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圈胡同的童年老舍

2020年05月28日10:40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小羊圈胡同的童年老舍

  小楊家胡同舊貌。

  老舍在豐富胡同的家中。

  《四世同堂》的故事就發生在小羊圈胡同。

  童年總是令人難忘的,我國現代小說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童年是在北京小羊圈胡同度過的。

  小羊圈胡同,現在叫“小楊家胡同”,在新街口南大街上,胡同口小得讓人幾乎發現不了。也許是因為叫小羊圈胡同不好聽,新中國成立后改名為小楊家胡同。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裡詳細描述了這條小胡同特點:“說不定,這個地方在當初或者真是個羊圈,因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樣直直的,或略微有一兩個彎兒,而是頗像一個葫蘆。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蘆嘴和脖子,很細很長,而且很臟。葫蘆的嘴是那麼窄小,人們若不留心細找,或向郵差打聽,便很容易忽略過去。進了葫蘆脖子,看見了牆根堆著的垃圾,你才敢放膽往裡面走,像哥倫布看到海上漂浮著的東西才敢向前進那樣。走了幾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見了葫蘆的胸:一個東西有四十步、南北有三十步的圓圈,中間有兩棵大槐樹,四周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又是一個小巷——葫蘆的腰。穿過‘腰’又是一塊空地,比‘胸’大著兩倍,這便是葫蘆的‘肚’了。‘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2月3日,老舍出生在小楊家胡同8號(當時的門牌為小羊圈胡同5號),第二天正是立春,家人為他取名“舒慶春”。老舍的父親是一名守衛皇城的護軍,第二年便在抵抗八國聯軍的戰爭中陣亡了,撇下母親帶著他和三個姐姐、一個哥哥艱難度日。沒有了父親的收入來源,勤勞的母親就給人縫補漿洗衣服,勉強維持著全家人的生活。

  貧寒的家庭,讓老舍的童年在困窘中度過。住的是大雜院,房子是最為簡陋破舊的矮房,沒有玩具,夏天的時候,老舍與姐姐在樹下一起玩兒泥餑餑、羊拐,這是他最鐘愛的游戲。當時的生活情景,老舍記憶深刻,在后來的作品中描寫過。沒有錢買肉,全家人佐飯“夏天就是鹽拌小蔥,冬天就是腌白菜幫子補點辣椒油”。夏天暴雨如注的時候,一家人在矮舊的房子裡“坐著等到天明,以免大雨壓塌了房頂,全家人同歸於盡”。

  老舍兒時居住的胡同、大雜院裡,住的都是巡警、車夫、工匠、妓女等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因此,老舍對他們的生存狀況和性格特點非常了解,這段生活經歷為他日后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生活素材。老舍在自傳體小說《小人物自述》中記述自家的小院:“街門門樓是用瓦擺成了一些古錢的,到我記事的時候,可是那些古錢已然都歪七扭八的,在錢眼裡探出些不十分綠的草葉來……兩扇門的破舊是不易形容得恰到好處的,大概的說,它們是瘦透玲瓏,像畫中的石頭那麼處處有孔有縫。自然這一點也無礙乎我們天天晚上把它們關好……影壁是不值得一提的,它終年的老塌倒半截,漸漸地,它的磚也都被撤去有它用,於是它也就安於矮短,到秋天還長出一兩條瓜蔓來,像故意率俏似的……院裡一共有三棵樹:南屋外與北房前是兩株棗樹……兩株棗樹是非常值得稱贊的,當夏初開花的時候,滿院都是香的,甜梭梭的那麼香。”

  在小羊圈胡同的日子裡,老舍的第一位老師就是自己的母親,他這樣說:“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有百位教師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那時,社會下層百姓家的孩子,哪有條件入私塾讀書。迫於生計,男孩子在長到七八歲的時候就會被大人送去做學徒、幫工,以補貼家用,減輕家裡的負擔。本來老舍也難逃這樣的命運,但是他卻格外走運。一天,老舍家中的一位遠房親戚很偶然地來串門,老舍叫他劉大叔。見到老舍后,劉大叔問老舍的母親,孩子多大了?有沒有上學?母親說家裡窮,上不起學。劉大叔聽到后便說:“明天一早我來帶他去私塾,學錢和書費我包了。”第二天,老舍跟著劉大叔來到了陌生的私塾,拜了先生,開始了求學之路。

  老舍曾說:“沒有他,我也許一輩子也不會入學讀書。沒有他,我也許永遠想不起幫助別人有什麼樂趣與意義。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確相信他的居心與言行是與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質上都受過他的好處,現在我的確願意他真的成了佛,並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領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著我去入私塾那樣!”

  后來老舍由私塾轉入公立學校的時候,劉大叔又來幫忙。這就是位於北京西直門內南草廠胡同的一所高等小學堂。在這裡,老舍度過了童年最美好快樂的時光,也為今后的人生奠定了一塊重要的基石。小學畢業后,老舍考入了全免費的北京師范學校,繼續自己的學業。14歲時,他走出了小羊圈胡同,從此走出了自己獨特的人生之路。

  上世紀80年代,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四世同堂》熱播,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小羊圈胡同。現在小楊家胡同住的都是普通人家,但院中的居民仍以老舍先生在此出生為榮。由於這條胡同在建筑和文化上的特色,小楊家胡同8號院和2號院已被西城區政府列入挂牌“保護院落”名單。(劉永加)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