伍,選送學員到高水平地區學習鍛煉……2019年,雲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耿家盛獲得我國技能人才最高獎項“中華技能大獎”﹔2名技能人才獲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金牌和銅牌,實現雲南省在該項技能比賽中獎牌和金牌零的突破。

成長關懷還體現在政治引領上。近年來,在全省廣大知識分子中組織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省委組織部每年牽頭舉辦“雲南省高層次人才省情研修班”和省委聯系專家輪訓班,每年對近千名各類人才進行培訓,進一步激發了人才愛國奮斗精神和建功立業情懷。

“基層人才對口培養計劃”選派300名業務骨干到省級對口單位進修,2014年以來培養了1800名基層業務骨干

搭建平台精准服務發展

人才工作隻有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才能體現其生命力和價值。近年來,雲南省人才工作更加突出精准、務實導向,緊緊圍繞全省戰略發展布局,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能、服務大局搭平台、想辦法、添舉措。

在不久前重新開放的九寨溝景區,工作人員戴著亮風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AR眼鏡對入園游客進行測溫,隻需0.5秒即可快速獲知實時體溫,一旦超過37.3攝氏度還會觸發報警。今年2月以來,亮風台的AR測溫眼鏡訂單增長超過200%。亮風台總部設在上海,其創始人兼CEO廖春元博士是雲南昭通籍人士。2018年他回到雲南設立分公司時,得到了雲南的大力支持。亮風台(雲南)人工智能有限公司成為第一批入駐雲南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的企業之一,獲得了3年1200平方米辦公場地免租扶持,僅2019年就獲得了高創園總計217萬元的人才項目扶持資金。

雲南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是雲南省聚合省市人才政策全力打造的人才特區。目前,已有44家企業入園,引進國家級人才25人,省級人才74人,省級創新團隊7個。每一家入園企業都由高端人才領銜,在雙創項目、人才政策、人才發展資金、辦公及住房、科研平台載體、創新創業服務等方面可獲得省市區3級政策疊加支持。僅2019年,高創園就向入園企業人才兌現各類補助4000余萬元。

近年來,雲南先后出台了《支持滇中新區引才聚才六條措施》《雲南省園區人才支持行動計劃》,重點引進一批引領支撐產業發展的戰略急需緊缺人才。同時,通過院士專家工作站、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重點實驗室、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等建設,逐步形成“平台+人才+項目+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推動人才鏈與創業鏈、產業鏈深度融合。

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8大重點產業推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累計獲得國家專利授權近700項,創造直接經濟效益8億元、間接經濟效益12億元,帶動群眾增收5000多萬元,幫助1萬多名群眾脫貧。截至2019年底,全省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16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21個。

緊緊圍繞服務全省脫貧攻堅大局,開展“專家服務團”工作,整合14個行業分團力量,聚焦深度貧困縣人才智力需求,開展技能培訓45.19萬人次,助推貧困地區各項事業發展。2015年至2016年,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開展“人才扶貧行動”試點,推動11名專家前往獨龍江鄉開展實地調研,選派2名專家常駐指導產業發展,為獨龍族整族脫貧奠定了人才基礎。2018年起,整合省級專家服務團力量,聚焦27個深度貧困縣人才智力需求,選派各行業專家採取項目化形式集中攻堅。2019年,實施了迪慶怒江脫貧攻堅人才支持專項行動,從省直部門和昆明市、玉溪市精准選派98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組成工作隊駐點支持,幫助提升當地教育和醫療衛生水平,帶動當地產業發展。“農民院士”朱有勇帶領團隊扎根深度貧困的瀾滄縣,用科技力量改變當地貧困面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成為全國科技扶貧典范,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用一個能人,興一片產業,富一方百姓﹔扶一個賢才,拓一個領域,強一番事業。幾年來,隨著各項人才優勢政策疊加,人才資源紅利釋放,跨越趕超的雲南正成為群英薈萃之地,紛至沓來的天下英才在這片熱土揮洒激情、追逐夢想,為雲南高質量發展凝聚了磅礡力量、注入了不竭動能。

雲南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已有44家企業入園﹔全省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16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記者 郎晶晶)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