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來到刺樹丫口自然村,感覺一切都是新的:硬化路面平整干淨,一棟棟新房灰瓦白牆,十多米高的戍邊館威武闊氣,巡邊木棧道風光無限,村民的衣裝面貌也透著精氣神……“從脫貧攻堅到建設沿邊小康村,刺樹丫口這幾年變化太大,像做夢一樣。”村民楊德才說。
在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紅岩村的幾個自然村裡,刺樹丫口曾又偏遠又貧窮。這裡離村委會四五十裡,離緬甸果敢卻隻有四五十米,是名副其實的抵邊村。村裡76戶362人,其中建檔立卡戶60戶267人,貧困發生率高得嚇人。
刺樹丫口窮,但位置卻重要,這裡是鎮康“百裡邊關第一哨”。鎮康與果敢接壤,邊境線長96公裡多,刺樹丫口最“靠邊”。長期以來,隨著興邊富民行動等實施,刺樹丫口條件不斷改善。但最徹底的改變,還是靠精准扶貧:2019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村發展核桃、堅果、蔬菜、中草藥等2900多畝,人均純收入達15195元。住房飲水安全、村組道路硬化、4G信號,都是百分之百全覆蓋。
脫了貧不是奮斗終點。2019年7月,臨滄市印發率先把沿邊村寨建成小康村的方案,刺樹丫口的機會來了。這裡是飽覽邊地風光的好地方,一條“邊境特色旅游示范村”的思路豁然開朗。說干就干,從2019年8月開始,刺樹丫口又踏上“邊境小康村”的征途。
縣委副書記彭春蕊介紹,鎮康以沿邊路網為依托,“一寨一策”打造經濟發展“節點”,通過黨建示范引領,整治村寨的人居環境,至今投入近5億元建設沿邊小康村。縣裡整合921萬元投入刺樹丫口,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刺樹丫口還沒打造完就紅了:游客紛至沓來,去年國慶一天接待幾百人。
人氣旺,楊德才最高興。精准扶貧的過程中建房的活多,楊德才四處攬活掙了些錢,后來加上10萬元創業貸款,他在村裡開起農家樂。他妻子張淑榮透露,周末節假日一天平均七八桌,“流水”有一兩千。楊德才今年要還4萬元創業貸款,他表示“沒壓力”。
搞旅游嘗到甜頭,一家看一家,刺樹丫口目前開農家樂、小超市、旅館的村民有11家,還建了兩個果蔬體驗採摘園。其實不光是旅游,刺樹丫口還有經濟林果和中草藥種植,外出打工的也多,群眾收入的渠道寬了。
4月30日,雲南省啟動邊境小康示范村建設,今年在全省打造30個示范村,分為產業支撐、文旅融合、生態宜居、邊貿助推和睦鄰友好5種類型,每個村投入不低於1000萬元。從貧困到小康,更多雲南邊境一線村寨,正像刺樹丫口一樣越來越好。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01日 13 版)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